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江苏省广播电视局的指导下,2021年,江苏有线依托“十三五”时期的实践基础,在全国率先启动智慧广电乡村工程,紧紧围绕“文化强国”“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全面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省政府连续四年将“智慧广电乡村工程”纳入江苏省民生实事。目前,江苏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已覆盖全省800多个乡镇(街道),服务乡村家庭600多万户,受益人群近2000万。
为积极宣传省委省政府在推动民生项目方面的显著成就,展现广电行业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0月28日至30日,江苏有线组织开展了“向前 向新 向美”江苏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媒体行活动,邀请媒体记者组成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媒体团,分苏南苏北两条线集中走访具有代表性建设成果的重点乡村,深入挖掘江苏在智慧广电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新举措、新亮点和新成就,全方面、多角度地展现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的“江苏样板”。
11月4日,《新华日报》刊登了题为《数字化乡村,究竟啥模样》的文章,以下为文章全文:
江苏有线助力打造的苏州吴江黎里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新华日报记者 颜颖 摄)
当乡村插上智慧的翅膀,究竟会变成啥模样?随着“三农”工作的重心全面转向乡村振兴,2021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三年过去,一项项务实举措已开花结果。10月底,记者走进大江南北的乡村,深入挖掘智慧广电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新举措、新亮点和新成就。
“南湖路老村委改扩建,预计明年1月完工。”10月30日,江阴市璜土镇璜土村村民包留平眯着眼把有线电视上的公告读出声。他说,上年纪了智能手机玩不转,就爱看电视。村务上电视后,连村部公告栏都省得跑。“年轻人出去工作,我们这些住在村里的老人,还很关心村里的事哩。”
打开有线电视看村务,已是璜土村村民的日常。深秋时节的璜土村,青菜长势正盛、稻穗迎风摆动。记者随机来到一户村民家,随着遥控器按动,电视很快出现“三务公开”“有事好商量”等板块,查看频率最高的“财务公开”里,本村家底、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一应俱全。其中,记者看到一张2024年5月29日村党委副书记徐律从常州前往连云港出差的高铁票,票价为168元,还进行了备注“付考察轻钢结构建房厂家差旅费”。
“以前总有人认为村干部贪污。为了让村民放心,我们请广电参与,把村里大小事都公布于众。尤其涉及财务,每个项目花了多少钱、每笔开支何时产生,大到全村所有资金,小到一张车票,全部有据可查。”璜土村党委书记钱俊贤介绍,该经验也被推广至全镇、全市,如今形成无锡市村(社区)三资监管户户通平台。“这项工作让村干部增强了信心,也让村民心里更踏实,集体事务照耀在阳光下,村子今后发展会更稳定、更健康。”“村里资产变动,填写到系统,镇里审核。这些数据又联通市里,让全市农村资产更加明晰。”璜土镇农村资产管理中心主任陶雨田说。
让乡村治理更高效,电视功能不止于此。走入东台市梁垛镇临塔村,厂房园区鳞次栉比,村居农舍花团锦簇,村头“编织幸福”四个大字,让人心头一暖。
村党总支书记沈平是土生土长的临塔人,打开村民“数字影院”内的大屏,他向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自豪展示村委依托“智慧广电数字平台”提供的民生服务,比如,“智慧人社”板块让村民不必再舟车劳顿赶到集镇现场查问,“戳”大屏便能查询养老金发放细节,还可下单家政服务。“点点遥控器,下单成功‘保洁’家政服务,最多半小时,家政服务公司的人就会上门,方便得很。”年逾七旬的村民王贝娣对家政板块赞不绝口。
阳光村务、雪亮工程、有事好商量……从“看电视”到“用电视”,一字之差的背后,是5G技术与光纤网络的融合发展,数字化生态服务综合能力的提升。近三年,江苏有线凭借“云网数算安”数字化核心能力体系建设,集成数字服务、数字治理等多个智慧模块,以广播电视网络为核心承载网络,以电视大屏终端为主传播渠道,结合大小屏互动融合传播渠道,为乡村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和互动体验。目前,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已覆盖全省共计800多个乡镇(街道),服务乡村家庭600多万户,受益人群近2000万。
“夏天养蚕,多亏这些‘小助手’。不光监测温度湿度,还及时提醒我调控蚕室环境,省心省工省钱。”10月28日下午,盐城东台市富安镇西场村64岁的养蚕大户崔成根,指着室内的温湿度传感器点赞道。
“我们不仅为蚕农装好传感器,还跟踪服务。”江苏有线东台分公司政企部主任马晓祥表示,蚕茧对环境条件要求高,今年7、8月份,一些蚕宝宝生长速度突然变慢,系统分析显示是蚕房内温度过高导致,在线值守人员随即提醒蚕农降温,帮蚕农及时止损,助当地蚕茧产量质量再提升。
产业旺则乡村兴。富安镇素有“中国茧都”美誉,镇党委书记丁进东介绍,富安现有养蚕农户2万户,蚕茧产量连续30年全国乡镇第一,桑蚕已成为当地兴村富民主导产业。全镇正以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跨越“数字鸿沟”、助力传统产业壮大升级。
崔成根养蚕30多年,是富安镇老一代蚕农的代表。采访当天,最后一批蚕茧已售完,没来得及展示养蚕“盛况”,他兴致勃勃地转身打开电视上江苏有线助镇里打造的“富安镇智慧平台”。“‘一根丝富民增收’板块真管用。”崔成根说,以前养蚕都自己摸索,现在按按遥控器,市里镇上的农技专家“面对面”教新技术、新品种,还有手机号能随时联系他们上门。
