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长期以来,赤水民间有一种说法:在解放之初土匪猖獗时期,赤水相邻的泸县、古蔺、叙永有一支解放军驻军部队奉命支援土城、隆兴、醒民地区剿匪斗争,帮助赤水解围,稳定大局方离开。这种说法是空穴来风?还是确有其事?为解开这个谜团,多年来我查阅许多文史资料,由于年代久远、区划调整等因素,终于在赤水史料中找到一点线索:1950年春天,川南8连参与剿灭隆兴“三吴”匪徒,但只言片语不甚了了,始终没实质进展,不甚遗憾。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最近有缘认识原一四三团8连排长孙振明① 之子孙卫华,聆听其讲述父亲生前(孙振明系离休老干,2017年去世)战斗在黔北川南地区的剿匪经历,尤其提供其父亲老领导孔庆典②(已去世)回忆录以及寻访亲历者李学良③,证实当年一四三团在赤水地区剿匪斗争史实,特收集整理成文,抛砖引玉,供参考。
1949年12月1日,赤水县全境解放。1950年2月11日、12日,中共赤水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相继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在赤水的反动统治彻底覆灭,赤水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解放初期,百废待兴,政局不稳,反动势力不甘心失败,一些国民党残余武装乘机涌向赤水及周边地区,与地方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妄图推翻新生政权,酿成危害不浅的匪乱。为了巩固人民政权,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五大任务和土改的顺利进行,中共赤水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开展了一场殊死的剿匪斗争。赤水地处川黔边区,水陆交通较为便捷,不少地区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加上大军过境只派驻少量部队等因素,导致匪情相当严重。据统计,当时全县及周边共有大小匪帮45股,匪队110多个,其匪众达25000多人,一度对赤水县城形成包围之势。其中:在赤水南部地区④的隆兴、马临、淋滩等地,就盘踞着臭名昭著的吴风亭、吴先治、吴相臣(号称“三吴”),自建司令部,委任匪特军官,有300余匪徒250条枪,经常袭扰隆兴、陶罐、岔角、二郎、太平渡等地,在其窜犯、袭扰和占领的南部地区,匪徒们残杀党员干部,抢劫搜括民财,四处进行破坏和捣乱,广大人民群众恨之入骨。最为猖獗的是1950年上半年某天,“国民党反共救国军”副军长陈云龙召集众多匪队在大坝山密会,制定行动计划,图谋夺取我区、乡政权,围击破城后,与邻县连成一片,在川黔边建立土匪根据地。土匪大会决定,由杨云成部、仁怀县匪司令蔡维新部配合隆兴“三吴”、元厚阳枢文攻打土城,占领土城、元厚、隆兴、醒民地区;匪首“四唐”在习水杨明刚、合江凤鸣罗梓材匪队援助下进攻旺隆;陈云龙部、罗广文部、七十二军余部、“内二警”残部,“川滇黔剿共总司令”王逸涛匪部配合大同、复兴的李犹龙、陈茂昭、汪海清、王全兴匪团,及丙安罗相泽、沈德明等匪队,攻打复兴,然后围攻县城。为达此目的,各地土匪纷纷行动,步步为营,相继占领云集、古葫⑤、马临、隆兴、醒民、同民、民化、文农等边远乡镇。在土匪窜犯、袭扰和占领的地区,残杀党员干部、抢劫人民财物。在占领区“委派”、胁迫匪众,拉拢旧乡、保人员,建立反动政权,公开派粮收税,四处进行破坏和捣乱,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当时,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剿匪与建立革命新秩序”的指示。西南局和刘伯承、邓小平首长根据整个西南解放的形势,也作出重要指示:“西南……匪患严重,剿匪是当前整个西南的中心任务。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剿匪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把剿匪作为解放大西南的第二战役来打”。省委、遵义地委也明确指出:“全面投入剿匪斗争,是当前最重要的中心任务”。