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达澳洲10】大美大洋洲、芒镇三题

文摘   2024-01-05 05:02   澳大利亚  

【 溜达澳洲 10 】


                     大 美 大 洋 路 


                        邬 建 国


 

   载着一家老小的欢乐,儿子自驾越野车驶上了维多利亚州的大洋路(Great Ocead Road)。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沿海公路。距离墨尔本95公里的托儿坎(Torquay)是大洋路的起点,沿海岸蜿蜒西行至终点瓦南布尔,全长近300公里。我是第三次来大洋路了,重拾壮美,又一次感受从视觉到心灵的惊叹与折服。


    低丘和灌木刷刷而过,大海时隐时现。在一处停车眺望。辽阔的南太平洋海天相接,渺渺一线。人处于极小极微时,会感到自己是一瞬之一粟,难怪唐代诗人陈子昂慨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回过神来,听到儿和儿媳谈海水的色彩。同一片大海的颜色却不一样。眼前的南太平洋海水,有的深黛,有的浅蓝,有的泛白,而且水色还会变幻,这是为何? 小两口在探讨大洋的色彩,我则想大洋路的历史。



    大洋路有沉重的历史。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经济大萧条,参战的澳大利亚士兵回到本土,生计困顿,于是政府安排了3000名退伍兵来修筑这条大海边的路。在悬崖峭壁上开路,可见工程异常艰巨。1919至1932年, 这条了不起的滨海路历时13年终于落成。直至今天,大洋路都被誉为"全球最美的一条滨海路"。我两次游历过大洋路,也曾经环行台湾岛,两相比较,我忘不了台湾滨海路美如织锦。但澳洲大洋路更富有诗意,它的壮丽雄浑无与伦比。


(大洋路修筑纪念)


    过了洛恩小镇,海岸线愈加奇险,右边是绿荫覆盖的山麓,向下扎入大海。峭壁增多,礁石错乱,它决绝地阻止任何船只靠近海岸,雪白的浪涛发出巨大的轰鸣,不甘地扑过来,咬噬海崖之脚。大洋路忽上忽下,弯来弯去。然后折上莽莽澳洲荒野,在崖边蛇窜。


    车辆渐渐增多,前方上空出现盘旋的直升飞机。电子指示牌有中文显示:"前方1.2公里有停车场"。终于到了声名远播的十二门徒石,大洋路在这里奏响最强乐章。汽车实在太多了,荒原足够大,为什么停车场还是小! 设计师显然低估了此地的吸引力,更不会想到中国游客会在此"下饺子"。当我和老伴及儿孙们站在崖壁观景时,媳妇仍在驾车"转圈圈" , 寻觅停车位。


    那一年,我第一次来看"十二门徒石", 儿子刚刚留学澳洲。第二次来大洋路,是扛着两岁的孙子看”十二门徒石”。而这次来此,齐肩高的孙女孙子已经挽着爷爷奶奶的手,和我一起指点海和天了。


(此照拍于2017年,贝贝两岁,骑在我肩上)

(这是今年刚拍的)


    维多利亚的这段海岸是橙红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海水侵蚀,形成了十二个断壁岩石,犹如形态各异的人形巨石,依圣经称为"十二门徒石"。只是"十二门徒"陆续缺员,我已经不记得以前看到多少"门徒", 这一次我只见到六个,其它已经先后坍塌。这六个"门徒"虽然前景不妙,但仍在坚守,向世人呈现最后的执着和凄美。不远处的海岸还有一座"伦敦桥"。它突出海面与陆地连接,是两个圆洞的双拱桥,形似英国伦敦桥,因此得名。1990年1月15日,"伦敦桥"有一拱突然断塌。这个悲剧的发生前后不到一分钟,据说当时一个小男孩正在拍照,记录下这个真实事件:一分钟前"伦敦桥"是完整的,一分钟后"伦敦桥"塌了,成为断桥。


(十二门徒石)​


(伦敦桥)

    我和孩子们盘桓美景良久,一块中英文介绍牌引起我的注意:"不要纠结于这个数字,其实从来没有过十二个门徒,当地人很久以前把这一景观称为'母猪和小猪'',有记载以来只有八个石柱,2005年倒塌一个后只剩七个(注:后来又塌了一个)。如今眼前的悬崖,依然每年以两厘米的速度在被侵蚀。旧的石柱倒塌,新的石柱形成,世代交替。"读罢,再玩味,我立马顿悟。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演变,不正是别样形式的生命轮回吗!



(洛克阿德海峡)


   距离十二门徒石2公里便是洛克阿德海滨峡谷。这是一个气势磅礴的海岸。海水从两侧高大悬崖所形成的闸门涌入,汇成一汪深蓝碧透的翡翠池。我们想从一处步道下到海滩,可惜步道被封了。此时,风起云涌,浊浪排空,悬崖巨浪的交响动人心魄。这里有一个悲惨的沉船故事。1878年,一艘名为洛克阿德(Loch Ard)的船只在附近水域搁浅沉没,54名乘客中有52人不幸遇难,只有15岁的汤姆(Tom)和17岁的伊娃(Eva)两人生还。后人为纪念遇难者,这片海岸被命名为洛克阿德海峡,并修筑了52座坟墓,海浪中的两根石柱命名为汤姆和伊娃...


