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万清:孟各庄溯源

民生   2025-01-04 22:12   河北  

孟各庄为什么叫孟各庄?庄名几经改易?这份乡愁一直困绕了我多年。


 二O二二年乡里名人九十二岁高龄的陈福崇说:“孟各庄由孟家庄易名而来,孟家庄由孟古庄易名而来。” 


 他的根据是:“民国时,村中十字大街东北方第一处建筑是“关帝庙”,庙内有庙学,读书时庙内有三统石碑,分别刻有孟古庄,孟家庄,孟各庄字样。且孟古庄碑斑斑驳驳,彰显着古老。” 


 孟各庄名称的这一改易也得到一九七五年出土樊坟樊光宇“墓誌铭”的佐证。樊光宇乃明朝嘉靖年刑部左待郎樊深之元孙,其墓誌铭中有言;“茲岁已酉(1609)三月初四日,卜葬于城东孟家庄祖塋之次。”由此可见明时孟各庄为孟家庄无疑。 


 按照古人村落命名习贯,住过軍队的地方叫屯或营,有宗教信仰的地方叫寺庙堂,有栅栏围住的叫寨,有高楼刺探敌情的叫楼,传递信件的驿站叫铺,以地势命名的叫坡、洼、岭、弯、沟、桥,自然聚集的叫村,佃户聚集的叫庄等。 


依此逻辑孟古庄应是以佃户姓氏命名的村子,那么孟各庄为什么既沒有孟姓也无古姓?而且孟各庄有户头地的十大姓里也没有他们的影子? 


“户头地”是十五世纪初人口大迁移时,最早迁来孟各庄的十户人家共同分割村南的一块土地,名“户头地”。村中博闻强记现年七十五岁的汤景山说:其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学校东南,坡城至邓庄公路南五十米,孟各庄至南柯后营路西三百米许。现年九三岁高龄,勤俭持家的沈连起老人曾种过户头地,他说:户头地共计四十亩,一直被其后人耕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户头地曾易名“新窑”(公社时期建),现为“公路南”。


 陳福崇数算有户头地的十姓人家“汤陈左樊华,赵许任沈杨。”的确没有孟古二姓,他摇摇头表示不知其所以然。问遍村里老人,查查各姓的家谱,没有明朝之前一絲一毫的信息。 


 明朝之前的信息为什么在这里断了档,好像之前的唐宋元历朝沒有出现过。还好,读诗到明朝诗人白范,他有一首过河间的五言诗提供了探究的线索。其诗言:

 出得河间郡,郊原久废耕。
 妖狐冲马立,野兔傍人行。 
 丛棘钩衣破,枯楊卧道横。 
 萧条人迹少,州县但存名。 

 这首诗大意是,走出河间郡城,市郊的原野很久没有人耕种了。狐狸与行人的马对立,兔子多得伴人行走。野枣树钩破了行人的衣服,枯腐的杨树横躺在道上,很难碰到行人,州县名存实亡。 


 造成这个萧条现像的原因是什么?不外乎人们口口相传的“燕王扫北”。


 “燕王扫北”何意也? 

 此指燕王朱棣于1399年起兵南下,争夺皇位的战争,史书称为“靖难之役”,民间则称之为“燕王扫北”。


 燕王在其辖区无限的征兵后,首先在滹沱河一线与朝廷的軍队做反复的拉锯战,至当地人民难以生存,逃者逃矣,亡者亡矣,至使出现“萧条人迹少,州县但存名”的实况。孟古庄的孟姓与古姓非常可能是在这个时期消失的。 


燕王扫北战争打到1402年燕王胜利,建文帝失败后不知所终,燕王称永乐帝。随后开始了大迁民,以充实京畿。


 孟各庄十大姓正是在这个时期先后来到孟古庄共同生活,相依发展,奠定了孟家庄多姓氏的特点。时至今日十字大街东三巷南二段就住着孟各庄高、许、黄、梁、沈,康、樊、槐、常、王,十姓村民而被大家津津乐道。  


有人说孟各庄是老村新村民,老瓶装新酒,这个判断还是比较正确的。 一九六七年秋在孟各庄北洼开挖“任河大东支渠时”曾出土青铜宝剑、青铜匕首各一把,交省历史博物馆,被任定此物说明本地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 


孟各庄是古老的村庄。上世纪五十年代陈国钧村西耕地,曾出土古陶大罐一只(现存陈万利处),陈万利垫房基地曾于村北水坑下挖出古井,华長青挖山芋窖曾于村西南挖出北魏坟墓等等。 


 至于孟古庄之来历,还须后人找到确实证据来弄通来垅去脉,我们以至后人不可臆造。孔子在《论语·为政》里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懂装懂,臆造历史是任何人也不可取的。 


我村附近的“坡城”不知道村子的来历,“黄芦铺”也不知道村子的来历,与孟各庄相同的这一历史现象在沧州、河间、献县一带是很有代表性的。


 弄清楚的是历史,存疑的同样是历史。虽然我们弄清孟各庄是由孟家庄易名而来,但是孟古庄的确切来历之迷,还将等待聪明们拆解。

陈万清写于 二O二四年秋


今日献县
献县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商业、生活、文艺综合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