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将收官,胃癌治疗领域诸多新进展层出不穷,专家、学者们针对目前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更精准的获益人群及更有效的新方案,力求患者获益更大化。为此,特邀天津市肿瘤医院邓婷教授,系统总结五大胃癌新靶点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天津市肿瘤医院 邓婷教授
胃癌近年来进入了精准化治疗的新时代,传统的治疗方法逐渐向个体化和靶向治疗转型。除了最为重要的HER2、MMR以及CPS等精准治疗指标外,还有许多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失调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的研究探索聚焦于CLDN18.2、FGFR2和cMET等一些新的分子靶点治疗,为胃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CLDN18.2:创新靶点,开启胃癌新治疗方式
CLDN18.2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尤其是在胃癌、胰腺癌和食管癌中表达水平较高,因此成为一个有潜力的肿瘤治疗靶点。靶向CLDN18.2的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可特异性靶向CLDN18.2,并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GLOW和SPOTLIGHT两项Ⅲ期研究结果显示,使用CLDN18.2单抗Zolbetuximab联合化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目前已经在美国和日本获批上市。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在中国获批。同时,目前有许多针对该靶点的单抗、双抗、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药物都正处于积极的临床试验阶段。如何选择优势的人群和如何排兵布阵未来的治疗模式,是该靶点面临的问题。
FGFR2靶向治疗: FGFR2b过表达成为患者的新希望
FGFR信号通路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FGFR2作为胃癌中的潜在靶点,其过表达能够促进肿瘤的增殖和转移。FGFR抑制剂根据作用机制分为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抗、ADC、FGF配体陷阱等。在Ⅱ期FIGHT研究中,Bemarituzumab+mFOLFOX6治疗FGFR2+G/GEJ腺癌显示出PFS和OS的显著获益,尤其是FGFR2b≥10%的患者获益更大。目前,Bemarituzumab联合化疗及免疫的一线治疗两项Ⅲ期临床研究均入组结束,等待其后续的结果公布。
MET靶向治疗:MET扩增胃癌治疗的新选择
MET基因是胃癌治疗的另一个重要靶点,MET的过度激活会导致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增加、血管生成增强以及对治疗的耐药性提高,因此,MET成为了胃癌靶向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在VIKTORY临床研究中,赛沃替尼单药治疗MET扩增的胃癌患者,PFS和OS较对照组均有获益,其中20例病灶可评估的MET扩增患者接受了赛沃替尼单药方案治疗后整体缓解率为45%。此外,多项MET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MET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
DKK1靶向治疗:DisTinGuish研究的新发现
DKK1是一种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的分子,作为Wnt信号通路的抑制因子,它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isTinGuish研究的Ⅱ期数据显示,靶向DKK1的单抗DKN-01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CAPOX化疗方案,在晚期HER2阴性胃癌/胃食管交界处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其在DKK1高表达的胃食管癌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高达90%,对于PD-L1低表达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仍然高达86%,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有望在未来为晚期胃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TROP2 ADC:新型靶向疗法的曙光
TROP2 ADC利用抗TROP2抗体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TROP2,之后通过内吞作用将偶联的细胞毒性药物导入癌细胞内。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在三阴性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中取得突破后,在胃癌的Ⅱ期临床研究中,也取得了积极的临床结果。在接受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治疗的41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22.0%,疾病控制率为80.5%,有望为后线胃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目前,全球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等待后续结果公布。
总结与展望:精准医疗的未来
随着对胃癌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胃癌治疗已经进入了精准医疗的新时代。新靶点的发现和临床研究的成功,为胃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HER2+、MSI-H/dMMR、PD-L1 CPS等已成为胃癌常规检测的靶点,而CLND18.2、FGFR2b等新靶点的发现与深入研究,使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更加多样化且更具针对性。基于这些靶点的创新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预示着胃癌的治疗真正进入了精准化个体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