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檀精舍 ‖ 张丹:壁画艺术的瑰宝——繁峙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

文化   2024-12-12 06:31   北京  

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从原始先民留下的岩画算起,其肇始年代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秦汉后产生宫廷、墓室壁画,普遍出现在宫廷宅第与达官贵人的墓室中。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寺观壁画产生,到魏晋南北朝,达到高峰。隋唐时期,寺观壁画的规模、技术均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宋、辽、金时期统治者为巩固政权,极力推崇佛道,兴建寺观。其中,山西因地域、交通等因素,宗教信仰浓厚,寺观壁画非常盛行,至今保留的宋、辽、金时期的大量寺观壁画,成为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繁峙岩山寺文殊殿壁画即为金代壁画的典范之作。

岩山寺文殊殿

岩山寺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之前。金正隆三年(1158),“又建正殿(即水陆殿)五楹,并在殿内绘制水陆壁画。随后,此寺又建文殊殿(南殿),并于金大定七年(1167)绘制完毕南殿壁画”。文殊殿内壁画布满四壁,部分地方有损残。据碑文及题记所示,壁画由68岁的“御前承应画匠”王逵同王道等人绘制。其大都以佛教内容为主题,反映了宋金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样态。

一、佛本行故事画
西壁壁画主题为“佛传故事”,又称佛本行故事。此类壁画是“以宣扬释迦牟尼佛从诞生前后到涅架间生平事迹为题材的佛教石窟或寺院壁画”。其形式或以一个情节为单幅画面,或以佛一生的全部场景为连续画面。

图一

西壁左侧为授记图,描绘的是普光如来为释迦佛的前身善慧仙人授记的场面。普光如来右手置胸前掌心向上,拇指与无名指相扣,左臂微曲下垂,赤足踏于莲台上,身后背光呈火焰状。左右各一比丘,比丘后为天王、菩萨,皆有头光。莲台下有鹿皮衣,善慧跪拜于前,赤上身,长发铺地(图一)。旁附榜题“此是鹿皮仙人铺口佛经之处”。此故事应是源自《过去现在因果经》,经中讲述善慧仙人一日进城逢普光如来出兴于世,便寻花施供,但灯照王为迎如来禁止卖花。善慧苦恼时恰遇王家青衣密持七茎莲花经过。青衣知其诚心后顿生敬意,将花赠予善慧。善慧见到如来,将五茎散于空中即成花台,又散二茎止于佛两边。众人皆叹,如来称赞并为其授记。而后,如来犹见善慧着鹿皮衣、梳仙人髻,为使其舍弃衣饰,将地化为淤泥,准备走过。善慧见状,“即脱皮衣,以用布地,不足掩泥,仍又解发,亦以覆之”,如来走过预言其终会成佛。

图二

降胎图描绘的是释迦太子降生的场景。太子脚踏莲花,左手指天,右手指地,周围金光笼罩,旁附榜题“周行七步六界称吾独尊之处”。摩耶夫人前有地神托举金盆,太子于盆内,周围金光四射,上方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榜题为“地神钵金盆九龙吐水沐浴处”(图二)。据《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善慧授记后下生迦昆罗卫国,降胎时,乘六牙白象而来,从摩耶夫人右肋入。十月满足时,夫人游蓝昆尼园,伸右手牵无忧树,太子从右肋出。“于时树下,亦生七宝七茎莲花,大如车轮;菩萨即便堕莲花上,无扶侍者,自行七步,举其右手而师子吼:‘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无量生死于今尽矣,此生利益一切人天。’”BX一关于太子沐浴,《过去现在因果经》中为难陀、优波二龙王空中吐清净水,温凉各一,灌太子身;《普曜经》中为:“九龙在上而下香水,洗浴圣尊,洗浴竟已身心清净。”

画中九龙灌浴情节可能依据后者。另外,壁画宫城边缘各有“五百童子”、“五百童女”、“五百白兔”同生,表示太子降生伴随种种瑞相。这在《过去现在因果经》中亦有记载:“诸释种姓,亦同一日,生五百男;时王庭中,象生白子;马生白驹;牛羊亦生五色羔犊;如是等类,数各五百。”

