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原作者为@大秦潼关老师,得到授权转载。因为一些原因,转载时进行了较大篇幅改写,同时增加了一些内容,版权仍归属大秦老师,特此说明。
另:万恶的暑假来临了,家有闹腾娃,写文时间肉眼可见急剧减少。因此暑假这段时间更新频率会大幅下降,争取一周两到三更吧,毕竟带娃还是有点费爹的。
以下为正文:
说不清是自古以来还是近代开始,我们在看待现代国家关系的时候,动不动就喜欢用一些古老的,仿佛从春秋战国走来的词汇来套用;或者说,是用看待江湖的眼光,来看待今日之国际关系。
随便举例,什么霸主地位、铁杆兄弟、白眼狼、老大老二、大哥小弟、主子、奴才、跟班、走狗,以及鞍前马后、抱大腿、不守规矩等等,处处透出一股江湖气息。
问题是人类文明发展到这个阶段,早已不是千百年前那个江湖,再用江湖地位的眼光来看待国际关系,是不合适的。
最常见的如前段时间流行的《韩非子》: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放到韩非子那个年代,那个秦灭六国的时代,可能大差不差,反正我强你弱,不管你怎么干,我都要灭你你没地说理去。放到现在再看,合适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被推翻的是萨达姆;强大的俄罗斯打个乌克兰打得灰头土脸。每处地区热点牵动的是全球,我们不是生活在几千年前那个封闭的时代了。
不要说在国际上,您只要想想,在我们如今的生活里,使用这些话恰当吗?动不动说别人是奴才、走狗,强者可以凭力气欺负弱者,有理的要向没理的道歉。喜欢这一套的人,会喜欢把这套带入生活吗?
但是讲国际关系的时候,他们老是喜欢这么说, “英国不甘屈居人下,又和美国翻脸了”,“澳大利亚又在背后捅美帝刀子”,“韩国寡廉鲜耻,竟然原谅日本了”等等,问题是人家自己是不是这么想的呢?
比如说英国,很多问题上,能看到英国并不坚持自身要处于主导地位,常常把这个位置让给美国。在我看来,这与屈居人下没什么关系,英国包括很多很多国家,对自身实力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许多事情它确实无力承担,那还不如让给美国,让给德国。人家去办,事情办得比自个好,它一样得利,还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美国、德国也不傻,他们也会进行评估。这事儿我干得了,那行,我干;要是干不了,对不起——“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什么意思,西方人说话不喜欢绕弯子,不玩什么帝王心术那套,说不符合利益,就是不符合利益,讲究实用第一。他们之间打交道遵循的是国际法,有权利也有义务,权利你要享受,义务也得承担。答应了办不到,事关自身利益与国际信用,那不是开玩笑的。
比如许多人说美帝不干人事,并没有很好的承担起国际责任,但问题是美帝之外的国家得到权利后,就能很好的承担起国际责任了?英国行吗,德国行吗,俄罗斯呢?
美帝办事肯定有它的国家利益在里头,这毋庸讳言,但也要承认,人家还靠信誉,不靠江湖关系。货比三家,米国这不好那不好,但是现实就是大部分还是觉得,换了国家怕是连米国都不如。
但是在我们这儿的理解里,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数千年来,我们最重视的是脸面,是尊卑。重利而轻义,小人所为也!让你当大哥不当,以后还怎么混!所以我们一定要干别人干不了的事儿,干得成要干,实力不够,咬紧牙关当了裤子也得干。苦一苦,干完了不就风光了,那如果搞糟了呢,嗐,有的是办法,想那么多干啥。
其实我们说人家不甘屈居人下,实质是自己不甘屈居人下,对于权利和义务,一直是混淆不清的。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从来不重视逻辑学,或者说根本没有逻辑学。16世纪末的利玛窦就如此说,2004年时杨振宁还如此说。
比如《易经》开篇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天地尊卑,人生贵贱之位已定,后来被董仲舒强化为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有逻辑性吗?老子做错了事,儿子一定得说是对的;老公去外面寻花问柳,妻子还得鼓掌叫好。什么逻辑嘛,只有压抑人性的服从,没有人际平等的概念,也就没有逻辑。
为什么中国人不重视逻辑呢?因为不需要,利益关系就全部包括在传统文化里了,古代你只需要读四书五经,不用学数学和逻辑,也不鼓励做实验,就可以考取科举和做官。各种是非按照圣人的话来判断,也就不必辩论和讲逻辑理论了。
所以传统就是江湖,讲究论资排辈,不可僭越,嘴上喊“重义而轻利”,实则逃不了人性逐利的本能,只是更加虚伪。现实中, 可能是最在意名次、地位、排面、荣誉,这些面子上的东西。从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了就不容易转过弯来。比如我们有几百个院士,个个荣誉等身;我们还有无数个专家,个个口吐金莲。可是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加起来可能还不如马云一个乡村教师,更别指望能出个马斯克了。
那你说怎么办呢?自有办法,如果现在不行,那就炫耀过去。可以说四大文明古国、四大发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等。这就相当于说,我爸爸怎么怎么行,我爷爷,爷爷的爷爷有多牛多厉害,意思是我现在不行但过去行,我过去行那现在不可能不行。当然了,这些东西有几分真,几分假,是自封的,还是国际社会公认呢?那我不管,我说有就是有,我自己信,就当大家都信了。
本质上,这些都是自认不凡的江湖黑话,就像自以为是的农村大叔酒后狂言;就像是镜子里的自己最美;就是我的规矩才是规矩,别人的都是个屁。
如果人家质疑,就关起门来开会;如果人家搬出国际法,就会说“请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殊不知,人类社会的发展最智慧的办法就是法治,他们以后就是这么个态度,到现在七十几年了,你不能说自己不知道吧。不拿法律当挡箭牌,拿什么当挡箭牌?
