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击新文化视界,即可关注
阅读
一、贺龙与黔军
二、贺龙与周逸群
1924 年夏,四川讨贼之战失败后,贺龙退入贵州驻军铜仁期间。贺龙就住周逸群家。周逸群系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当时就读于黄埔军校一期,周逸群经常向家里寄一些进步刊物书籍,黄埔军校一些湘西籍进步学生也与贺龙常有书信往来。贺龙通过阅读书刊和与黄埔军校进步学生的书信来往,时常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 越来越倾向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并使贺龙对共产党有了更深的理解,说:“看来,只有找到共产党,革命才有办法。”并决定去广东找共产党,但因当时战局变化没能成行。
1926 年北伐期间,国民革命军政治部派出以周逸群为队长、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宣传队来到贺龙部队。贺龙坦诚地向周逸群请教,进一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提高了对中国共产党主张的认识,并开门见山地提出要加入共产党。当时中央规定,不能在友军内部吸收高级军官入党。所以周逸群回答:“共产党是不关门的,只要条件够,时机一到,一定会有人找你。”在周逸群的帮助下,贺龙对部队进行了改造。选派年轻优秀军官,开办政治讲习所,由周逸群担任第一任所长,并把大部分宣传队员留在部队。在周的影响下,贺龙还接收了由中共湘区省委执委委员陈昌带领的一批共产党员和黄埔、保定军校毕业的军政人员到讲习所和部队任职。讲习所开设了《孙中山主义大纲》《社会主义大纲》《世界革命史》《资本论入门》《哥达纲领批判》等课程,用先进思想影响部队,先后培养了 2000 多部队基层骨干。这批学员对贺龙领导、带动部队走上革命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增强了贺龙对党的了解和信任,思想上更加倾向于共产党。
1926 年9 月贺龙任命周逸群为政治部主任,并开始在部队中建立政治机关,并配备政工人员。在下级官兵中发展共产党员,建立党支部。贺龙的部下有的在入党前向他请示可否。贺龙高兴地说:“好得很,赶快参加。我还要参加呢。”由于贺龙从思想上逐步向党靠拢,从行动上支持共产党开展工作,建立机构,改造部队,为共产党掌握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打下了好的基础。但贺龙倾向共产党的作法,也引起右翼势力的不满,如湖南军阀何健不断唆使部下向贺龙挑衅,还勾结地主、大商人污蔑贺龙;国民党中央的右派也企图借机解散贺龙的部队。1927年春,国民政府对北伐军进行整编,有的一个军扩为两个军,而贺龙的部队屡立战功、能征善战反而被裁减7个团。此后贺龙更加认清了国民党右派的丑陋嘴脸,在周逸群及共产党中央的帮助下,利用共产党人掌握的武汉公安局,枪决了内部准备策反的反动分子,使部队更加牢牢掌握在贺龙及共产党人手中。1927年北伐战争取得辉煌胜利,6月黄河以南敌军基本肃清。贺龙领导的独立十五师功勋显著,被“宁汉分流”后的武汉国民政府扩编为暂编二十军,周逸群任军政治部主任(后兼任第三师师长)。贺龙部二十军三个师,第一师副师长欧百川,第二师师长秦光远,第三师师长周逸群(兼),以及大批官兵均为贵州人。由于贺龙所部均为湘黔人,故有“三千子弟兵、八百贵州人之说”。
1927 年7月,“蒋汪合流”,汪精卫在武汉开始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背叛革命。作为北伐军高级将领而不是共产党员的贺龙响应党的号召,率部队开赴南昌参加武装起义,担任代理总指挥。南昌起义中贺龙所率领的二十军是唯一一支全军参加起义的部队。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坚信跟共产党走的理念,坚决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因而起义后由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周逸群后来又与贺龙一道回湘鄂西发动和领导武装斗争。贺龙1928年2月任工农革命军北路军指挥,7月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委书记。1929年改称红军,贺龙部改为红四军,贺龙任军长。而周逸群于1929年在所建的鄂西游击大队的基础上扩编为鄂西游击总队。同年秋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兼前委书记。1930年2月红六军组建,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孙德清任军长。1930年7月,贺龙率部东去洪湖与红六军会合,两军合编为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兼中共前委书记。周逸群于1931年5月在开辟洞庭特区返回洪湖时不幸牺牲。贺龙闻讯后非常悲痛,为失掉了革命的引路人和亲密战友倍感伤心。
三、贺龙与贵州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第三军、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以及长征转战贵州的中央红军在贵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并开创了多块根据地,建立了大批党组织和政权组织,组建了大量红色武装。其中中共黔东特区及黔东根据地所属政权及武装,中共滇黔省委和川滇黔苏维埃政府都是在贺龙等领导下建立的。贺龙元帅的足迹踏遍了黔东及黔西北广大地区,为党的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夏曦率红三军进入黔东开展革命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很快打开局面。至7月底,共建立了 14个区革命委员会和3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并组建了大批地方革命武装,创建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及根据地。至1934年9月苏区范围已达印江、德江、沿河、松桃、石阡、江口,及四川酉阳、秀山等县地域,建立了17个区革命委员会和100多个乡苏维埃。1934年10月,红三军与从湘赣边区突围西征的红六军团在印江黄木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主力撤离黔东,挺进湘西,创建新的根据地。
1936年初,红二、六军团在完成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任务后,在贺龙、任弼时等率领下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转移至湘黔边后进入贵州,接连攻占黔西、大定。于2月9日占领毕节,成立了中共川滇黔省委(任弼时任书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贺龙任主席)。之后,红二、六军团在黔西北建立了8个区级苏维埃临时政权,并广泛组织地方红色游击武装。由于充分发动群众,党和红军的影响日益扩大,根据地群众支持红军,积极参加红军的人数达5000余人,为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由于根据地的发展,蒋介石寝食难安,再次亲自布置大批军队围剿红军,红二、六军团领导黔西北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大小40多次战斗,粉碎了敌人进攻,消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但最终未能扭转因敌强我弱造成的战略上的被动局面。为保存实力,川滇黔省委决定实行转移,转战进入云南,于1936 年4月挥师北上,最终实现了与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大会师。大量贵州健儿在贺龙等人带领下,转战中华大地,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时年57岁的著名爱国主义人士周素园,是辛亥革命时期贵州反清举义的领导人,曾担任过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和云贵川总司令部秘书长,就是受贺龙及红军的影响参加革命的。周素园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组建贵州抗日救国军并任总司令。当红军撤离黔西北根据地时,抗日救国军一部参加红军,一部留在毕节坚持斗争。贺龙曾考虑到他年纪大,准备给一笔经费将他转移到香港为党工作。周素园知道后说:“我在黑暗社会里摸索了几十年,想为中国作些贡献却四处碰壁。现在参加了红军,才找到了光明。我就是死也要死在红军里。”周素园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最后到达陕北,可谓红军长征中最高龄者(仅小于随中央红军长征的徐特立)。周素园到延安后担任八路军高级参议,解放后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副主席、副省长。
纵观贺龙元帅参加革命早期,同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参加者,与周西成最终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周西成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虽有抱负却难有施展的舞台,最终死于军阀内战;而贺龙元帅在失败中思考,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党人周逸群等的引导下,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人民军队的最早创始人,最终成为我党我军的杰出领导人。
参考文献:
1.《贵州通史》 当代中国出版社
2.《贺龙传》 当代中国出版社
3.《周西成与桐梓系军政集团史话》 杨隆昌 胡大宇 中国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