图三

侍女击鼓图表现了宫内喜迎太子降生的场景。画中一侍女于宫殿廊中击鼓报喜,身后阶下各有两侍女私语,似传喜讯。上附榜题“此是生下太子挝鼓报喜之处”。右下方白净王端坐于前殿中部,左右侍者持扇而立。露台上侍者忙碌,台下百官朝贺(图三)。壁画还展示了白净王遣使臣请阿斯陀为太子占相的场景。据《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太子诞生后阿私陀为其占相,知其日后必成佛。白净王恐其出家,遣众人侍之,并建四时店、七宝池。

图四

壁画通过人物活动展示太子宫中生活。掷象图中,太子于诸王前将象掷于空中,双手上举,众人抬头观望(图四)。旁附榜题“此是太子对诸王掷象往空处”。

图五

射鼓图中,太子驱马奔驰,转身拉弓,双唇紧闭,屏息凝神,气势夺人。(图五)榜题为“此是太子背射九重铁鼓处”。《过去现在因果经》中有类似情节:白净王安排太子及提婆达多等五百童子试武,提婆达多出城时一象堵门,便以手博象,将其置于路边。难陀出城时以足指挑象,掷于路旁。太子出城时“以手执象,掷着城外,还以手接,不令伤损;象又还稣,无所苦痛”。太子又同提、难比射艺,提、难各射穿三鼓,太子“即牵以放一箭,彻过诸鼓,然后入池,泉水流出,又亦穿过大铁围山”。

图六

壁画中太子离宫出游的情节——东门见老、南门见病、西门见死(图六)、北门见僧——为太子出家埋下了伏笔。逾城出家图中,太子骑马观望,众人睡姿各异,耶输夫人双手合十,呈祈祷状,上附榜题“此是耶输夫人得信香一瓣处”。

图七

庭院上方,魔王波旬正脚踏雷云,阻碍太子出家(图七)。据《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净居诸天为助太子出家令诸官僭卧,太子“遍观妓女及耶输陀罗,皆如木人,譬若芭蕉中无坚实;或有倚伏于乐器上,臂脚垂地,更相枕卧,鼻涕目泪,口中流涎” 。这更坚定了太子出家修道的决心。太子走时唯有车匿知,流泪挽留。关于夫人得香的情节可能出自《楞严解冤释结道场仪》:

图八
“称念太子临行嘱付,妻耶输两泪,两泪双垂,念释云云。信香一炷,一炷君收什,有灾焚起,焚起告父知,念释迦云云。”顾五魔王波旬阻碍太子出家的情节可能出自《佛本行集经》,魔王“以神通力,化作诸声,所谓虚空出现大云,云中复更出大雷声,及霹雳声”也。净居诸天制止了魔王波旬。画中太子骑马腾空,车匿一旁牵引,诸天捧马四足,并接车匿。(图八)榜题为“此是四天王捧马足离宫之处。

图九

太子修行图位于壁画上部的山林中。太子身不着衣,静坐于磬石上。上有鸟雀,下有虎狼,旁有一人着素衣,手捧碗罐。榜题为“此是太子中年苦行修持之处”。右下方有三头乳牛,一牧女带一幼子正在挤奶,旁有奶罐。牧女发髻高束,衣着朴素。旁附榜题“此是牧牛女献乳太子食处”。左下方五人正寻太子,榜题为“此是五居轮寻觅太子不见之处”(图九)

图十

右侧被圆光笼罩的太子正撩衣踏入河中,已有头中山方懂一化黄题三十乙收照变共边来附席版“此是泥连河旁沐浴成佛之处”(图十)。据《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太子来到苦行林,“于尼连禅河侧,静坐思惟”圆楼三。六年后仍不得解脱,自知非道,“即从坐起,至尼连禅河,入水洗浴”。洗浴毕,一牧女“即取乳糜,至太子所,头面礼足,而以奉上”。太子“即受食之;身体光悦,气力充足,堪受菩提”。

