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军工为什么这么强大?

文摘   2024-01-26 12:23   江苏  
这个标题可能会被一些人骂,但骂归骂,事实就是如此,美国军工确实很强大,它要自称是第二,这个星球上没人敢称第一。
这是个客观事实,不以对美国的态度而改变,要是不能接受这点就不必往下看了。
所以这篇文章,主要谈谈美国的军工为什么这么强大。
先说结论,核心原因就是美国的军工是个藏富于民,藏科技于民的产业。
美国不像苏联,动不动就是举国之力搞军工,苏联“扬军抑民,军工优先”的发展道路搞了几十年,不仅难以有效服务和带动经济发展,而且难以从民用科技和发展中获得有力支撑。
也就是说,苏联大力弘扬的军民分离领导管理体制的国防工业是个无底洞,它吸收掉了民企的活力,而且无法反哺经济,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这个趋势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尤其明显,等戈尔巴乔夫上任后才知道,苏联的军费开支不是占国家预算的16%,而是40%!
美国的模式是什么呢?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它的主流科技主要来自于民间,也可以称为藏科技于民,也就是允许并鼓励全社会的企业、学校、科研单位自由竞争发展各种技术。
这一点很好理解,我们看美国著名的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联合技术公司、雷声公司、格鲁门公司等等,全部来自于民间。它们既生产民用产品,也生产军工产品。
比如波音,没人不知道吧,当今全球超过一半的大型客机均来自波音公司,同时它还是世界第二大航空航天及防务承包商,它旗下的明星产品除了波音 ,还有F-4“鬼怪”、F-15“鹰”、F/A-18“大黄蜂、B-52和B-1B战略轰炸机、CH-47“支奴干”和AH-64“阿帕奇直升机等等。
这与苏联迥然不同,苏联模式的军工产业是军民分离的,由它的国防工业主管机构——苏联国防作战技术问题委员会负责,将武器与作战技术研发等任务派发给下属各军工局和军工企业。
在战时,这种模式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但在非战时,就很容易暴露出产权不明、职责不清、内耗严重、效率低下等弊端。
美国为什么能做到藏科技于民,苏联就不行呢?四个字:藏富于民。这个问题说来话长,简单来讲,这是一个历史原因,美国政府的起点就是政府穷,民间富。西欧国家的兴起也大致如此,除了法国等少数国家外,欧洲城邦历来没有强势、富有的政府。
再换一个角度,从美国和西欧国家经历中可以看到,民主与法治跟财富在国家与民间的配置结构有着很微妙的相互关系。民主与法治对金融市场有明显的依赖。财富在政府与民间,决定了社会是民主法治还是专制集权。
苏联不行,显然做不到。
反观苏联,国防工业是苏联的国家优先发展部门,被摆在国家发展计划的突出位置,享有极为优厚的发展特权,不仅承担了几乎全部国防科研生产活动,而且集中了国家最重要的优势资源。
然而时至今日,苏制武器远不如美制武器的道理已经在一个又一个战场上被证明。正是由于他们的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相互分割、军民科研生产相互分离,军工先进技术和科研生产资源难以转为民用,不光不能带动经济,反而成为一个巨大的累赘。
第二是美国军工的尖端部分,这方面他们主要靠的是一些特殊机构。
比如洛马公司有著名的臭鼬工厂,波音有鬼怪工程部,BAE有快速实验室这种研究机构,他们与美国军方就未来作战系统项目进行合作。这些项目和机构并不按市场办事,那里的工程师致力的是开创未来,他们发展的是美国国防科技中最机密、最先进的武器产品。
这可以视为政府对未来的投资,时至今日效果很不错。那些发布时被惊叹为外星武器的产品,如U-2侦察机、SR-71黑鸟侦察机,以及F-117夜鹰战斗机等等,都是由他们研发的。
有人会问,这种政府主导的模式与苏联有何不同?它们如何做到反哺民间呢?
