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梢头春一枝
小寒惟有梅花饺
小
寒
节
气
天寒地冻冷到抖
小寒时处二三九
小寒,字虽然叫小,实则寒冷甚过大寒,月半为大,所以叫小寒。民间更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也是人体阴阳气交的关键时期,俗称“三九”。
小
寒
节
气
01
小寒三宜
01
暖头
人们常说:“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头部是平衡人体热量的最主要部位,外出时,要做好御寒保暖工作,戴上帽子、手套等衣物,为身体保驾护航。
02
暖背
背部为人体阳中之阳,贯通着上下督脉,若是保暖不当,寒气入侵,便会损耗阳气,从而使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
可以在阳光好的地方常晒背部,壮阳气,通经络、调和气血,增进健康。
03
暖脚
“寒从脚底起”,对应的,疾病也会从脚下生,脚底的穴位众多,若是受凉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下降。
02
小寒三补
01
食补-宜温
在中医来看,寒为阴邪,最冷的节气恰恰是阴邪最盛的时候,饮食可选一些温热食物补益身体。
比如大枣、枸杞等性温的食物,以此来抵御寒气对人体的入侵。
银耳老少皆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钙、磷、铁、钾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四季适用。枸杞性平味甘,归肝经、肾经、肺经。其性味平和,不寒不热,适合长期服用。
02
食补-宜杂
很多人知道冬季要吃羊汤,羊蝎子等进补,但切记食物要选择多样化,荤素兼备,精粗搭配。
过食发物,会引起上火,可多吃些绿色食物,比如应季蔬菜,如白菜,萝卜,菠菜等。
汤汁方面可选择梨汤,萝卜水,帮助人体滋阴生津,润燥止渴,同时还可清热利尿,促进消化。
具体做法如下:
03
食补-宜苦
小寒时节比较寒冷,是容易上火的季节,在中医看来,苦味食物入心经能帮助人体降泄心火。
饮食方面可食苦,苦味食物可帮助人体助心阳,减少过亢的肾水,帮助人体养肾。
常见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苦菊、陈皮等。
03
小寒三忌
01
忌熬夜,损失阳气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冻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便是收藏阳气,若是晚间熬夜,寒邪容易侵袭人体,损失阳气,对健康有害。
作息要顺应大自然的变化,早睡早起,培补肾气,温煦肾阳。
02
忌生气,降低抵抗力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的:“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强调了冬季应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冬季养生除了进补,情志养生也十分重要,若是经常生气,恐会降低自身抵抗力,影响身体素质。
03
忌暴饮暴食,损伤肠胃
俗话说:“宁吃半餐,不吃断餐。”
小寒时节,天寒地冻,很多人为了补充能量和热量,会暴饮暴食,但在这个关键点,人体的阳气本身偏弱,身体运化不了太多的食物。
因此,在小寒时节,应荤素搭配,正常进食,保持饮食均衡,既能补气润燥、强身健体,又能有效提高御寒能力。
*图片来源于尚赫家人投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