图十一

西壁右端为降魔成道图。释迦佛相呈正面,有头光、身光。上方七朵莲花并开,两边各一比丘及二菩萨,菩萨有火焰纹背光。六位皆有头光,神情自然,周围呈大光明状。佛脚下有魔女跪降(图十一)。《过去现在因果经》中记载,太子将成佛时魔王侵扰,但“菩萨怡然,不惊不动”,魔王放箭,菩萨亦“眼不视箭,箭停空中,其嵌下向,变成莲花”日中,最终降魔成道。

西壁最右端为耶输夫人焚香的情节,讲述耶输夫人在太子出家六年后生下一子,诸释疑其不贞,欲烧母子,夫人焚香发誓以表清白的故事。此情节的图像已不易辨认,只能看到一个燃烧的火球中隐有人形,旁附榜题“此是耶输夫人火坑内焚香处”。《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中有相关记载:“罗睺罗童子在母胎时,其母释种女耶输陀罗被掷火坑。于是罗睺罗在母胎中,忆念此陀罗尼,其大火坑便自清冷,寻即变成莲华之池。”

图十二

整个西壁中间偏下为太子成道还国的场景。画中释迦佛立于云端,身披朱红袈裟,袒胸赤足踏于莲台上,有头光及火焰状背光,外层最大光圈成透明状。上方祥云缭绕,下方白净王与众人在庭院中跪拜。释迦佛双目下视,呈现慈祥端庄的神态。后殿楼梯上,侍女向前观望,流露出惊异的目光(图十二)。这一情节可能出自《普曜经》:

“王遥见佛在于大众,如星中月,如日初出照于旸朝,如树华茂芬葩炽盛,巨身丈六相好严身,晃如金山。王睹悲喜,前稽首足下:‘离别弥时今乃相见。’大臣百官皆稽首礼。”

图十三

二、佛本生故事画及其他
东壁壁画除佛、菩萨外,均为佛本生经变。本生为佛经分类之一,“指诸经所说的佛陀前世的诸般经历,特别是作菩萨时的种种行事”。壁画以说法图为中心,两侧为佛本生故事。说法图中释迦佛身着袈裟,坐于莲台上,周围光圈、火焰纹及相轮相映,上有祥云,菩萨、众神、比丘立于周围(图十三)。两侧的佛本生故事,可辨认者为鬼子母本生经变和须阇提太子本生经变。

图十四

鬼子母经变图中,宫廷群殿、山水云岚将佛降鬼子母连成一个完整故事,可辨画面主要有:驱妖图为妖魔被神将驱至门外;戏婴图展现了一群婴童嬉戏玩要的生动场面;鬼子母赴宴图为侍女及妖魔于烟云缭绕中背抱着婴童前行;还有龙宫准备迎接,龙王出迎的场景;赶驴图为青山碧水中一人赶驴前行的田园场景(图十四);深山遇仙图中,高山重叠,云雾缭绕,仙女们身姿婀娜,神态毕肖(图十五)。据《佛说鬼子母经》记载,佛游大兜国时,鬼子母多子性恶,常盗人子而食。鬼子母有千子,五百在天上,五百在世间。佛为使鬼子母不再盗,命阿难捉走她的孩子。鬼子母“来入舍中,不见其子,便舍他人子,不敢复杀,便行索其子”。寻十日不得便发狂,愿随沙门见佛,听佛教诚。佛见其有善意,就命其帮助求子者完成心愿,并保护小儿。

图十五

须阇提太子经变图主要讲述释迦佛的前身须阇提太子割肉奉亲的故事,体现佛家的因果报应说。据《贤愚经》记载,特叉尸利国的大臣罗睺杀王,并遣兵杀诸太子。国王的最小太子修婆罗提致得知真相后带妻儿去他国躲避。途中粮尽,欲杀妻为食。其儿须阇提见状阻拦:“唯愿大王!宁杀我身,勿害我母。”须阇提对父亲说:“莫绝杀我,稍割食之,可经数日。若断我命,肉便臭烂,不可经久。”

于是夫妇割儿肉而食,至肉将尽,弃之而去。天帝欲试探须阁提,化作乞丐,须阇提施之;化狮子虎狼,其亦施之。天帝感动,平复其身。邻国闻须阇提孝行,心生敬意,助其平反复国。