答案是管理。
举BAE快速实验室的例子,其实这个实验室并不进行原型机开发,也不属于任何产品线,甚至没有预设的研究路标。但快速实验室的商业模式是颠覆性的,它实际上构建了一种平台,在高校、政府、风险投资、初创企业、科技孵化器和终端客户之间,通过创新研究和开发引擎将众多可能变为现实,减小试错成本,加快试错速度,提高风险回报比。
快速实验室独立于BAE,自负盈亏,仅对创新速度负责。快速实验室培育创新,却不干涉创新中的动态过程。由于在创新培育过程中引入了商业化运作,商业利益和国家安全这两个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不再矛盾,而是互补共赢。
可以说,这些机构是美国军工的创新之魂,这里的工程师致力于从众多潜在的军事情报应用中培育创新,为企业家提供辅导,资源和市场机会,让他们能够引起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者的注意,为有前景的企业提供了资金和人才上的弯道优势。
所以它们的模式本质上还是市场驱动,比如臭鼬工厂1938年就诞生了,八十几年下来,这种敏捷而富有活力并没有显得落后,仍然在焕发出它的创新活力。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核武器、核动力、计算机、集成电路、互联网、GPS、隐身技术,一路都是美国带动别人跟进。
再举个现在的例子:人工智能。
美国任由人工智能在民间发展,结果一家Openai秒杀了别国所有公司。以美帝的尿性,军事上一定会应用上去。可能不久以后,我们就能听到美军的飞机、战车由人工智能操控,自主作战的消息。
不要以为这些不可能,20年前用小灵通的时候,谁能想到现在用的智能手机,随便一个功能,都是以前无法想象的。
这就是先发优势,别人想追赶都很难。背后的原因还是美国的军民融合做得非常好,军民通用才有科研活力,不然都是苏俄式参数垃圾。
第三,是美国非常懂得对武器的需求是什么,也就是它开发武器的核心思想:局势判断+需求推动。
许多人都知道美军的F22战斗机,也知道F22早就关闭生产线,停止生产了。我就以这件事为例,尝试来说明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F22猛禽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第五代战机,一经问世就刷新了世界各国对先进战斗机的认知。在那个年代,F22就是世界上最强的战斗机,找遍世界,都不找一型和F22处于同一技术层次的战机。
但是早在2011年,美国政府就关闭了F22生产线,封存了相关图纸和技术。那一年,F22仅仅批量生产了6年,连试验机在内,也仅仅生产了195架而已。
有人认为这是美帝的判断失误,这种说法流传了十几年,一度被拿来讽刺美国。但这次的俄乌战争告诉了我们,不是的,相反人家的判断非常精准。
这场战争,号称强大的俄罗斯空天军的泡泡被戳破了。整个世界都看到了,平时吹得很厉害的各种俄制战机不过都是纸老虎,真正上了战场就原形毕露。号称强大的苏35连F16都几乎应对不了,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你想,欧洲援助乌克兰几十架老旧型号的F16,已经足够俄罗斯喝一壶。哪有F22的用武之地,失去了假想敌,这么昂贵的战机就是浪费,那还不如大力发展便宜实用的F35。
其实美国一贯坚持这种做法。再往前看,冷战时期世界局势紧张,美国的主力是海军,舰载机要用最贵最强的双座双发重型F14。冷战结束,苏联和华约解体,对手急剧变弱,美国第一时间就把F14换成了相对便宜的F18。
后来发生的事证明,这个决定一点也没有错,F18省钱,好用,足够了。
再说空军,美国空军的双发重型F15也很强,很受飞行员喜爱,但国会嫌贵,逼着空军买单发的F16,还是因为便宜。海军不喜欢F18,空军也不怎么喜欢F16,但这事不由军队说了算,也不是总统说了算,由国会说了算,美帝的国会可不是摆设。
那么陆军呢,一样的。科曼奇直升机比阿帕奇要强很多,美国原计划作为新一代武直,取代阿帕奇成为美国陆军的主力机种。但冷战结束后阿帕奇没了对手,科帕奇虽好但是贵,没必要,国会直接就把项目给取消了。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也是对的,AH64阿帕奇服役已经36年了,依然是这个星球上最强的武直,没有之一。
