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新农村的
建设与建成
文/朱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具有时代特点、时代意义的新阶段。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如何实现好新时代新农村的高质量发展,让新质生产力促成更加有效的生产关系,率先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时代目标?时代在召唤!
不拘一格降人才,珍视人才,用好人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永恒发展的主题。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才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切实做好新时代新农村人才工作。
溯源我们农村的发展,迫切需要有理想、有冲劲、爱农村、懂农业的青年才俊回归农村,同时还需要已成业、顾大局、乡情浓、爱家乡的乡贤人士饮思桑梓。
我仍认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青年才俊回到农村,首先要给予平台,让其有发光散热的机会,能够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大展拳脚,尽显身手;其次要给予包容,让其不怕“犯错”,允许其试错,进而提升自我认知,完善和升华自己;最后还要给予关怀,让其深切感受新农村新家庭的暖意和情意,坚决杜绝“心寒”行为,少泼冷水,多送热水。
乡贤人士已经阅历百千,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绩。招贤纳士,招的是资源、是市场,纳的是乡情、是贤达。为了更好用好这个主体,必须用双赢定位打造共赢的市场,最终赢得先机、赢得生机,造福一方。
请君莫奏前朝曲,创新兴村,组织兴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个知识爆炸式增长的时代,村两委作为落实政策的明白人和富民强村的领路人,一定要杜绝因循守旧,一定要杜绝“经验之谈”,一定要杜绝“屁股指挥脑壳”;一定要学会保持学习,一定要懂得创新拓展,一定要勇于接受新事物。
关于村组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加强组织建设和管理,需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具体言之,自治意味着乡村治理最终要实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提出的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一目标,法治和德治都要以自治为基础践行落实;法治意味着乡村治理要以法治为根本遵循,自治、德治都要在法治框架之下进行;德治意味着乡村治理要以道德规范、习惯规约等良善的社会规范来维风导俗,以德治教化和道德约束支撑自治、法治。组织和创新的共生,就是要让新思想、新理念铸成新气象、引领新时代、建成新农村。
长风破浪会有时,集体经济,专业合作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是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以农民为主体,相关利益方通过联合与合作,形成的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清晰的成员边界、合理的治理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实行平等协商、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经济形态。
新时代发展新农村,只有在正确观念下才能打开正确的思维方式,而农业产业化、专业化是有效促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和必然。
都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现代农业企业化经营和管理也许就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美好开始。为此,为了做好做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必须明确战略意图、形成专业队伍、保障决策实施,把农产品“吃干榨尽”,合理用好每一份资源,把资源转化为商品,进而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造福乡邻。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追求新时代新农村的建设和建成,是我们社会主义接班人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身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乡村振兴的大旗正迎风招展,三农工作正全面推进,身在农村、建设农村,理应用敏锐的发展嗅觉,忠烈的责任担当造福桑梓,泽被乡邻。努力升华品格和提升能力,把青春之汗水浇筑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途中,把奉献之爱心镌刻在美丽新村的角角落落里。
投稿须知:
需要了解的朋友请点击阅读《“落月摘星楼” 敬告文友》
交流合作:
欢迎其他正能量高质量平台、纸刊与本平台交流合作,有意者请加微信号:“LAOYU59420”详谈
作者简介:
朱鹏,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军人,现任石宝镇高家村支部副书记、监委主任。
(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