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杨苹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产生AD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4例死亡.4例死亡患者给药剂量为40 mg/d,其余患者给药剂量均为常规用量(10~20 mg/d).统计归纳并分析阿托伐他汀ADR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合并疾病以及联合给药种类分布,主要表现,预后情况.结果 68 例患者中,男 54 例,占比 79.41%;女 14 例,占比 20.59%.其中年龄≤40 岁 2 例,占比 2.94%;年龄 41~60 岁 22 例,占比 32.25%;年龄 61~80 岁 32 例,占比 47.06%;年龄≥81 岁 12 例,占比 17.65%.其中 4 例死亡患者年龄均≥85 岁.68 例患者中联合给药种类 2~4 种有 32 例,占比 47.06%,联合应用药物主要含抗生素、降糖药、心血管系统药等.68 例患者ADR累及骨骼肌肉系统 32 例(47.06%)、消化系统 22 例(32.35%)、免疫系统10 例(14.71%)、血液系统 4 例(5.88%),其中累及骨骼肌肉系统表现为横纹肌溶解症(RM)18 例,肌炎4 例,乏力、关节痛、肌痛 10 例;累及消化系统表现为腹痛腹泻 2 例,肝损害和药物性肝炎 10 例,肝转氨酶升高 10 例;累及免疫系统表现为大疱性皮疹 2 例,过敏性休克 2 例,瘙痒、皮疹 6 例;累及血液系统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P)4 例.4 例患者死亡,2 例因RM引发多器官衰竭,从而致死;2 例因RM影响肾功能,使之恶化,进而致死.其余患者在停药接受对症治疗后,ADR逐步减轻、消失.结论 在阿托伐他汀治疗期间,合用多类药物为重要危险因素,可引发阿托伐他汀ADR.给药前应考虑药物互相作用,强化监测用药,同时需要与患者当下实际情况、年龄等一般资料结合,经合理给药,患者安全得到保证,避免或减少发生ADR,疗效提升.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阿托伐他汀;心肌损害
【相关知识点】阿托伐他汀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2
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喷丁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临床
疗效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俞净 叶扬 赵刚等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喷丁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含利福喷丁抗结核方案治疗对照组(n=48)与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n=48).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痰菌转阴率,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8评估炎症反应,并检测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评估免疫功能,另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后1、3、6个月痰菌转阴率分别为54.17%、70.83%、89.58%,均高于对照组的77.08%、31.25%、47.92%、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5.151、5.225、8.491,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91.27±25.86)pg/L、白介素-6(121.73±20.45)pg/L、白介素-18(97.25±12.50)p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2、15.133、10.222,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3.85±0.55)g/L、免疫球蛋白G(15.80±2.37)g/L、免疫球蛋白M(1.40±0.13)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7、5.238、8.34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喷丁治疗可提高疗效与痰菌转阴率,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用药安全性高.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利福喷丁;复治涂阳;肺结核;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3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抗
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王丽杰 韩丹宁
通用环球西安西航医院
【摘要】[目的]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85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血板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抑制率、TIMI分级、校正TIMI帧数计数,以及主要不良反应和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服药24 h后、服药7 d后,两组患者花生四烯酸抑制率(AA%)、AA诱导通路上残留的血小板活性(MA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4 h后、服药7 d后,替格瑞洛组二磷酸腺苷抑制率(ADP%)高于氯吡格雷组,ADP诱导通路上残留的血小板活性(MAADP)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7 d后,替格瑞洛组TIMI分级Ⅲ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氯吡格雷组,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校正TIMI帧数计数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心动过缓、皮肤瘀斑、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紧急冠脉血运重建等终点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应用于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优于氯吡格雷,可减少无/慢回流的发生,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和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应用;心肌梗死/并发症;急性病;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关知识点】替格瑞洛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4
伐昔洛韦分散片致血液透析患者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例
陈静 成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药学部
【摘要】 1例65岁的女性患者,因肺部感染于2022年3月30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陈旧性脑梗死病史8年,未遗留肢体活动、语言交流等障碍;慢性肾脏病5期,规律血透.对"增效联磺片"过敏.入院后给予莫西沙星和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肺部感染,4月5日因带状疱疹开始服用伐昔洛韦分散片和洛芬待因缓释片.4月8日出现言语不利,完善头颅CT与磁共振检查未见脑出血和新发脑梗死.4月9日症状加重,且出现认知障碍,嗜睡,考虑与伐昔洛韦相关.4月10日停用伐昔洛韦,行多次血液透析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好转出院.采用Naranjo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量表进行关联性评价,该不良反应很可能为伐昔洛韦所致.伐昔洛韦的主要代谢产物浓度与其神经毒性有相关性.临床发生该不良反应时,首先需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可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促进药物的排泄.
【关键词】伐昔洛韦;血液透析;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
【相关知识点】伐昔洛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5
吡非尼酮治疗肺纤维化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监测
杨雪容 郭璐 何星等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等
【摘要】目的 研究吡非尼酮治疗肺纤维化患者的稳态谷浓度的分布情况并探索其与不良反应(ADR)的关系.方法 选用 Agilent ZORBAX SB-C18 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对长期服用吡非尼酮的患者进行稳态谷浓度检测,并收集ADR信息,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稳态谷浓度预测ADR发生的效能.结果 吡非尼酮在0.15~37.44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共纳入30名长期服用吡非尼酮的肺纤维化患者,各剂量下稳态谷浓度水平均值在0.62~3.57 μg·mL-1,稳态谷浓度高是吡非尼酮发生ADR的危险因素(OR:1.800,95%CI:1.044~3.101,P=0.034).ROC曲线显示,吡非尼酮稳态谷浓度预测ADR的曲线下面积为0.738,截断值3.1449,对应特异度94.10%,灵敏度46.20%.结论 吡非尼酮稳态谷浓度和ADR存在显著相关性,有望作为临床调整用药、不良反应预测和事后确认的依据.
【关键词】肺纤维化;吡非尼酮;稳态谷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不良反应
【相关知识点】吡非尼酮胶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
本平台(万方医学网)旨在为医疗卫生领域人士提供专业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传递更多医学学术信息。本平台针对所发布的内容,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且发布内容不能作为诊疗建议及医疗指导,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