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郯城一家化肥厂内堆放的一袋袋尿素。中国尿素产能如此之大的关键在于煤炭。图片来源:Imaginechina / Alamy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的飞速扩张,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了自解除新冠疫情限制措施以来的首次下降,大多数省份的空气质量也都有所改善。2024年上半年,新建燃煤电厂的核准数量下降了80%以上,同时政府还暂停了所有新建钢厂的审批。然而,有一个行业正在影响这些积极的趋势:煤化工。2024年上半年,煤化工行业成为能源消耗和排放增长的最大驱动力。2024年前八个月,该行业的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8%。根据独立研究机构——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简称CREA)的分析,这一增长使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5400万吨,抵消了同期其他行业取得的一部分减排成绩。中国电力部门和一些工业部门的煤炭消耗预计将逐步减少,而煤化工则可能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出现产能大幅扩张、排放激增的主要煤炭消费行业。面对能源安全问题和经济不确定性,地方政府和煤矿公司正在通过新的投资来推动煤化工行业的增长。与此同时,政府最近出台的一项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政策也为煤化工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大门。中国要想兑现自己的气候承诺,亟须谨慎考虑如何转变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出台更加严格的政策法规、投资新的原料、提高电气化程度的方式,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煤化工行业的主要特点中国煤炭储量丰富,因此其化工行业对煤炭的依赖度远远高于其他主要化学品生产国。煤炭占中国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4%。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2.5%和3.5%。为了加强能源安全,中国使用煤炭来生产石油和天然气替代品以及化学品。这一战略已经变得至关重要。现在,煤化工产业的年生产能力达到了3000多万吨石油当量。从煤炭供应和加工链的角度来看,煤化工行业最具增长潜力的是精细化工环节,其利润增幅可达8-12倍。随着煤炭价格下跌,各大煤炭企业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化工产品,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中国的地方煤炭转化政策鼓励在矿区附近发展煤炭加工和利用相关产业。因此,现代煤化工项目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2017年,政府划定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和新疆准东四个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中国的煤化工行业主要由大型国有企业主导,如产业链上游的中国神华能源公司和山西焦煤集团。今年获批的项目中,陕煤集团等国有企业以及大型私营企业如其亚集团等成为了该产业链中游的重点参与者。煤化工企业高度依赖煤炭和水资源的同时,也非常依赖当地政府的支持。煤化工产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基于石油或天然气的)石化产业。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的数据显示,2020年煤化工产业的排放量占全国排放的5.4%。例如,煤制合成氨的二氧化碳排放比天然气制合成氨高出2.2倍,是石油制合成氨的1.4倍。此外,中国煤化工产业集中的地区水资源匮乏,因此项目用水矛盾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