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培养方案(硕博)

汽车   2022-07-12 19:04  

2015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历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一.简介

本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包括六个二级学科,本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仅适用于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前两个二级学科于1981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6年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三个二级学科都以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流体力学为基础,与节能减排的社会需求和国家能源环保战略密切相关。

能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因此,开展化石能源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强化换热与高效洁净燃烧、城市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制冷与低温技术等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学科承担了大量的纵向课题和企业委托的横向开发项目,包括国家863和省市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等。广泛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和研究结构交流,与丹麦、德国等大学和日本、法国等燃气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3.掌握文献检索、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科技文献综合分析能力,具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所必需的能力,掌握较为全面的试验技能,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4.至少掌握一门外语(汉语为外语仅针对外籍生源),能熟练阅读外文文献、交流和写作;能编写一般计算机程序,熟练运用相关专业计算机软件;

5.具有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不怕吃苦,勇于挑战,具备良好的协调、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1.废弃物能源化利用

2.高效洁净燃烧理论

3.工业节能与低品位余热利用技术

4.强化传热技术

5.建筑热物理

6.商用空调制冷技术:以计算机仿真、优化及控制技术为核心,发展环保节能的大中型空调制冷机组及系统方案。

7.车辆空调制冷技术:主要研究高速列车空调、城市轨交空调、汽车空调、冷藏运输等方面的系统设计、运行管理、舒适性控制等。

8.低温制冷机及气体能源技术:研究各类低温制冷机、天然气液化,氢气液化技术等。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2.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3.对于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研究生,如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的要求,通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五.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专业非学位课8学分(其中跨学科门类、跨学院课程至少2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注:学科发展前沿按照三个二级学科进行区分。

六.论文工作

1.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按照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等执行。

2.学位论文需要参加上海市学位办组织的双盲检查。

3.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公开发表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具体要求见《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4.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时,如未能达到学术论文发表的规定要求,但已经完成培养计划,可提出申请并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核同意,参加答辩。答辩通过,可先予以毕业。其学位申请按《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是否必修

公共学位课

2070100

第一外国语(汉语)

3.0

108

春秋季

选修

2090001

第一外国语(英语)

3.0

108

春秋季

必修

2090002

第一外国语(俄语)

3.0

108

春秋季

必修

2090003

第一外国语(法语)

3.0

108

春秋季

必修

2090004

第一外国语(日语)

3.0

108

春秋季

必修

2090005

第一外国语(德语)

3.0

108

春秋季

必修

22600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36

春秋季

必修

2260006

自然辩证法概论

1.0

18

春秋季

必修

2900006

中国概况

3.0

54

春秋季

选修

专业学位课

2030052

高等热力学

3.0

54

秋季

选修

2030053

高等传热学

3.0

54

春季

选修

2030054

制冷技术

3.0

54

秋季

选修

2030055

计算传热学

3.0

54

秋季

选修

2030056

计算流体力学

3.0

54

春季

选修

2030070

燃烧学

3.0

54

秋季

选修

2030071

固体燃料气化理论与技术

3.0

54

春季

选修

2030073

热能利用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077

燃烧污染与控制技术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089

车辆空调制冷技术

3.0

54

春秋季

选修

2030116

冷藏链技术

3.0

54

秋季

选修

2030225

专业实践

2.0

36

秋季

必修

2030226

学科发展前沿(热能)

1.0

18

春季

必修

2030228

学科发展前沿(工程热物理)

1.0

18

春季

必修

2030229

学科发展前沿(制冷与低温工程)

1.0

18

春季

必修

2102002

数值分析

3.0

54

秋季

选修

非学位课

2030057

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整理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060

暖通空调测试技术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061

燃气燃烧理论与技术

3.0

54

春季

选修

2030062

湿空气学

3.0

54

春季

选修

2030063

通风空调气流控制技术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064

空调负荷计算理论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065

人工智能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基础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066

