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碓与推磨,记忆里的乡愁
广西田林|莫蝉榕(汉族)
我出生于桂西一个偏僻的角落,那石多土少的小山村,就像一个装满记忆的宝盒,珍藏着我最初的生命记忆。它像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印刻着岁月的痕迹。其中,关于舂碓与推磨的往事,如同书中最鲜活的部分,每次忆起,故乡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带着往昔的辛苦与温暖。记忆的扉页里,老家那简陋的碓坊静静坐落着。碓坊中,碓臼似一位默默的见证者,无声地卧伏着,目睹岁月的悄然流淌;碓马则像忠诚的伙伴,等待着人们的差遣。舂碓这一古老的食物加工方式,工序颇为繁杂。家中分到玉米或稻谷时,那些饱满的颗粒背后意味着诸多麻烦事。舂米时,需两人默契协作,仿若一场安静的艺术表演。一人踩动碓马,节奏犹如沉稳的鼓点;另一人在碓臼里轻柔翻动谷物,每一次翻动都是对食物的敬重。人力不足时,一人也能勉强应付,脚踩碓马的同时,手握竹勾搅拌谷物,这画面满是生活的坚韧与无奈。石磨,由支架、磨盘和磨杠组成,也是过去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推磨至少得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推动磨盘,沉重的磨盘慢慢转动,仿佛岁月在缓缓前行;另一个人在磨盘边不断地添加原料,这一推一添之间,是对生活细致的经营。 乡亲们把碓和磨看作亲密的伙伴,二者常安于一处,就像人们所说的“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这是乡亲们对它们关系质朴的诠释,也是对生活中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切感悟。曾经,我也是舂碓推磨活动中的小帮手。小学时光里,我就像一个小跟班,紧紧跟在大人身后,模仿着他们的动作,投身于这些古老的农事活动之中。那时的我,对这一切充满了懵懂的好奇与深深的敬畏。到了初中,我终于能够单独进行舂碓和推磨操作,那是成长的标志,也是对生活责任的一种承担。还记得那些没有电灯的夜晚,煤油灯高悬,昏黄的灯光洒在碓坊和石磨上,我与妈妈、姐姐就在这微弱的光线下劳作。我们一边做着手中的活儿,一边摆着“龙门阵”,那些家长里短、乡间趣事,在劳作的间隙里流淌。身体虽然劳累,但内心却被一种质朴的快乐填满。那是一种为家庭做贡献的感觉,是在艰苦生活中寻找到的微小而真实的幸福。前几日,因事返回老家。为了喂鸡鸭,我向亲戚购置了些玉米。玉米颗粒较大,不利于喂小鸡,我便请求二弟帮忙将其打成小颗粒状。二弟二话不说,扛起玉米就大步流星地走进碾米机房。眨眼之间,两百斤玉米就被粉碎妥当。目睹这高效便捷的机械化操作,我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感慨的涟漪。遥想往昔,若仅凭人力来加工如此多的玉米,两个人恐怕得耗费五六个小时。今昔对比,真可谓天壤之别,仿若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即将回城之际,我偶然瞧见一副石磨被扔在路边。那石磨,曾是加工粮食的得力助手,如今却被弃之不顾。刹那间,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涌上心头,悲喜自知。然而,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新陈代谢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如此想来,内心也就稍感慰藉。那石磨曾经承载着一家人对温饱的殷切期望,见证了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劳作,与舂碓一样,皆是故乡往昔岁月的标识,如今却遭遗弃,怎不令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变迁。回首过往,故乡的变化就像一场美梦成真。通了电,明亮灯光驱散黑夜阴霾;通了路,外面的世界不再遥远;通自来水,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往昔,舂碓下的谷物是生活的希望,推磨里的原料是对温饱的追求。而今,古老的劳作方式逐渐被现代机械取代,但是它们并没有被忘记,而是变成了故乡记忆里珍贵的部分。舂碓和推磨加工出来的食物,似乎有着特殊的韵味。村里的老人常说:“舂碓做出的糍粑,软糯得仿佛能融化在舌尖;舂碓做出的玉米,那股香甜能在嘴里回味许久;推磨做出的豆浆,豆香浓郁且口感醇厚得让人欲罢不能。”这不仅仅是对食物味道的描述,更是对传统劳作方式的敬重与怀念,每一次舂碓,每一回推磨,都是人与大自然的一场深情对话,是对大地慷慨馈赠精心细致的加工与雕琢。置身于现代社会的浪潮之中,我们尽情享受着科技带来的诸多便利。然而,往昔的那些艰辛与努力不应被轻易忘却。舂碓推磨的岁月,虽然充满了无尽的艰辛,却洋溢着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息。那是家人团聚在一起,为了生活齐心协力奋斗的美好时光。在那些劳作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持之以恒,懂得了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明白了如何在平凡的生活里探寻快乐的真谛。如今,故乡的面貌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舂碓推磨的记忆,就像永不褪色的星辰,永远镶嵌在我心灵的天空。这是我对故乡最深沉、最浓烈的眷恋,是我身处繁华喧嚣世界而永不迷失的精神指引。忆念旧日,煤油灯下那朦胧的身影,碓臼与石磨发出的独特声音,皆是岁月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展望未来,我们在珍视当下幸福生活之际,也要传承过去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质朴纯粹的品质,让这些珍贵记忆在时光长河里永远闪耀。因为,那些渐行渐远的舂碓推磨的岁月,是故乡的灵魂所在,是深植于心中永恒的乡愁。【主编点评】《舂碓与推磨,记忆里的乡愁》一文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对故乡舂碓与推磨这两种古老劳作方式的回忆与感悟。文章开篇将故乡比作装满记忆的宝盒和厚重史书,引出舂碓与推磨的往事,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和浓郁的乡愁气息。接着详细描述了舂碓和推磨的工序、合作方式以及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参与,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温暖、家人间的质朴快乐和对生活责任的承担。通过今昔对比,感慨时代变迁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对被遗弃的石磨等充满复杂情感,但又能理解新陈代谢的不可阻挡。作者强调舂碓推磨加工的食物有着特殊韵味,不仅是对味道的怀念,更是对传统劳作方式的敬重。文章最后指出舂碓推磨的岁月虽艰辛却充满人间烟火气,是宝贵财富和精神指引,呼吁在珍视当下幸福生活的同时传承过去的精神和品质,让这些记忆成为永恒的乡愁。整篇文章情感真挚,充满对故乡传统生活的眷恋和对时代发展的思考。(李承骏)
作者简介:莫蝉榕,原名莫代华,广西田林县人。国家公务员,爱好文学,尤其对散文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见解。工作之余,热衷于创作,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文字之中,作品常见于国内一些报刊。擅长文体:散文。代表作品:《故乡,紧跟时代走》《初夏之夜》《家乡那片竹林》《乡情,依然那样浓》《楼前那两棵小叶榕》。
值班编辑:李彩虹 主编:李承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