图十六

北壁西隅为商船遇难图,一艘大船航行在风狂浪卷的海面上。据《佛本行集经》记载,舍利弗为教化五百弟子,帮他们脱离苦海,领此五百人堕入厄难。五百商人在航行中被罗刹女捉去,“已共商人,生男生女,方始将彼诸商人辈,置一铁城国。最后危难关头,舍利弗救弟子于苦厄。北壁东隅为舍利塔院图(图十六),塔院下有廊庑,前有门楼、台阶,中心为八角七级浮屠塔占满整个北壁东梢间。塔底层左右有耳房,塔身勾栩、平座、斗拱、瓦顶装备,每层均有格窗,重檐塔顶,其上有塔刹。塔旁有城墙垛口,左有敌楼和白露屋,白露屋为宋代常用的防御设施。

南壁由于剥蚀严重,仅东梢间存有壁画。壁画下部为供养人像,中部为释迦牟尼、二弟子及二胁侍菩萨,上部为殿阁楼台。画面中人物及供养人姓氏均已模糊不清。

三、文殊殿金代壁画的价值
文殊殿金代壁画艺术灿烂辉煌,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规模宏大,形象生动,布局巧妙,笔法精湛,与永乐宫壁画合称寺观壁画的“双壁”,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首先,壁画将佛本行故事、佛本生故事与社会生活场景融为一体,采用超越时空限制的布局方法,使画面杂而不乱,更显丰富巧妙。如西壁佛本行故事画中描绘太子宫中生活的部分,上面为太子展示技艺,下面为太子降生宫中“挝鼓报喜”、“群臣朝见”。市井图虽表现世俗生活,却穿插青衣卖莲等佛传故事情节。这种按故事情节应出现的位置而布局的方法虽打破了故事发展的顺序性,但总体构图依然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其次,壁画采用勾勒、渲染、沥粉贴金等多种绘画手法,所画佛像、人物、神态、服饰等精致逼真,建筑群的结构精细严谨,自然山水空远幽灵,其水平之高“和传世宋画中精品不相上下”。再次,壁画着色以青绿为主,色调间或使用石黄、赭石、雄黄、朱砂进行点缀,加之部分区域采用沥粉贴金,使画面既透着素雅之韵,又流露出富丽之美。这种古韵与富丽相映衬的风格不仅有装饰性作用,还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彰显了色彩语言的独特魅力。可见,文殊殿金代壁画绘画技巧多变,构图布局新颖,为壁画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代表着金代壁画的艺术水准。

图十七

绘画常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思想观念。文殊殿金代壁画以丰富的内容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整个壁画,殿阁建筑、草木山川、市井尘俗、人物活动等无一不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再现。尤其是画中大量的建筑群,无论是西壁上的宫殿,还是北壁中的海市蜃楼,均为后人研究宋金建筑提供了重要资料。北壁西隅的海市蜃楼虽于云汽弥漫中,但楼阁清晰可见。建筑仅见前隅,不见楼基,平座以上为“一座重檐九脊顶,两座单檐歇山式”。院内正面为主楼,台基上为二层楼阁,上层重檐歇山顶,下层四面围廊。主楼东侧有二层阁一座,西侧为砖砌高墙,其上设勾栏平台两层,宋代称“露台”,旁有木梯可临,用于瞭望、祭祀(图十七)。这组建筑错落有致,变化丰富,是当时建筑的真实写照。另外,画中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宋金的世俗生活。西壁中的市井酒楼图(图十八),一座小亭榭,四面敞明,边置勾栏。周围古松横疏,河水漫流,别有风味。楼外酒帘高悬,上书“野花攒地出,村酒透瓶香”。楼内座客满盈,品茗、饮酒、说笑。临街处商贩聚集,有的摆摊,有的推车,有的挑担。还有妇女、小孩、算卦的盲人、游方的和尚等等,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是当时的市井生活的再现。东壁的磨坊图(图十九),磨盘、石白、水轮、机轮都得到了细致的展示,旁边还有人在操作,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劳动生产状况。另外,画中人物的衣冠服饰、仪仗旗帜、行车用具等等,也均是我们研究宋金社会的宝贵资料。