燃气设备CAD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067

空气除尘技术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068

设施农业的能源工程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069

微生物控制及生物洁净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074

建筑节能技术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075

自动控制技术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076

蓄能空调理论与技术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097

工程传热技术与应用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101

化学反应动力学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109

建筑与能源利用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111

居住空间换气理论与技术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113

空气洁净技术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120

气固两相流理论与计算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121

燃气输配理论与技术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123

燃烧过程数值模拟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124

燃烧稳定性和燃气互换性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130

室内环境及其控制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131

室内空气品质及污染物控制

3.0

54

春季

选修

2030140

吸收式制冷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148

现代热泵空调系统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153

植物与动物生长环境与控制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156

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246

制冷系统仿真与分析

2.0

36

春季

选修

2080004

数据库系统概论

3.0

54

春季

选修

2090006

第二外国语(英语)

2.0

108

春秋季

选修

2090008

第二外国语(日语)

2.0

108

春秋季

选修

2090009

第二外国语(德语)

2.0

108

春秋季

选修

2102001

矩阵论

3.0

54

秋季

选修

2102003

随机过程

3.0

54

春季

选修

2102006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3.0

54

春季

选修

2102007

最优化方法

2.0

36

春季

选修

必修环节

2900002

论文选题

1.0

0

春秋季

必修

2900011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

1.0

0

春秋季

必修


2015级热能工程学历教育博士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一.简介

热能工程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于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基于社会节能减排的需求,本学科已形成了燃烧与污染控制、废弃物热处理、能源供应系统优化与控制、制冷系统优化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特色。侧重于研究工业锅炉和电站锅炉污染排放与控制技术,包括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生成、迁移及复杂反应过程,以及废弃物燃烧过程中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成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热处理和能源化利用;开展将现代控制理论、仿真科学、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理论应用于能源供应系统的优化与安全控制等。本学科自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并承担了大量的纵向课题和企业委托的横向开发项目,包括国家和省市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等。同时,学科点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的交流,并与丹麦、德国、瑞典等国的大学和日本、法国等国的燃气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符合本学科培养目标的研究生可授予热能工程工学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1.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能够独立地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主持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具备国际视野,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4.具有良好的素质,具备协调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具备跨学科跨专业、有科学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研究方向

1.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主要研究气、液、固体燃料(包括固体废弃物)的燃烧理论、污染物的排放机制和控制技术,高效洁净燃烧理论与技术,工业过程颗粒和气态污染物的控制理论和技术,建筑环境质量控制与技术;

2.能源转化与优化利用:主要研究热能转换理论与技术,热能综合利用技术,节能理论与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技术,可持续发展能源开发与利用系统规划,城市和大型企业能源管理,能源系统优化与风险评价理论、制冷系统优化等;

3.可再生能源应用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固体废弃物热处理理论及技术;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应用理论与技术;

4.建筑热工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建筑物内的传热过程以及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规律,研究新型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建筑设备的优化配置及能源的高效梯级利用原理,研究建筑节能系统的现场检测技术。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1.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论文工作不少于2年;

2.博士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3.特别优秀的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审批同意可提前毕业并获得学位。 

五.学分要求

1)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

2)总学分不少于1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4学分,非学位课2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另外,必须选修跨学科/学院课程的学分不低于2学分。

3)课程要求在1年内完成。 

六.学位论文

1.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必须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各项要求;

2.学位论文用汉语撰写,但需要有英语撰写的学位论文摘要。留学生可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

3.研究生需要参加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组织的论文预盲审;

4.学位论文需要参加上海市学位办的双盲检查; 

七.学术论文

1  需要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见《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2  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时,如未能达到规定学术论文发表的要求,但已经完成培养计划,可提出申请并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核同意,参加答辩;答辩通过,可先予以毕业。其学位申请按《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

八.备注

1  课程设置要求

1.博士研究生课程与相应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是贯通的,层次上是递进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更深层次的学科基础理论,与研究方向更加密切的专业课程;

2.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和补修课程。

3.研究生在选修专业学位课时,对于没有选择的专业学位课,也可以作为专业非学位课选修。

4.对于需要补修课程(一般是专业基础课)的研究生,一般是跟读相应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不另外单独开设。

2  授课方式

1.公共学位课和公共非学位课由研究生培养处统筹安排;

2.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非学位课,由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中的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制冷与热工程研究所负责开课和考试等事宜;

3.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于本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选课;

4.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非学位课集中开课,统一授课,统一考核;

5.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非学位课授课、考核形式由学科专业委员会审定;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是否必修

公共学位课

1090054

第一外国语(英语)

2.0

72

春秋季

必修

1090055

第一外国语(德语)