(剃刀鲸)


    洛克阿德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景点-剃刀鲸(The Razorback)。为何叫剃刀鲸?我先理解为它形同一把锋利的剃刀。进一步了解到,它是以”剃刀鲸”命名。剃刀鲸即蓝鲸,体长可达33米,体重可达180吨,相当于40头非洲象的总和,是地球上现存的体积最大的动物。数百万年来,海浪持续冲击着这条海岸线,已经完全侵蚀了刺刀鲸周围的土地,留下这条巨大的又长又窄的石灰岩。再过漫长岁月,剃刀鲸将演变为许多洞穴、发展成拱门,最终倒塌,只留下类似12门徒的石柱。难怪澳洲人将剃须鲸比喻成”母猪”,而12门徒石们则都成了”小猪”了。


   大洋路极具魅力,她美在骨子里。地球人既敬畏她,又艳羡她。她是一个隐喻诗,千万年来,她一直在为人类吟诵生命之殇之美。

  

   2024/1/4/乌白



♥ ♥



附2017年旅澳杂记 


                     芒 镇 三 题 


                        邬 建 国


    芒特甘比尔是南澳大利亚州的一个小镇,我们这一家子在此住了两天三夜。是"浪费"时间吗?不是。我们这趟自驾游的理念就是"慢节奏,休闲好"。


    

        州分界线


    芒特甘比尔镇临近南澳大利亚州和维多利亚州的分界。有多近呢? 举个例子吧。昨天圣诞节,这一天大小店全部打烊,晚餐怎么解决?总不能一家老小再如中午煮方便面。儿子灵机一动,开车到维州的边界小镇--尼尔逊吃,那儿繁荣,准定有吃。两个镇相距30公里,一会儿就到。

    谁知儿子失算了。同芒镇一样,尼尔逊街上阒无一人,所有店面关门,小镇人不是远足出游了,就是猫在家里吃圣诞大餐,或许准备看电视圣诞"春晚"。我的全家饥肠碌碌,儿媳开玩笑:"宝和贝怎么办呢?到人家敲门吧, 为孩子讨一块鸡腿!"还是儿子懂得多点:即使圣诞夜,加油站照常服务。

    最后,在尼尔逊小镇的一个加油站便捷点,终于买到了晚餐,合家围坐一桌,吃到喷香的披萨、汉堡和薯条,尽管价格比平日高出百分之二十,但是值。两个孩子得到两支棒棒糖,是店员小姐送给宝贝的。一个多么难忘的圣诞晚餐!

    再补充一句: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实行不同时间,从维州到南澳州,要把手表拨慢半小时。


     

        醉人的蓝湖


    芒特甘比尔小镇坐落在甘比尔山一侧,甘比尔山是座5000年不喷发的死火山。小镇近旁有三个火山口和四个湖泊,两个早就干涸,尚余两个火山湖,最大最迷人的是蓝湖。

    汽车可以直接开上山。蓝湖四周上下被草坪、绿树环绕遮蔽,要走近她才能一睹芳容。我悄悄近前,来到观景台俯瞰火山锥底。呀,我一下子被震慑住了。蓝湖恬静地卧在眼底。湖面湛蓝湛蓝,蓝色多忧郁,它是"仙女的泪滴"吗?我最欣赏的比喻却是: 蓝湖是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火山口。丰沛的蓝湖水是雨水和地下水的长久积存,因特殊矿物呈现出诱人的蓝色,蓝的令人心醉。

    1900年,当地人在蓝湖崖上建起多级水塔提取湖水。直到今天,芒特甘比尔全镇人的饮用水全靠蓝湖。

    蓝湖有个谜,她会变色!每年从3月到10月,蓝湖是灰颜色的。到了11月,灰色湖水会在一夜之间变成鲜艳亮丽的钴蓝色。什么是钴? 你见过唐三彩吗?那深蓝色就是利用金属钴的化合物。 蓝湖为什么会变色? 迄今为止还是个谜?


   

       美丽的天坑


    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天坑并不稀罕。芒特甘比尔镇有天坑,但不大也不深,但她的过人之处在于装扮,把个原本灰头土脸的天坑打扮的花团锦簇。

    领着孙儿拾阶下到坑底,身边五彩缤纷,绣球玫瑰还有各种叫不上名的花儿叶儿簇拥着你,圆形坑壁全部被绿萝覆盖,恰似绿色下泄的瀑布。贝贝非要坐在天坑的灰色一隅,小手指向多彩世界。这确实是个巨大反差。芒镇人太会动脑筋了,他们化腐朽为神奇,把天坑变成了游客流连忘返的"桃花源"。

    瞧,还有两棵栽植的椰树,从坑底崛起向上,一直长出天坑之外。这两棵树,树干光溜溜的,没有一片额外枝叶牵绊招徕,只在顶端,两株椰树的叶冠相互抚慰。二者既平等独立,又风雨同舟,终身相伴,多么动人的一对爱人! 我想起了著名的爱情诗«致橡树»。



 (注:本篇照片均为2017年所摄)


   2017年12月26日乌白

乌白WJG邬建国
当下俺的生存状态:浅草邀朋对弈亭间需沽酒, 繁花妒我荷锄篱下不买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