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2024年12月13日至16日,成都还是寒冷的冬季,而海南三亚却依然温暖如春,海风习习。受中国散文网和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我前往三亚参加第四届"三亚杯"当代华语文学大赛颁奖大会。半年前,我的一首现代诗歌《背影》参加了比赛。此次大赛,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港台地区及美国、新加坡、德国、奥地利、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共计7769位作家的作品,反映出全球华语文学的时代性和广泛性。终评委员会成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也让人信服,他们是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石英,北京大学教授卢永璘,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副会长红孩、周振华,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雁西,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中国散文网总编辑邵建国等等。评选分为专业组、社会组和青年组,在反复仔细的筛选中,分别评选出了金、银、铜奖及优秀奖。我的现代诗歌《背影》有幸被选为金奖。我是通过几代人呈现的不同背影,来折射出不同时代的人物变化,构起对岁月苍桑的感叹,也更加珍惜如今美好的生活。诗中主线运用了叙事的延续,也运用了适当的对比和排比,也少量用了转折和跳跃,在结尾处留下发人深省的意境。当时因考虑截稿日期,同时又在创作其他作品,因而有瑕疵在所难免,期待今后更上一层楼。
映像中已经是第四次来三亚了。最早是1988年,三亚刚从广东剥离出来单独建省。那时市区狭小,沿海边的酒店屈指可数,从三亚到天涯海角是一片黄土毛坯小路,只有一辆改装的三轮拖拉机在拉客。天涯海角几乎不见人影,厕所都找不到。如今的三亚、天涯海角的变化,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乘机飞到三亚凰国际机场,不到三个小时,一下从西岭雪山下降到了四季如春的南海边。由于东北的寒冷和资源逐渐枯竭,三亚几乎成了东北人的后花园,无论是在酒店还是在商场,无论是你打滴滴还是在海边椰林小道上散步,听到的几乎全是东北口音。可以理解,因为此刻哈尔滨最低气温为零下二十多度,而三亚是零上二十多度。
晚上入住会务组指定酒店:三亚仙居府海景酒店。对面凤凰岛有两栋立式贝壳楼盘,有忽明忽暗的灯光秀在闪烁,不太鲜艳明亮。
12月14日,吃过自助餐后,在酒店A座四楼会议厅入坐。正面挂一红底黄字横幅"第四届三亚杯世界华语文学颁奖典礼"。每位获奖作家的姓名已立在桌面上,大家对号入座。会议由会务组委会成员姜海霞美女主持。大会开始前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会议由中国散文网总编辑、组委会主任、诗人、散文家、书法家邵建国先生致开幕辞。邀请了当地文学界的专家作为嘉宾,他们是海南省作协副主席亚根,海南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唐精蓉,三亚学院文学博士高建华教授等知名专家。在颁奖环节,获奖作家们披上授带,分6人一组,上台领奖并合影。获得金奖是一只向上飞舞的金色凤凰,配黑色底座,嵌入金奖及其他文字。还有红本烫金证书,2024最佳华语文学的立式纪念板。我想在这个高光时刻,也是对我近年来勤于文学创作的一次检验和肯定。上午颁奖会后,全体获奖作家和嘉宾前往B座阶梯上合影留念。
下午,四楼大厅,获奖作家们聆听了邵建国先生的学术专题讲座,分别是《诗歌的美学》、《如何增强散文的韵味》。讲座深入浅出,旁证博引,纵横捭阖,以理服人。从文学创作的目的,意境,到读者的心理变化和意犹未尽,都进行了祥细分析。也比较了成功与失败作品的差异点及如何修改。讲座中邵总不失幽默,偶尔引大家哄堂大笑。说实话自从退休以后,我已很少听到这种有水平的文学讲座了。
晚上,是当代华语文学创作论坛和华语文学朗诵会。多名获奖作家先后上台交流创作心得体会。他们有中国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著述等身。也有还未毕业的高校文学爱好者。还有远道从菲律宾来的获奖华人。陕西女作家邓荣的一首诗朗诵,不但普通话纯正,而且情深意切,催人泪下。
12月15日,全天前往5A景区天涯海角和槟榔谷参观游览。南海观音碧玉身,信徒虔敬献银珍。人生风雪多年载,祁盼平安佛手伸。在游览中,听当地人讲,现在飞机都改道不从观音塑像的头顶上飞过,而是从侧面飞过,结果台风再也不扰袭三亚,不知真假。但那天我从成都飞三亚,确实是从旁边绕过去的。权当一个旅途笑谈,因为谁也无法去检验。
12月16日,告别了各位文友,大家惜别留言,期待下次再会。下午从三亚飞回成都,天逐渐放晴,飞机升高后,一片云海上面是一条无尽的暗红色云带,再上面是一片片散粹的白云。三天的活动虽已结束,但仍意犹未尽,心潮澎湃。不禁又吟起那首诗:美兰飞抵未央宫,水陆神情各不同。朝饮甘椰昏食贝,午悬吊带夜聆风…
(甲午末于蓉城)
作者简介:魏新,大跃进时期出生,古蔺县城关镇人。西南大学法学研究生,法学教授。在蔺阳中学(五中)读高中,在皇华当知青,在重庆读大学,在宜宾教书,退休后在成都居住。有著述及文章在国家级省级发表。高中时就喜爱文学,偶有作品发表,也喜欢琴棋书画。
投稿须知:
需要了解的朋友请点击阅读《“落月摘星楼” 敬告文友》
(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