2024年第199期||总第1258期
从古代官道看陇西
陇西自古以来就是甘肃东南部东西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东达关中,西通西域,南进四川,北抵大漠,可谓交通枢纽。秦驰道、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元明清驿道都穿越其境。
秦驰道:据《甘肃公路交通史》载: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始修驰道(全国按统一标准修的行车大道)。甘肃不仅有南北走向的驰道,还有东西走向的驰道,即从咸阳出发,沿渭水西行,越陇山,经秦安、陇西、渭源抵临洮。这条道路早在西周时已形成,是一条由陕西通往甘肃的主要通道。
汉丝绸之路: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溯渭水而上,越陇山进入甘肃,经天水、陇西、临洮、临夏到永靖,由临津渡口过黄河,入青海,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二次出使西域,随从三百多人、六百多匹马仍从此路而去,从此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国家的友好往来。西汉与乌孙联姻,汉武帝两次派使臣护送细君、解忧二公主去乌孙,均行于此道。乌孙派亲信到长安致谢,西汉多次遣使到西域各国,陇西是必经之地。丝绸路经过长期开拓,东段陇西段(陇山以西)形成3条线路,即北线、中线和南线。循张骞出使西域行经路线而开拓的是南线,即穿越今陇西境的路线。
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战乱和军事割据,丝绸之路有所变化,中西交通出现所谓“三绝三通”。但“绝”仅限于河西至西域,而东段陇西段还是畅通的。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年),高僧宋云偕同沙门惠生去天竺取经,从洛阳出发,经过长安西行,到天水,过陇西、临洮,到永靖渡黄河,入青海西行,在西域游历各国,历时4年,再循原路返回洛阳。宋云、惠生途经陇西的南线,自东汉至南北朝最为通达,大道上信使往返,商旅不断
陇南故道(也称秦古道):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定氐、羌和西南夷,开始依山就势修建陇南道。这条道路是由甘入陕、入川的重要通道。它的走向是由徽县往北经成县,到天水,再和丝绸路陇西段南线相接。陇南故道延续几百年基本通畅,西汉到南北朝,陇西东可以入陕,南可以入川。
唐蕃古道:唐蕃古道开通较早,唐太宗贞观初期为唐蕃友好和通商往来拓展此道。贞观八年(634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遣使向唐朝纳贡求婚。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中宗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嫁弃隶缩赞,都是从长安出发,经秦安、天水、陇西到兰州,渡黄河入青海,至扎陵湖进入西藏。联姻送嫁,使臣往来,商贸流通,这条交通道路对藏汉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唐丝绸之路:盛唐时期,从长安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大干线畅通无阻。其中横贯甘肃全境通西域的丝绸路南线空前繁荣。由西京起始,西行经陇西、兰州至河西,再到西域诸国,沿途设有驿站、馆舍和换乘的车马,极大地方便了各种商品的西运和东转。玄奘取经所走的就是这条路线,取经回来也从原路返回。陇西至今流传有“晒经坡”的故事:据说唐僧返回途经陇西,逢大雨淋湿经卷,在县城东街路坡晾晒。因此,实验小学巷口路段至今称晒经坡。
元代站道:元代驿道称为站道,畅通全国。长安至兰州的陇西南线站道,不仅设施齐全,而且管理制度也比较完善。南线从长安起始,第八站入甘肃故关(大震关)首站,经清水县南下至渭水,沿渭水西行到巩昌(陇西),再由首阳等站而达临洮,北向到兰州渡黄河入青海,西向经炳灵寺渡黄河入青海。因元代巩昌是陕西西路军政中心,秦州至巩昌、巩昌至兰州一线往来使臣频繁,商贾络绎不绝,是一条规模较大的站道。
明、清陕甘新驿道:明朝政府在元干道的基础上,有新的延伸、提高和发展。陕西西路由巩昌向南疏通了经漳县、岷县、宕昌达武都的线路,与故氐羌道连接,从而使巩昌成为东西、南北交通的交汇地。清朝时由甘入陕有3条线路,主干线是兰州官道,即兰州经安定、巩昌、会宁、平凉、泾川,由宣燧驿进入陕西。其次是原丝绸古道南线。第三条是兰州经渭源到漳县,接武山,到天水、成县,由两当进入陕西凤县。
陇西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沟通我国古代东西南北文化、物资交流和巩固边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陇西的先民们为此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长期征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欢迎惠赐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