中共赤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赤水地方实际,作出三项决策:(一)强化军队地方一元化领导。由139团政治处主任、县委书记魏捷生全面指挥剿匪;(二)集中批捕一批地方顽固势力代表人物和特务;(三)成立县级剿匪委员会,武装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号召全县人民支持139团警卫连和县大队及各区乡武装力量,对武装土匪开展全面进剿。作为留驻赤水县解放军139团警卫连和县大队及各区乡武装力量,对剿匪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四三团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六军四十八师—四三团”(以下简称143团),是“淮海战役”胜利后,部队经过整编正式命名组建而成。团长张绍武(后为左良),政治委员罗枫奇,副团长王其法,副政委石纯华,参谋长王辉(后为马从彬),政治部主任李文(后为黄俊)。143团在党的领导下,在艰苦斗争中成长壮大,从一支土生土长的地方武装发展成为政治素质好、装备精良,英勇善战的劲旅,在解放战争以至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49年渡江战役后,第十六军接到了向贵州挺进的命令。143团担任前卫,翻越“磨盘山”后,率先解放了“三惠县”,然后沿湘黔线直捣贵阳,又奉命向四川进军。次年春,四十八师奉命返回泸州接防,整师调归川南军区,兼泸州军分区,负责清剿泸州一带残匪。第143团随师改隶泸州军分区,下辖3个营9个连,负责富欢、隆昌、泸县等地。1950年3月后,随着解放大军离开黔北地区开赴四川,驻军不多,受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蛊惑,一时间匪风四起,赤水、习水、仁怀等县城驻地及下辖许多区、乡政府及驻军受到土匪袭击,一些对方甚至被与土匪相勾结的国民党残部分割包围,通讯中断,一度与遵义地区失去联系,形势相当严峻,情况十分危急。3月21日,土城区委公安组长兼治安大队副队长、征粮工作组长王克明、干部罗奇辉率队去隆兴乡开展征粮工作。26日夜,当地封建统治代表人物张绍瑞、张开云暗地与匪首吴风亭、吴先治、吴相臣勾结,将隆兴乡支前治安委员会团团包围,并发起猛烈进攻。王克明临危不惧,立即组织工作组成员一面喊话,向土匪宣传党的政策法令,一面进行坚决反击。战斗中王克明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4岁。罗奇辉强忍悲痛,继续带领工作组人员抵御顽匪疯狂进攻。由于寡不敌众,匪首吴相臣率领土匪冲进支前治安委员会办公室内,罗奇辉受伤无力反抗,被土匪强行拉出残忍杀害在办公室右侧房角。“三吴”股匪还将征粮队员周昌云、范贵祈等4人五花大绑,押解去古蔺县太平渡。土匪们气焰十分嚣张,一路扬言要攻打赤水县城。老百姓不知真假,一时间人心惶惶,到处躲藏。此时,匪徒们人数众多、丧心病狂,像疯狗一般四处烧杀,但土城、隆兴、醒民等地方区、乡武装力量非常有限,而南部地区距离赤水城区较远,何况县城兵力紧张加上长途行军解围,显然收效甚微。身为一三九团政治部主任兼赤水县委书记魏捷生心急如焚,苦思良策,急中生智想到驻扎在一河之隔川南地区的友邻部队四十八师,匪情紧急,一天数次向四十八师电话求援,恳请友邻部队派兵帮助赤水县委、政府剿匪解围。其实当时四十八师负责清剿的川南地区八县一市,匪情也相当严重:杨云成匪部已将古蔺县占领,叙永县也危在旦夕,但四十八师首长仍果断地决定命令孔庆典带领正在蓝田坝执行紧急的剿匪任务的8连(143团3营,属全团尖兵连)火速前往赤水县土城、隆兴地区支援剿匪工作。8连接团部通知后将任务交接给友邻部队,立即轻装赶赴泸州师部待命。8连连长孔庆典到达师部后,受到师长王晓、政委姜思毅的热情接待,奉命休整3天。到第三天,孔庆典实在按耐不住了,主动给王晓师长请战:“请师首长下达任务吧!我是三天不打仗就手痒,每天这样光吃不干比什么都难受”。这时师长王晓给孔庆典分析泸州和贵州遵义的剿匪形势后说:魏捷生(47师139团政治处主任)在赤水县兼任县委书记,赤水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县城被土匪包围,首尾不能相接。匪徒气焰很嚣张,赤水和上级又联系不上,和四十八师责任区毗邻,现在赤水请求派部队支援,经综合考虑在全师就挑选8连去解赤水之围,有什么问题和要求都可以提出来。