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堆文献,但写的时候都用不上,怎么办?| 宇凡问答

学术   2024-07-28 15:12   英国  

文/孙宇凡

编辑/豆子丨排版/子晨



问题:

宇凡老师好!我想请教一下,如何提高阅读文献的利用率?


背景:

我是政治学专业的在读硕士生,在写一篇小论文,但卡在了资料收集阶段。我先检索了关键词,发现有许多其他学科的文章是相关的,感觉可能会有启发,但又没有时间全部读完。这种情况下,我该专注于阅读本学科领域的文章比较好,还是对所有领域文章都要了解呢?


现在会感觉很焦虑,因为我其实是个比较心急的人,上个学期广撒网看了很多文章,但在组织文章架构的时候,不知道这些文献应该用在什么地方,摘录的阅读笔记也根本没办法派上用场。写作的时候又得回去现看现摘不说,还把文章变成了“八股”,没啥个人观点。


所以确定了都要读什么之后,怎么才能把读的都用上呢?


回复:

同学你好呀,我非常理解这种要读的太多了读不完、读完了又不知道怎么用的感受。从个人经验出发,我有三点建议,也许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发挥阅读的效用。


首先,泛读或精读对学术能力培养有不同的作用。泛读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在于培养你的想象力和现实感。当你读到了新的现象和研究时,重新注意到那些习惯性忽略的细节时,你的现实感就会增强。而精读的目的又是什么?我认为是更多是为了模仿、超越,以及锻炼思维能力。例如,逐点精读的目的是找到“单挑”对手,并在仿写过程中超越。


其次,越阅读海量的文献,越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或“锚点”。举个例子,我关心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寻找一个更好的社会”。虽然我主修社会学,但会花很多时间与政治学领域的学者交流学习,因为他们不少研究是关于种族政治、环境政治等主题和我的问题相关。但即使我阅读这个陌生领域,我也不容易迷失,因为我知道我在阅读政治理论时到底要关注什么了。同样,我关注行为经济学也是因为它能告诉我很多社会变革的方法(例如《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一书)。


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驱动,你很容易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找不到“锚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阅读就是纯功利的,因为读得越多越会发现,有些内容确实也暂时用不上,只是用于打基础的,但它会培养你的“内功”,加深对问题背景脉络的理解。


但是,我们往往只会随意的泛读,既没法找到自己的锚点,也没法培养自己的深入思考的习惯。精读很重要。用精读的方式培养自己的问题焦点更重要。所以这个暑假,我才会开设《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精读班(点击即可了解),帮助大家提升这方面精读技能,而且只读经典大师,追问时代根本问题,帮你找到自己的问题意识。




*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书籍封面


最后,阅读的时候要学会写书评,并不断发展成专题类文献述评。中文学界很多研究都是围绕某个经典展开的,这时候你可以写书评,思考如何摘录、组织和评价这个经典,也可以再拓展比较各流派对这本经典的不同评价,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会是非常好的学术训练。想一想,如果你都能写好一篇书评,那你是不是就能再进一步从这本经典出发,形成关于某一主题的文献综述,把阅读的文献最终转化为完整文章的一部分。我最近发表的一些作品,都会有这样的特点(孙宇凡,2022,2023)


——孙宇凡(欢迎留言区一起讨论哦)


推荐文献:

  1. 理查德·塞勒、卡斯·桑斯坦,2018,《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中信出版社。

  2. 孙宇凡,2022,《品味区分、享乐欲望与亲密关系:当代消费社会学三题》,《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3. 孙宇凡,2023,《可松动的共识:2022年社会学理论研究趋势》,《清华社会学评论》第19辑。



相关理论课程

>>想系统学习理论、精读大师,可以点击了解👇🏻

全网唯一《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精读班》开放报名!全年只开暑期1班!


>>也可以直接扫码海报报名👇🏻

*《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精读班》体系化学习社科理论;手把手教你精读方法;吃透社科11大最重要思想家。



相关推送

导师说我研究问题太大/太小,怎么提出一个刚刚好的问题?

我的研究题目是三个领域交叉,那么文献综述要review三个领域吗?

读懂这十大理论英雄,做学术从此没瓶颈!



这是社会学理论大缸的第895期推送

社会学理论大缸
创办人孙宇凡,笔名高行云,爱丁堡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出版专著《历史社会学的逻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