带着这样的思维,还有一些事自然也是难以理解的。比如美国经常和英国吵架,英国经常和欧盟吵架,欧盟又经常和美国吵架。他们不光吵架,甚至还互相制裁。以江湖眼光来看,吵架意味着翻脸,制裁意味着敌对,大哥跟小弟吵架?奴才跟主子叫板,还使绊子,那不乱了套了!
其实人家看来很正常,国与国之间一样是法律关系,讲究一码是一码。可以在贸易问题上吵,一起执行军事任务;也可以在军事上吵,不影响做生意。
但是江湖不是这样,江湖关系经不起一次争吵。我都和你剑拔弩张了,还怎么做生意,不可能的事,非得找回场子不可。争吵一次哪怕再和好,心里也总是疙瘩,想到就不舒服,不舒服就想搞点小动作,长此以往,搞得信用都没了。
所以两者有很大区别,法律关系的争吵很正常,问题挑明了,解决了,双方关系反倒顺畅了;江湖关系是没谱的关系,界限不清以点带面。好比我是你大哥,你怎么能说我不是呢!从此我没你这个小弟——一点不好所有都坏。
问题是两个国家的关系不是一锤子买卖,它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也不是十几二十年的事,那是动辄以世纪来计算的。一个世纪一百年,怎么可能一点别扭都不闹呢?哪怕一段时间热乎得不得了,时间一长翻脸的机会也就多了。一翻脸,过去的一切全都推翻,就全都是坏的了。
也有人会把这些江湖黑话理解为接地气,事实上接地气也是个有正有负的话术。如果接地气是为了降低沟通门槛,可以说是正面的;如果接地气只是为了兜售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一种获得感,那就不是为了追求让你明白,可以说它是负面的。
那么放眼全球,你可曾看见,美帝英帝在描述国家关系的时候,会互相称兄道弟?前苏联这么多加盟共和国,哪个称俄罗斯为大表哥?哪怕是在长期深受汉文化熏陶的东亚、东南亚国家,如今也难以看到如此表述。
如果说它是正面的,为何人家都纷纷弃之不用呢?
简而言之,不要用江湖那套去看待国家问题。持有这种心态和格局是无法融入到正常世界之中去的,我们应以现在文明规则,以国际法准则论事,且不可再用大哥小弟、主子走狗之类的语言谈事。
若再往大里说几句,国际社会不是江湖,国家也不等于人。国家是一系列很复杂的社会机制,国家包含着各个不同的阶层、团体和部门。而且就从日常来说,国家机器本身更希望作为严格的律法的形象出现在公民面前,而绝非被人格化的,更不可以被偶像化。
你将人的感情代入其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除了会造成全民低幼化,还会导致崇拜或者藐视,导致整个叙事逻辑产生巨大的偏差。
苏格拉底有句话说得好:我知道我自己的无知,我知我无知。时时保持这种警觉,才使我们不致于在思维中误入歧途或陷入泥淖。
... 完 ......
感谢您阅读至此,如果觉得写得还行,请点击右下角【在看】鼓励一下
本号开业至今,可借用《投名状》庞大人一句台词:
为此特设小号:小院观天,有缘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万一哪天本号歇业了,咱们小号见。
随时可能消失的一些往期文章:
所谓正能量,不过是现时新马屁词语
旁观俄乌之战超一年,吹嘘东风导弹饱和攻击无敌的人,可以洗洗睡了
历朝历代,反腐都是维护统治,打击异己的最好工具
俄罗斯开放海参崴港口,东北振兴指日可待?你可能想多了
不要把清官想成救世主,对清官的渴望,不过是种天真的愚昧
一种货币,如果不能自由兑换,就不要妄谈什么国际化了
加微信,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