听了师首长的指示,孔庆典立即表示:坚决完成任务,但有三条请求:一是请师首长临行前给剿匪部队亲自动员讲话;二是为了便于行动,请给一百套便衣用于部队轻装,原来的棉衣、棉被换成夹衣夹被;三是弹药由现在的一个基数配成两个基数。师首长答应了三条请求,还特意为8连还改善了生活。首长动员后,当天晚上8连奉命出发赤水,战士们都穿着便服,夜行昼宿、每到一地实行宵禁。经过两天,部队赶到赤水县城,见到了魏捷生书记,了解到当时赤水面临的困境:全县兵力十分空虚,驻军警卫连一部分在赤水县城,一部分在土城地区,治安队伍分散各地,南部地区匪情紧急,而城区周围有上千匪徒经常骚扰,放风攻打县城,新生政权安全形势相当严峻。魏捷生建议让支援部队先熟悉下情况、休息两天在行动,孔庆典当时考虑到自身兵力不多,决定乘敌不备当晚出击,采取突然袭击方式,争取首战取胜挫败敌人的嚣张气焰。为方便乔装攻敌,孔庆典提出给8连找两名地方向导,借 50 套本地苗族服装,魏捷生同意了8连的请求。随即,8连投入艰苦的剿匪,先后发动了3场主要剿匪战斗:第一仗活捉王胜文。月末的一天,8连(即川南8连)化装夜行到土城、民化地区,决定先打掉气焰最嚣张的王胜胜文股匪,解土城之围。当天夜里伸手不见五指,部队向土城方向敌人占据的一个山头冲击,只见山头一处有火光,部队对着火光实施包围。匪首王胜文号称双枪手,是模范师三大队大队长,当晚正举行婚礼聚众吃喜酒,根本未想到解放军会来,戒备并不严,孔庆典等人一举摸进房内,一枪未发就将其活捉,天亮部队押着王盛文和30多个土匪到了土城街上,入住罗家花园。第二天,经与土城区长张清杰研究,由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千人公判大会,经审判,由班长王继勇对王胜文就地执行枪决。首战告捷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给群众以很大鼓舞。第二仗攻打吴楼。吴楼一带是土匪头子吴凤亭、吴先治老窝,匪徒众多,加上原有国民党时期留下的兵工厂还在造枪造炮,社会影响极坏。公判大会当天夜晚,8连决定主动出击,一探虚实,攻打吴楼外围之敌---袁本武率领匪模范师四大队。战斗中战士们以一当十,奋勇杀敌,一举将模范师四大队击溃,匪徒吓得四处逃窜。在追剿过程中,战士们将躲在后山岗内的四大队队长袁本武抓获,取得初步胜利。鉴于匪情不明,为进一步掌握敌情歼灭顽匪,部队押着袁本武天明后返回土城。第三仗再攻吴楼兵工厂。当日,根据侦察员反馈的情况,并从俘虏袁本武口供中得到证实:吴先治、吴风亭等匪徒躲在其老家吴楼一带,大肆制造、购买枪支、弹药,收啰旧部,补充匪部实力,妄图负隅顽抗,与人民为敌。这时,143团8连处于进退两难境地:前行将是孤军深入,无法与上级取得联系,但如果不乘胜捣灭敌人“后方基地”,将失去稍纵即誓的战机。匪情刻不容缓,孔庆典、孙振民等人经过紧急商量,决定攻打吴楼匪部老巢。随即召集动员会,向全连干部、战士讲明了消灭敌人“后方基地”,对缓解赤水、习水、仁怀等地之围的重大意义。全体指战员战斗情绪很高,纷纷建言献策。经大家讨论作出决定:“兵分两路,抄山林小道隐蔽进入吴楼兵工厂,出其不意地发动猛攻”。当日,8连战士在当地军民配合下,再次发起攻打吴楼兵工厂战斗。战斗中领导身先士卒,带头冲锋,战士们不怕牺牲,奋力拼杀,打得敌人狼狈逃窜,匪徒们死的死,伤的伤,仅有少数匪首侥幸漏网。整场战斗进行很顺利,不仅打掉了匪军指挥部,缴获了不少武器装备。川南8连参与剿杀隆兴"三吴"匪徒消息迅速传开,吓得各地土匪心惊肉跳,连赤水、习水、仁怀等地区一些土匪也不击自溃,纷纷向人民政府投诚,几个县的局势很快平定下来,给地方干部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吴楼战斗的胜利,不仅深入发动了群众,而且用缴获的大量武器装备了自身。赤水县的人民群众为了感谢友邻子弟兵部队的大力支援,还赠送143团8连一面锦旗和许多慰问品。这次紧急支援剿匪行动,8连战士无一伤亡,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给143团赢得了荣誉。四十八师首长为嘉奖8连指战员机智勇敢、顽强战斗、圆满完成任务的功绩,命孔庆典参加川南军区召开的“群英会”。8连由指导员潘玄威率领,仍住土城地区继续清剿散匪。同年5月、6月份,8连还奉命参加土城两次保卫战,积极参与追剿“三吴”匪徒一系列斗争,为赤水消灭匪患作出不小的贡献。直至旧历春节前夕,随着剿匪斗争形势的发展,8连才奉命陆续返回泸州。8连主力奉命离开赤水之时,南部地区剿匪进入收尾阶段。