那么再回过头看F22,美国为什么会做出判断,决定封存F22的生产线呢?答案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美国开发武器的核心是局势判断+需求推动。
局势判断就是需要分析,会不会打仗,什么时候打,在哪打,对手是谁等等问题,然后再决定开发什么样的武器。
你比如说他们判断,近20年内不会发生什么大的战争,那么现在开发一堆新式武器,20年后就落后了,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国会就不会批。
在这方面,反例还是苏联。苏联一直判断跟美国早晚必有一战,它这一根弦始终紧绷着。但是什么时候打呢?谁也说不上来,总之要打,那就拼命发展军工。二战以后苏联一直在发展军工,结果是日子不过了经济不搞了,一切以军工优先,大量制造武器。结果没打起来,损失极其惨重,几回下来把自己拖垮了。
相反,苏联经济最好的时候,反倒是勃列日涅夫跟西方和解的那几年。等到关系又紧张起来,一切都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当然不是说冷战期间美国就不发展武器,而是没苏联这么玩命。美国在这方面的原则就是既要警惕也不要一惊一乍,别一天到晚瞎喊狼来了。事实上美国担心的只是苏联的核武器,至于常规武器,他们到七八十年代已经领先苏联不止一个身位,1975年阿帕奇首飞,就意味着苏军的钢铁洪流开始不够看了。
再说需求推动,所谓需求推动,就是根据不同的对手,不同的地点,需要使用不同的军队,不同的武器。
如果对手是陆权强国,那就需要重点建设陆军,大力造坦克。如果对手是海权强国,那就要重点建设海军,大力造军舰。所以从一个国家的军队建设、武器研发上,就能看出来他想跟谁打,准备在哪打,什么时候打。
F15是上一代老飞机,F35是廉价的单发机,美国为啥迟迟不造双发大推力重型豪华版隐身机?甚至还把F22生产线关了?
因为没有这个需求,F35再被人说得一钱不值,依然是这个星球上的头部战机,并且已经生产了上千家,还处于产量暴增期。未来至少要造5000架以上,还有几千架F15、F16、F18。
而且,英法等欧洲国家、日韩等亚洲国家、以色列等等,都是美国的盟友。俄乌战争又把俄罗斯打穿帮了,原来以为是李小龙,结果是个马保国。以至于去年美国官员都喊出了没必要维持那么高的军费,还得削减。
所以美帝的武器是需求推动,由于缺乏外部压力,这些年美国对新武器需求非常低。多数武器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M1坦克90年代停产,现在的M1A2都是在旧坦克基础上的维修升级。多数武器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M1坦克90年代停产,现在的M1A2都是在旧坦克基础上的维修升级。
坦白讲,就这些,吊打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毫无压力。正常人都能看出来,以美帝现在的军事实力,即便维护世界霸权也是足够了,甚至都有点过剩。哪怕是对于某个大国,美国心里也有底,只要他不想打,仗就根本打不起来。
当然,你可千万不要以为,美军不研发新武器是缺乏这个能力。美国先判断局势展望未来,认为没有强劲对手,战争压力小,就会缩水武器,F16、F18、F35凑合用,维持正常升级换代。一方面科技自由竞争发展,另一方面黑科技占领高地,各项技术分散在下面。
他判断战争风险增大压力变大,觉得有迫切需求,现有武器不一定赢。那么挑挑拣拣下面的技术,能立即攒出非常强悍的武器。没啥压力,他按套路来,在合适的时间节点依旧能拿出非常强悍的武器。
比如二战,他爆航母真就跟下饺子一样,一口气就造了147艘!这是个什么概念?比我们玩游戏还离谱!日本就算再侥幸打赢中途岛,也根本改变不了战败的命运。而那时候,美国的科技并没有领先多少,显然不能与现在的美国同日而语。万一遇上二战那样的情况,遇上个偷袭珍珠港什么的,他立马就能爆出科技代差的军工产品,分分钟教对手做人。

最后总结,美国军工强大的真正原因,就是军民融合做得非常好,不仅军用科技能带动民间科技进步,民间科技也能反哺军用科技降低成本。若再究其根本,就是藏富于民,藏科技于民



读明史的小院
新书《明朝果然很有料》(1-5卷)已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