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自上周一(11日)起於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本屆峰會聚焦氣候融資,被視為是“融資峰會”。首要議程就是協議如何為發展中國家,提供高達1兆美元的年度氣候資金 (取代原來1千億美元的目標),但今年美國、中國和歐洲各國領袖卻都缺席峰會。
為了達到全球升溫攝氏1.5度以內的目標 (此為2021年格拉斯哥協定的各國共識),全球需在2050年前達到凈零排放。但依據此次峰會中提出的報告,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達416億公噸,超過去年的碳排而再創新高。碳排主要來自於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科學家估計,若要控制氣溫升幅低於攝氏1.5度,未來全球能排放的二氧化碳額度已僅剩下2,350億公噸。全球暖化的危險一步步逼近之際,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卻宣稱美國將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且宣誓上任後將取消美國減碳的承諾。
在特朗普於美國總統選舉大獲全勝,且共和黨也將主導參眾兩院之後,全球淨零排放的達標更加不易。特朗普宣稱將大幅增加美國石油及天然氣的開採,且將重新檢視可再生能源相關法案。例如通膨削減法案(IRA)自2022年通過後,已帶動大約4500億美元乾淨能源的民間投資;但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一再攻擊IRA,稱其為“綠色新騙局”,並揚言當選後將終止3700億美元對淨零措施補貼及免稅的聯邦預算。
新能源產業在特朗普勝選後的短短一周內,明顯受創:幾個原本進行中,上億美元的大型計劃都已暫時叫停,投資人也採停看聽的觀望態度。尤其,不可忽視的是特朗普若真對所有進口零組件及設備等都課徵高關稅,清潔能源的生產成本也將隨之提升,不利產業發展。
相較於特朗普第一任,國際能源市場已有相當的改變:美國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石油產量,去年(2023) 美國更成為全球液化天然氣(LNG)最大出口國,且估計出口占比將持續提高至2030年的24%。此外,過去三年來歐盟LNG進口數量大幅增加,且因減少對俄羅斯進口,因此歐盟自美國進口 LNG的比重已自2020年的23%提高至2023年的47%。近日歐盟更表示為避免特朗普對歐盟加徵關稅,考慮更進一步增加對美國LNG的進口。即使美國已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卻仍常說要將美國的化石燃料生產量提高到最大。
只是,即使特朗普公開表示輕綠能重石化,但就如拜登強調的:“清潔能源已是世界趨勢,沒有人能夠逆轉”。而且即使是在特朗普第一任內,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也分別成長了32%和69%,電動車的成長更超過100%。尤其,極端氣候造成的災害愈來愈密集與嚴重,特朗普是否真能無視於這些自然災害,打壓美國綠能產業的發展,甚至放棄美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拱手讓給中國綠能產業更多的主導權,實有待觀察。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刘忆如 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兼任教授
编辑:芦梦婷
审读:刘妍伶、舒志勇
监制:康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