淮安金湖荷花节已办到第24届,荷花产业链在这里举足轻重。10月29日,拥有万亩荷花荡的金湖塔集镇,95后主播潘永梅正托着一瓶莲藕汁直播带货。不到3小时,她已售出近4000元的荷藕相关产品。“夏天荷花正当时,睡莲、莲蓬、藕粉、莲花茶和其他相关土特产挂在直播间,一晚上销售额大几万元。”塔集荷藕产品展销基地负责人王振国介绍。
“云”上花开不败,离不开智慧广电乡村工程的助力。塔集镇党委书记张书浩表示,依托江苏有线金湖分公司的技术支撑,镇上打造了“荷你一起全球购”直播带货品牌,通过开发整合全球荷元素文创产品,带动荷种植、荷深加工、荷文化旅游服务产业联动发展,真正做到把农副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直播与电商的这场东风,江阴市青阳镇建义村也很想搭乘。村里种有黄桃、猕猴桃、雪梨瓜等多种水果。“我们正打造‘金管家’公用品牌,对农产品统一包装,通过广电网络实现网上营销。”建义村党总支书记张国清说。
智慧农业、乡村电商、仓储物流……近几年,“云网融合+算力+数智能力”的智慧广电生态服务体系,平台业态不断迭代,为城乡美好生活不断注入新活力。2021年以来,“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连续4年入选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并被纳入江苏“十四五”规划及多项文件。2022年,国家广电总局发文,向全国推广江苏经验。
10月28日,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迎祥桥边,游客们纷纷对着一个摄像头挥手。“喏,小桥流水,端本堂、东圣园都在里面,比手机拍得好多了。”一名游客边下载视频边说。
“这个摄像头不仅有安防作用,还能拍下大家的视频,为游客量身定制旅游VLOG。”苏州市黎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区部经理史徐俊说,数字化、智慧化是景区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游客在“智游黎里”平台可获得一站式线上旅游服务。从出游前对黎里信息的收集、预订到出行,从景区停车到游玩黎里的智慧体验,再到离开黎里等全程各个环节,皆可用一部手机完成。
庞大的旅游数据集成,背后是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撑。当天16时50分,黎里古镇智慧旅游综合管理中心的综合管控平台显示,日接待总人数1052人,瞬时最大承载量1.9万人,停车场及票务数据等一目了然。“这是由江苏有线助力打造的高度集成的大型智慧化旅游项目,一期工程2019年投入使用。”江苏有线吴江分公司政企客户部主任罗栋介绍,项目有1个管理中心,监控安防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等8个基础支撑平台,实现一个平台控全局、一部手机管景区、一部手机游黎里。史徐俊表示,2024年国庆假期,景区接待游客超9万人次,但由于引入了数字化手段,游览井然有序。
“我最近看了镇里搞的全民运动会,还看到了熟人。”10月29日,在江阴市徐霞客镇党群服务中心,67岁的方园村村民沈静芳笑着和记者分享,“现在电视方便呢。”在她身后的一张有线电视大屏上,江苏有线为镇上量身定制的“霞行天下”平台,囊括了许多本地化内容,例如运动会、广场舞比赛、中小学名师课程等,犹如一个线上本地社区。徐霞客镇党委副书记俞健介绍,与江苏有线合作打造的智慧乡村平台,将镜头对准老百姓,相当于老百姓自己的媒体。“我们信息发布有了新渠道、党建工作有了新阵地、文化传播有了新平台。”
放眼乡村,数字化成色还在不断提升。在江苏有线技术支持下,金湖塔集镇的“应急广播”正有力担当着以前村头“大喇叭”功能,塔集镇横桥村党支部书记丁文清说,今年汛期几次强降雨中,应急广播系统确保信息发布及时广泛,既提高救援效率,更减少群众财产损失。
东台市梁垛镇党委书记许海东表示,“孝贤临塔”电视端平台,让村民随时能关注到身边人和事。有村民分享了一个暖心细节:有些村民家办喜事,镇上相关部门会派人上门提前沟通免费跟拍,经允许后上传至电视端,让“家有喜事”同城齐贺,让小家的幸福被大伙一起祝福。
“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客厅文化宣传门户;“孝乐华夏”“名师空中课堂”等服务新品牌……当有线电视机里的欢声笑语飘荡在乡间,这项“乡村变革”依然在不断创新前行。到2024年底,全省将建成900多个智慧广电乡镇(街道),覆盖13个设区市、80多个县(市、区),服务乡村家庭700多万户,实现全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新华日报记者 倪敏 颜颖)
如果不是走到村民家中,很难想象,有线电视还有如此多的功能。
当我们在体验智能手机提供多种功能、满足多重信息需求时,很可能会忽略,有些老人压根不会用智能手机。这时,放置在客厅、卧室的有线电视便重新焕发了光彩。
将村账明细、悬而未决的集体事项都通过技术手段搬到电视上,大画面、大字体、简洁到几无设计感的界面反而让村民们打开新视野,轻而易举获知身边大小事。这一举动虽小,但牵起了千千万万村民尤其是老人的手,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互动的潜力。让乡村通过电视变得数字化,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提供了更多实现现代化的可能。
但也要注意,开展该项工作并不容易。江阴一位村干部说,软件都还好解决,难的是硬件。要实现村庄的数字化,首先大量的摄像头、传感器等就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这不仅对集体资金提出高要求,也要经受村民“触网”意识的考验,毕竟集体的“钱袋子”大家说了算。
其次需要满足便民这个核心需求。打造数字乡村,要考虑实用性强,且兼容年龄大、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这需要持续投入,在更新内容、表现形式、后期运维等方面持续发力,最终让广大农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信息化发展成果。(新华日报记者 颜颖)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