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鸿油画临摹敦煌壁画莫高窟北魏第254窟萨埵那舍身饲虎
按照佛教经典的分类传统,“本生”描述的是释迦牟尼佛前世所做的众多善行故事。这些善行的积累导致了释迦牟尼能够最终成就佛果。《舍身饲虎》分为5个情节、7个画面,将人物、地点、情节,以连续构图的方式连接在同一时空转换,即采用了从印度、中亚传来的异时同图手法。
故事内容:古印度国有三位太子,一日入山游玩,见一母虎带领数只幼虎,饥饿逼迫,奄奄一息。三太子摩诃埵欲以身救饿虎,卧于虎前,饿虎无力啖食。萨埵又爬上山崖,以竹枝刺颈出血,跳下山崖,饿虎舐血后啖食其肉。二兄久不见萨埵,沿路寻找,终于找见萨埵尸骨,惊慌回宫禀告。国王和夫人赶至山林,抱尸痛哭。随后收拾遗骨,起塔供养。
敦煌第254窟北魏壁画萨埵那舍身饲虎图
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曾在自叙中多次提到此图,他说:“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轮回转世。但如果真的有来世,我还将是常书鸿,还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光辉灿烂的敦煌艺术。”
为了敦煌的事业,其第一任妻子无法忍受当地的生活条件离开了他和两个孩子,但这也无法改变常书鸿留在敦煌的决心。保护敦煌对于常书鸿来说,就像悟道成佛对于萨埵太子。
他说自己常想起赴敦煌前于右任的叮嘱,到敦煌第一要看的就是这幅壁画。而后他到莫高窟临摹的第一幅壁画,就是《萨埵那王子舍身饲虎图》。
他无比感慨地说:“太子可以舍身饲虎,我可以此生只为敦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