2.0

72

春秋季

必修

1090056

第一外国语(日语)新

2.0

72

春秋季

必修

1090057

第一外国语(俄语)

2.0

72

春秋季

必修

1090058

第一外国语(法语)新

2.0

72

春秋季

必修

126000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0

36

春秋季

必修

126000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0

18

春秋季

选修

专业学位课

1030002

燃烧理论

3.0

54

春秋季

选修

1030003

计算燃烧学

3.0

54

春秋季

选修

1030004

热质交换理论及应用

3.0

54

春秋季

选修

1030005

空气污染控制

3.0

54

春秋季

选修

1030007

可再生能源转换与技术

3.0

54

春秋季

选修

1030118

能源系统安全与评价

3.0

54

春秋季

选修

1030120

学科前沿概论(热能)

2.0

36

春秋季

必修

非学位课

1030008

多相流体力学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09

流体输送网络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10

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11

计算机网络技术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13

建筑、能源与环境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15

除尘与通风新技术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17

燃气制冷原理与设备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89

计算流体力学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90

现代通风技术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101

非稳定燃烧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90002

第二外国语(英语)

2.0

108

春秋季

选修

1090006

第二外国语(德语)

2.0

108

春秋季

选修

1090007

第二外国语(日语)

2.0

108

春秋季

选修

必修环节

1900001

论文选题

1.0

0

春秋季

必修

1900003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

1.0

0

春秋季

必修

1900004

论文阶段成果学术讨论会

1.0

0

春秋季

必修

1900005

国外学术交流

1.0

0

春秋季

必修


2015级热能工程直接攻博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一.简介

热能工程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于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基于社会节能减排的需求,本学科已形成了燃烧与污染控制、废弃物热处理、能源供应系统优化与控制、制冷系统优化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特色。侧重于研究工业锅炉和电站锅炉污染排放与控制技术,包括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生成、迁移及复杂反应过程,以及废弃物燃烧过程中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成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热处理和能源化利用;开展将现代控制理论、仿真科学、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理论应用于能源供应系统的优化与安全控制等。本学科自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并承担了大量的纵向课题和企业委托的横向开发项目,包括国家和省市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等。同时,学科点不断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的交流,并与丹麦、德国、瑞典等国的大学和日本、法国等国的燃气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符合本学科培养目标的研究生可授予热能工程的工学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1.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能够独立地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主持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具备国际视野,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4.具有良好的素质,具备协调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具备跨学科跨专业有科学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研究方向

1.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主要研究气、液、固体燃料(包括固体废弃物)的燃烧理论、污染物的排放机制和控制技术,高效洁净燃烧理论与技术,工业过程颗粒和气态污染物的控制理论和技术,建筑环境质量控制与技术;

2.能源转化与优化利用:主要研究热能转换理论与技术,热能综合利用技术,节能理论与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技术,可持续发展能源开发与利用系统规划,城市和大型企业能源管理,能源系统优化与风险评价理论、制冷系统优化;

3.可再生能源应用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固体废弃物热处理理论及技术;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应用理论与技术;

4.建筑热工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建筑物内的传热过程以及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规律,研究新型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建筑设备的优化配置及能源的高效梯级利用原理,研究建筑节能系统的现场检测技术。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1.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一般为4.5年,其中课程学习2.0年,论文工作不少于2.5年。

2.直博士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7年;

3.特别优秀的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审批同意,可提前毕业并获得学位。 

五.学分要求

1)直接攻博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

2)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15学分,非学位课10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另外,必须选修跨学科/学院课程的学分不低于2学分。

3)课程要求在2年内完成。 

六.学位论文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必须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各项要求;

2.学位论文用汉语撰写,但需要有英语撰写的学位论文摘要。留学生可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

3.研究生需要参加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组织的论文预盲审;

4.学位论文需要参加上海市学位办组织的双盲检查; 

七.学术论文

1.除了学位论文外,需要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按《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

2.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时,如未能达到规定学术论文发表的要求,但已经完成培养计划,可提出申请并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核同意,参加答辩,答辩通过,可先予以毕业。其学位申请按《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 

八.备注

课程设置要求

1.直博研究生课程相应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和博士研究生是贯通的,层次上是递进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科基础理论的,与研究方向更加密切的专业课程;

2.课程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和补修课程;

3.在选修专业学位课时,需要按学分要求分别选择相应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和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专业非学位课的选择,没有限制;

