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大寒——饮食与健康

政务   2025-01-20 16:36   黑龙江  

点蓝色字关注“鸡西市疾控监督

  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鸡西市卫生监督局)
今天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站—大寒。俗话说“大寒之冷,无风自寒”,大寒往往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节。至此,一年工作即将落下帷幕,各家各户开始忙碌于春节准备之中。大寒时节,寒风凛冽、万物潜藏,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免疫力也有所下降。

一、胃肠道疾病

  原因: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人体为了保持体温会增加热量摄入,如食用较多的高热量、高蛋白食物,这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同时,寒冷刺激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其正常消化功能。此外,人们在这个时节可能会减少户外活动,身体活动量不足也会影响胃肠蠕动。

预防: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热面条等,少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糯米制品等。可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促进肠道蠕动。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可适当进行腹部按摩或热敷。

二、呼吸道疾病

 原因:寒冷的空气会使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让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大寒时室内外温差较大,频繁进出可能导致人体难以适应温度变化,引发呼吸道疾病。此外,冬季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水分蒸发快,也会使其抵抗力降低。

预防: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和口鼻部位的保暖,外出时佩戴围巾、口罩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但要注意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身上。多喝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抗病能力,但要注意在空气质量较好的地方运动,且避免运动过度导致出汗后着凉。

三、心血管疾病

原因:低温环境下,人体的血管会收缩,血压容易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对于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风险更大。此外,冬季人们的生活方式可能发生变化,如进食高热量食物、缺乏运动等,也会影响心血管健康。

预防:注意保暖,特别是早晚温差大时要适时增减衣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也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合理饮食,减少盐分摄入,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运动,可选择在室内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定期测量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四、关节疾病

原因:大寒天气寒冷潮湿,关节部位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对于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人来说,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

预防:做好关节部位的保暖,可佩戴护膝、护腕、手套等。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尽量保持室内干燥温暖。适当进行关节活动,如散步、关节伸展运动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注意饮食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五、皮肤疾病

原因:寒冷干燥的气候会使皮肤水分流失加快,导致皮肤干燥、瘙痒、脱屑等问题。同时,人们在大寒时节可能会减少洗澡次数或使用过热的水洗澡,这也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害。

预防: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和沐浴露。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 37℃-40℃左右为宜。洗澡后及时涂抹保湿乳液或润肤霜,锁住皮肤水分。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多吃富含维生素 A、C、E 等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坚果等,有助于保持皮肤健康。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

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来源:市疾控 监测科

一审:刘阳 二审:黄君 三审:李晖


鸡西市疾控监督
传染病预防;疫苗与接种;生物安全;儿少/学校卫生 ,老年保健 ,健康促进 ,妇幼保健 ,放射卫生 ,环境卫生 ,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营养与食品卫生等方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