图十八

文殊殿金代壁画的价值还在于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它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实写照,这一点在绘画风格上尤为明显。金代继承北宋遗制,十分重视吸收汉文化,并广用由宋入金的文人来发展本朝。文殊殿壁画作者王逵便是由宋入金的画匠,“吸收了北宋以来文人水墨画的技法”,自然延续宋末画风。壁画中的山水、松枝、云雾、花草等,线条流畅,意境深远;建筑、人物、衣饰、生活工具、飞鸟走兽等,笔工精致,手法细腻,这与“北宋传世卷轴画诸多近同”。另外,壁画宫廷场景中的人物几乎全部身着宋装,配饰均带宋风;太子出生群臣朝拜的场面中,仪卫、礼仪尊卑有序,严格的等级之分表明当时宫廷礼仪制度已极为汉化。可见,金代开放的民族文化精神,促使女真族继承并发展了汉民族文化传统,文殊殿壁画正体现了民族文化相互吸纳、交融的力量。其次,壁画表现出异域文化本土化的特征,充分地发挥了宗教的文化功能。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自两汉传入中国就逐步结合中国社会自身的历史特点发展、演变。到宋代,佛教的政治功用已经明显,在安定社会、巩固统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图十九

画中佛本行、本生故事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交融时也流露出一定的儒家思想。如释迦佛因父亲想念回国的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封建社会“父为子纲”的社会伦理思想;太子诞生后,群臣朝贺的场面所展示的礼仪制度则体现了封建制度中“君为臣纲”的道德准则;须阇提太子经变中,大王欲杀妻活儿的情节体现了女人在封建社会中的底下地位,暗示出“夫为妻纲”的封建伦理纲常。另外,画中的佛教艺术已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以佛本行、本生故事为主题的画面不再是单一的神仙佛道,而是将故事融入山水、建筑、生活场景中。佛的形象虽有庄严之威,但仪容恬静,姿态丰富,带有鲜明的世俗化意味。这种形象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更易于大众的理解和接受,对凝聚人心、教化民众、规范民众行为等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体现出宗教文化的社会功能。

总之,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以丰富的内容,宏大的布局,古雅的韵味及深刻的内涵向人们展示了壁画艺术之魅力。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更是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为一体的辉煌巨制。

——————法宝资讯——————

这幅坐姿观音菩萨,亦称如意轮观音。从菩萨宝冠上的阿弥陀佛化身像可以判断这是一尊观音菩萨像。菩萨双手结印,掌间有一圆形摩尼宝,亦或法轮,浮在瑞云之上。这也是判断为如意轮观音的标志。
如今,我们将这幅珍贵的慈胜寺如意轮观音像进行高清复制,终于还原出了原作的风貌。即可作为供奉修行之用,亦可作为佛画临摹的样图。
欲购此卷,请点击下面惠购:
免责声明:公众号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的文章仅在本号内部做分享使用,如涉及侵权或不实,请及时在公众号留言联系,即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旃檀精舍





听说要修复了,再看一眼灵岩寺的罗汉吧
四川新津观音寺明代壁画,与法海寺壁画堪称南北双璧
北美哲敬堂藏中国古代造像精品
中国寺庙中的历代观音造像精品
一件罕见的犍陀罗造像,表现释迦佛小时候上学的情景
新疆佛教壁画线描艺术(上)
古塔、石经、和尚,北京敦煌云居寺百年前的影尘记忆
敦煌壁画菩萨线描精品集(盛唐至元代)
灵山会还是龙华会?这幅罕见的唐代刺绣有看头
禅宗绘画力作:狩野元信所绘《祖师图》赏析
当今佛教艺术之我见
惊叹!宝宁寺水陆画的高清细节,展现佛教绘画的精妙技法(素材图)
佛教造像方法和材质的选择——雕塑篇
更多高仿佛画,欢迎光顾,请点击阅读原文

旃檀精舍
雕塑,绘画,书法,工艺,我们一起来关注传统的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