4.在选修专业学位课时,对于没有选择的专业学位课,也可以作为专业非学位课选修。

5.对于需要补修课程(一般是专业基础课)的研究生,一般是跟读相应的本科或硕士研究生课,不另外单独开设。 

2、授课方式

1.公共学位课和公共非学位课由研究生培养处统筹安排;

2.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非学位课,由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中的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研所、制冷与热工程研究所负责开课和考试等事宜;

3.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于本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选课;

4.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非学位课集中开课,统一授课,统一考核;

5.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非学位课授课、考核形式由专业委员会审定。

3、授课方式

1.研究生的开题、阶段成果汇报、中间考核等,由指导教师专业委员会审定。

2.定期集中组织学术交流会。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是否必修

公共学位课

1070002

第一外国语(汉语)

3.0

144

春秋季

选修

1090054

第一外国语(英语)

2.0

72

春秋季

必修

1090055

第一外国语(德语)

2.0

72

春秋季

必修

1090056

第一外国语(日语)新

2.0

72

春秋季

必修

1090057

第一外国语(俄语)

2.0

72

春秋季

必修

1090058

第一外国语(法语)新

2.0

72

春秋季

必修

126000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0

36

春秋季

必修

126000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0

18

春秋季

选修

1900006

中国概况

3.0

54

春秋季

选修

专业学位课

1030002

燃烧理论

3.0

54

春秋季

选修

1030003

计算燃烧学

3.0

54

春秋季

选修

1030004

热质交换理论及应用

3.0

54

春秋季

选修

1030005

空气污染控制

3.0

54

春秋季

选修

1030007

可再生能源转换与技术

3.0

54

春秋季

选修

1030118

能源系统安全与评价

3.0

54

春秋季

选修

1030120

学科前沿概论(热能)

2.0

36

春秋季

必修

2030052

高等热力学

3.0

54

秋季

选修

2030053

高等传热学

3.0

54

春季

选修

2030054

制冷技术

3.0

54

秋季

选修

2030055

计算传热学

3.0

54

秋季

选修

2030056

计算流体力学

3.0

54

春季

选修

2030070

燃烧学

3.0

54

秋季

选修

2030071

固体燃料气化理论与技术

3.0

54

春季

选修

2030073

热能利用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077

燃烧污染与控制技术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089

车辆空调制冷技术

3.0

54

春秋季

选修

2030116

冷藏链技术

3.0

54

秋季

选修

2030225

专业实践

2.0

36

秋季

必修

2030226

学科发展前沿(热能)

1.0

18

春季

必修

2102002

数值分析

3.0

54

秋季

选修

非学位课

1030008

多相流体力学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09

流体输送网络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10

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11

计算机网络技术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13

建筑、能源与环境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15

除尘与通风新技术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17

燃气制冷原理与设备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89

计算流体力学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090

现代通风技术

2.0

36

春秋季

选修

1030101

非稳定燃烧

2.0

36

春秋季

选修

2030057

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整理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074

建筑节能技术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075

自动控制技术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097

工程传热技术与应用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101

化学反应动力学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102

换热器网络优化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120

气固两相流理论与计算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121

燃气输配理论与技术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123

燃烧过程数值模拟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125

热电制冷技术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140

吸收式制冷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148

现代热泵空调系统

2.0

36

秋季

选修

2030154

制冷系统测试与控制技术

2.0

36

春季

选修

2030246

制冷系统仿真与分析

2.0

36

春季

选修

2080004

数据库系统概论

3.0

54

春季

选修

2090006

第二外国语(英语)

2.0

108

春秋季

选修

2090008

第二外国语(日语)

2.0

108

春秋季

选修

2090009

第二外国语(德语)

2.0

108

春秋季

选修

2102001

矩阵论

3.0

54

秋季

选修

2102003

随机过程

3.0

54

春季

选修

2102006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3.0

54

春季

选修

2102007

最优化方法

2.0

36

春季

选修

必修环节

1900001

论文选题

1.0

0

春秋季

必修

1900003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

1.0

0

春秋季

必修

1900004

论文阶段成果学术讨论会

1.0

0

春秋季

必修

1900005

国外学术交流

1.0

0

春秋季

必修




汽车电控与智能驾驶
聊汽车,聊电控,聊聊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