在赤水县委、政府及驻军正确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发动各方力量,成功缉拿“三吴”匪首。1951年1月20日上午,匪首吴先治见无处可逃,到鸡爬坎其父坟前自杀身亡,公安人员在现场查获手枪2支,子弹30余发。1月24日,吴风亭小股匪队10余人,被醒民区委书记华文海,区长朱非墨率领的区队、民兵武装全歼于关龙山。1月30日上午,朱非墨区长带领隆兴区部队与民兵武装队,将吴相臣匪队包围,吴相臣被追击到仙人坳下,正要准备过河,被四川部队截击,将其活捉,后于1951年3月在隆兴区枪决。事后,吴相臣之子吴先云前来隆兴区政府自新,残余匪兵亦陆续来区政府办理自新手续。至此,赤水南部地区剿匪斗争取得初步胜利。总体来看,赤水南部地区剿匪斗争从1950年2月开始至1951年元月基本结束,在近一年艰苦卓绝的剿匪斗争中,广大参战指战员在友邻部队的支援下,浴血奋战,进行了大小10多次战斗,彻底取得胜利。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经验值得总结:1,清剿股匪的经验:一是对比较集中的小股土匪作战,应采取奔袭、合围、清剿,土匪分散后采取以分散对分散驻剿,并同时展开政治攻势;二是合围战斗结束或扑空,将部队分为两路,一路追剿,一路搜剿,用一部分人虚张声势迫使土匪动摇;三是认真进行侦查潜伏散匪活动,化装便衣侦察要符合当地情况,通过晚上观火光,白天看烟,雨天看足迹,侦察土匪的行踪;四是奔袭前应先了解土匪情况,夜间行动;五是出击前须严守秘密,以防走漏消息。2.清剿散匪的经验:一是对匪特经常关注,不让其有喘息机会,务求彻底清除匪患;二是对散匪采取以分散对分散,以班或小组人员乔装成商人,暗中携带武器,伺机痛击;三是要全力发动群众,主动搜集零散土匪信息,使土匪无处藏身;四是清剿散匪要加强一元化领导,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3.抓捕匪首的经验:一是了解其特点,土匪头目往往越反动,态度越顽固,其罪恶越大,越怕群众控诉,更怕接受公审,所以有的土匪头目选择到外县自首,有的选择在本地区东藏西躲,有的匪首利用在帮会的地位,或在本地区的恶劣影响,胁迫群众为其掩护,有的年纪大,有的染上吸食鸦片烟的恶习,身体素质差,不能吃苦;二是知悉其活动方式,匪首多离队带少数人行动,不定地点,多潜于亲戚族朋等亲属家,有的潜于岩洞森林中,在干部、群众、匪俘、通匪户中详细调查匪首情况,用自新匪立功赎罪,以匪治匪,对土匪亲属及通匪户严加控制,仔细搜查匪首藏匿的山沟密林、屋内床下、夹墙、厕所等处,必要时采取穿梭式昼夜不停的搜查。(本文得到孙卫华同志大力支持)②离休干部,时任一四三团三营八连连长,后任一四三团团副参谋长。③军队离休干部,现年93岁,时任一四三团三营八连战士,曾任四川乐山市干休所政委。④1965年区划调整划归习水,包括土城、马临、隆兴、醒民、同民、民化、文农等区、乡。
文中图片:金色赤水河(李巍 摄)来源:遵义发布
王大勇,现任中共赤水市委办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共赤水市委党史研究室三级主任科员。早年从事中学政史教育,2001年经公考担任赤水市委办公室秘书,2006年8月起先后在赤水市大同镇、复兴镇等地担任副镇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长期从事文秘写作、机关党建、地方党史、红色文化研究,取得一定成果。近年先后参与编辑《中国共产党赤水市历史》(第一、二卷)《赤水市革命老区发展史》《赤水 我的家》(红色篇)《改革开放40年》(赤水篇)《大同古镇》等6部专著。年均撰写各类红色文化、党史论文10万字,相继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政协报、中国老区网、中国绿色时报、黔山红迹等媒体刊发文章10余篇,多次接受央视、保密杂志、贵州日报等专访。现为西南作家网签约作家、贵州党史学会会员、遵义党史学会会员、遵义长征学会赤水分会顾问、四渡赤水纪念馆研究员、赤水市政协文史研究员、赤水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赤水市作协理事、中共赤水市委讲师团讲师、四渡赤水红色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共赤水市委党校兼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