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看2024年三季报,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泰嘉股份)成立于2003年,2017年1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以“先进制造”为主轴线,围绕“锯切+电源”双主业发展。
泰嘉股份是亚洲最大的双金属复合材料及其锯切产品等机电一体化产品研发与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有各种规格的双金属带锯条、切削难切金属的硬质合金带锯条、复合材料等近百个品种规格,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及多项专利技术。
在电源业务方面,从事消费性电子电源、新能源电源、储能电源、站点能源电源、数据中心电源及其它特种电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4年前三季度,泰嘉股份的营收同比下跌了6.6%,这是其上市以来的首次下跌,结束了前两年每年八成多的大幅增长。
双主业都有一项占比较大的业务,“电源”业务的规模总体上要大一些,已经超过了六成,“锯切”业务占了另外的近四成;两大业务都是以国内市场为主,但国外市场的表现也不错,合计出口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特别是“电源”业务的国外市场占比比较高,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营收下跌导致净利润更大幅度下跌,是意料中的事。除了疫情突然爆发的2020年之外,泰嘉股份的净利润也是持续增长的。只是2023年营收大幅增长时,净利润就有点增长不动的感觉了。
分季度来看就更加清晰了,2022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增长相对平缓,四季度突然就是近三倍的同比增长,这种数倍的增长持续了四个季度,然后就是持续四个季度的同比下跌。
2022年四季度数倍增长的原因是,当年9月底,泰嘉股份完成了对铂泰电子的重大资产重组,从而获得罗定雅达和深圳雅达的控股权。这一举措使泰嘉股份快速切入消费电子电源业务,也带来营收的爆发式增长;后续小幅下跌的原因也很清楚,那就是基数已经是增长过的较高水平了。
细心的朋友应该看到了,营收大幅增长的那几个季度,并没有带来净利润的明显增长,反而显得很“淡定”;而营收下跌的几个季度,净利润却有明显下跌的现象。
在营收开始大幅增长的2022年四季度,毛利率暴跌,主营业务盈利空间从原来近两成左右,下滑至6个百分点左右,虽然后续的毛利率有所反弹,但刚刚过去的2024年三季度却跌向了不足15%的区间,主营业务盈利空间只有不到两个百分点了。
猜也能猜到,电源业务的毛利率应该是远低于锯切业务的,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锯切业务的毛利率为44.15%,而电源业务的毛利率只有0.86%。如果把成本费用单独核算,2024年的电源业务应该是小额亏损的。
2021年的毛利率明显反弹后,创造了“锯切”业务时代的新纪录,2022年四季度并入电源业务后毛利率就开始下滑,2023年全年都是双业务,毛利率下滑至不到原有水平的一半,2024年前三季度还在下滑,我们上面看到三季度已经不足15%了。
从销售净利率特别是净资产收益率来看,2022年和2023年还是靠新增业务取得了较好业绩的;但2024年前三季度的年化净资产收益率已经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新低,似乎又说明,蛇吞象的重组,泰嘉股份消化得并不太好。
2020年的主营业务盈利空间为15.8个百分点,2021年下降明显,2022年继续下降,但该年已经有规模不小的电源业务了;2023年的主营业务盈利空间为5.4个百分点,2024年前三季度就跌至只有3个百分点了。
电源业务并没有导致太大的期间费用增长,相对来说,2023年这种情况就是比较划算的,虽然毛利率不高,但更高的营收也能摊薄期间费用占比。但是,更小的主营业务盈利空间,却降低了营收下跌的弹性空间,缩小了和保本点之间的距离,经营风险其实是有所增加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看有关信息,泰嘉股份还想以此电源业务,后续拓展新能源光伏和储能电源等业务,那么他们一定认为重组是更划算的。
除了2022年之外,其他各种的非主营业务的净收益情况并不高,我们就不回头去研究2022年的情况了。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表现较为稳定,2023年以来的营收大幅增长,并没有带来这方面的太大变化。为了应对增长的固定资产类投资等需求,2023年主要通过定增的方式增加了净融资。
在2022年重大重组后,固定资产有所增长,但增长金额和幅度并不大。随着项目建设方面的投入,2024年三季度末的在建工程规模为0.9亿元,从半年报看,锯切和电源项目都有,甚至还有储能基地项目。但规模似乎都不太大,看来还是想再试着投入看看,并没有盲目地开建大项目。
由于配合着定增融资,泰嘉股份重大重组后,长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短期偿债能力明显改善,似乎还有一定加杠杆的空间,至于要不要加,就要看新建这些项目的表现了。值得关注的是,营收略有下跌后,还在进行项目建设的泰嘉股份在2024年三季度末就出现了“缩表”(总资产下降)的迹象,希望这只是暂时现象。
对泰嘉股份来说,原有的“锯切”当然要算是盈利能力较好的优质业务了,但该业务的市场容量和可增长空间有限;介入规模更大的“电源”业务后,又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2022年的重大重组只形成了1.3亿多元的商誉,应该算是比较划算的;但是,现在说这些似乎早了一点,过两年再回头来总结,应该会看得更准一些。
声明:以上为个人分析,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