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市疾控中心教你谨防“病从口入”

政务   2025-01-24 23:03   黑龙江  


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鸡西市卫生监督局)





春节前夕,谨防“病从口入”


主持人开始语:


春节将至,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和各类美食。然而,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一个隐藏的健康杀手——食源性疾病。今天的节目中,我们特别邀请到来自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测科的刘阳老师给大家讲一讲食源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刘阳老师好,首先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刘阳: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地说,就是“吃”出来的病。


主持人:食源性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刘阳: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



主持人:食源性疾病有哪些致病因素呢?


刘阳:首先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常见的有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志贺氏菌和肉毒毒素中毒等。例如,沙门氏菌污染了冰箱里的生肉、熟肉,或是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等,都可能引发沙门氏菌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则“偏爱”鱼、虾、贝类等海产品,生食或烹饪时未烧熟煮透的海鲜,容易“中招”;肉毒梭菌主要出现在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腌制品及罐头制品中。


其次是病毒性:比如诺如病毒感染、甲肝病毒感染等。然后是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像广州管圆线虫病、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等。


还有化学性食源性疾病:主要有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瘦肉精中毒、甲醇中毒和杀鼠剂中毒等。


最后是动植物性、真菌性食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毒蘑菇中毒、霉变甘蔗中毒、菜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和河豚毒素中毒等。



主持人:那么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刘阳:第一要保持清洁:拿食物前先用肥皂洗手,食物制备过程中也要经常洗手。便后同样要洗手。清洗操作台面并保持餐厨用具的清洁,防止昆虫、老鼠及其他有害生物进入厨房接近食物。


第二是生熟分开:生鲜肉类、禽类和海产类食物要与其他食物分开存放。加工处理生鲜食物要用单独的器具,如刀、案板和其他用具,避免生熟混放,防止交叉污染。


第三煮熟煮透:食物,尤其是肉、禽、蛋类和海产品要完全煮熟炖汤、炖菜要煮沸,食物中心温度至少应达到70℃;肉和禽类食物要煮透,不能带血丝;菜肴再次加热要热透,炸、烤和烘制食物时不要过度烹调,以免产生有害物质。



第四食物保存在安全温度:熟食不要在室温下存放超过2小时以上,熟食和易腐败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冰箱冷藏室一般为4-6℃,冷冻室为-18℃,细菌仍然会生长缓慢,所以内塞不是保险柜,其内的储存的熟食也不能贮存过久。热餐在食用前温度应保持在60℃以上。即便在冰箱中,食物也不能贮存过久。


第五要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使用安全的水,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低热消毒的牛奶,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不吃超过保鲜期的食物。


主持人:出现食源性疾病,如何应对?


刘阳:首先要立即就医:如有疑似或发生呕吐腹泻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进食的情况。



第二要补充水分:由于腹泻可能导致脱水,所以务必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以适量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等,以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第三是避免进一步摄入:停止摄入可能受污染的食品,并告知家人和朋友,以避免更多人受到感染。


主持人结束语:


非常感谢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刘阳的介绍,今天的内容很实用,对大家的帮助很大!


总之,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刻,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节!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

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来源:文艺生活广播

一审:刘阳 二审:黄君 三审:李晖





鸡西市疾控监督
传染病预防;疫苗与接种;生物安全;儿少/学校卫生 ,老年保健 ,健康促进 ,妇幼保健 ,放射卫生 ,环境卫生 ,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营养与食品卫生等方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