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辑|对话地球年度环境文章精选

文摘   2025-01-22 08:04   英国  
过去一年,对话地球通过报道,记录了全球多地的环境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当中,有从宏观角度展开的气候讨论,如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以及气候资金责任,也有关于中国碳达峰目标的评估;在本地层面,我们关注社区的新能源实践,还有舟山“幽灵渔具”带来的环境影响。同时,我们也很关注海外的环境,以及土著人们的故事,例如即将举办COP30的巴西城市贝伦,以及在亚马逊萨满的传统自然智慧。
作为农历年的总结,我们挑选了10篇我们认为值得再读一次的环境文章,希望你们也读得开心。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01 气候资金博弈:中国是否将承担更多全球责任?
本文讨论了一个趋势:中国在全球气候资金体系中的定位和贡献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新气候目标?

02 如何让碳排放达峰目标短期可衡量?
“双碳”是中国最近十年最重要的话题。但如何才算是“碳达峰”?本文的观点是,中国需要建立短期的可测量的目标,来应对越来越近的2030年。
03 老旧居民楼安装屋顶光伏的“三赢”探索
这是一个中国普通居民用上屋顶光伏,减少电费花销,并且和电力公司以及社区三者共益的故事。
04 破题舟山“幽灵渔具” 多方空白待补位
在海底被弃置的渔具正在影响中国部分海域的生态环境,而中国的民间组织和政府正在行动。
05 “解药就在森林当中”:一个萨满的巴西亚马逊雨林之行
气候在剧烈变化,但生活在亚马逊流域里的土著部落如何应对?我们跟随一位萨满深入古老的森林寻找答案。
06 筹备COP30:一个亚马逊城市的希望和疑虑
我们提前到访了2025年年末,COP30大会的举办城市——巴西贝伦。这座古老的小城将如何应对气候峰会,还有自身的环境挑战?

07 中国重新定义“能源强度”意味着什么?

将能源强度目标重新定义为“化石能源强度”,可能影响中国实现其2025年的碳强度目标。
08 美国关税对中国“绿色”产品有何影响?
2024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将大幅提升系列进口中国产品的关税,其中,大多针对的是“绿色”或者低碳技术产品。此举会对中国制造业、贸易、气候外交带来什么影响?五位中外专家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09 中国的绿色“产能过剩”对于其它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产能过剩”是2024年主导全球政治议程的一个词语。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同绿色产业正在经历产能过剩的说法。有些人认为,中国低碳产业的巨大产能可以为全球、尤其是其它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转型提供独特的机遇。
10 从欧洲杯到奥运会,大型体育赛事如何减排?
2024年也是体育之年,巴黎奥运会、德国欧洲杯等比赛越来越注重可持续性。本文介绍了大型体育赛事如何减排,以及碳排放的计算方式和碳抵消的有效性存在的争议。

⭐将Dialogue Earth设为星标


Dialogue Earth
Dialogue Earth 关注全球环境问题,致力于促进直接对话,为我们共同面临的环境挑战寻求解决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