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作者将论文写作理解为个人观点的输出,常常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忽略了论文论证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虽然这些作者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写作上,但论文的可读性不高。论文的可读性是指论文内容的清晰度和易于理解的程度。一篇具有高可读性的论文应该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作者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那么如何提高论文可读性呢?保罗D.利迪和珍妮·埃利斯·奥姆罗德在其著作《实证研究:计划与设计》中给出了七个写作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牢记撰写论文最初的目标,聚焦于你要讨论的问题
不论是撰写文献综述,还是进行数据分析,初学者写作时经常会试图把他们学到的所有内容囊括进来。但实际上,你所写的每句话都应该与你的研究主题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比如文献综述绝不应是一连串他人作品的独立总结(xx学者说……;另一学者xx说……;还有xx学者认为……)。这样不能称之为文献综述,因为其中没有尝试说明文献与本文研究问题件的关联。如果你不知道有什么联系,那就不要写上去。很多作者会担心如果不写上去,那就没有内容可写了,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你无疑有许多内容值得撰写。比如尝试换个角度思考你的论文选题,你的研究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试着用批评的观点审视论文,你可能会发现意料不到的结果。
二、对即将谈论的话题给出总括
当编辑或读者预期会读到什么的时候,他们的阅读效率会提高。向编辑或读者提供你接下来将要讨论的话题以及讨论的顺序,有可能的话还要说明这些话题间的关联,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组织方式。比如,如果研究自我提问技巧对大学生做笔记的作用,那么文献综述部分首段可以“该综述第一部分将梳理附加提问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实验研究;第二部分将梳理附加提问到自我提问的过渡,包括自我提问的具体方法、问题提出和产生的个体差异等;第三部分将梳理大学生做笔记的理论及其与自我提问之间的关系”的形式,先对即将谈论的话题给出总括。
三、精确表达你的意思
保证精确度在研究的各方面都显得极其重要,写作也不例外。小心选择词和短语以便精确地表达你的意思,而不能是含糊的近似。请别人检查你的论文初稿,并征求意见,是一种检查意思是否精确表达的方法。不要因为担心别人对你的论文选题不感兴趣或者会窃取它,而隐藏自己的研究设想,或是因为少数人对你的研究设想有负面评价而感到泄气,他们也许只是乐于给其他研究者制造阻碍。很多伟大的发现在一开始都不被他人看好,但坚持做下去就取得了重要成果。
四、将你的想法分类,利用多级标题引导读者理解你的分类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当组织论文写作的想法时,使用多级标题可以让你的设计表达得更明确,从而更好地与读者沟通。
五、使用图表更加有效地表达想法和结果
虽然研究设想或论文的主体会用叙述体的形式展开,但有些情况下使用图表呈现信息会非常有助于理解,比如绘画、流程图、图形、汇总表等形式的表述,对理解和组织你要表达的信息是非常有帮助的。
六、用具体的例子解释抽象的概念
论文写作变得抽象还是变得模糊,有时很难把握其中的平衡。即便是作为在某个领域潜心研究多年的学者,把抽象的概念解释为具体的例子会使问题更容易理解。比如在“自我提问与课堂做笔记关系”研究中,作者认为对笔记的表面化编码方案(如只对笔记中主要思想进行简单计数)不能发掘笔记的真正质量,他用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聆听同一篇文献时,学生A只记录文献的提纲,而学生B记录了提纲、例子、定义、助记的短语。如果研究者只是数一下记录主要思想的个数,那么学生A和学生B的笔记会被认为是相同的。但实际上,两份笔记记录的材料类别完全不同。
七、对反复修改草稿做好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