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次在头脑中构想过迎接新年的各种方式,但都不及2025年的元旦以文物保护扫街的形式,来一次探寻重庆母城老城门的前世今生更有仪式感了。
一大早在渝中区通远门城墙前寻找到组织,跟那个穿着标有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标识的黄马甲大哥确认了“接头暗号”,作为一名文保志愿者开始了我的第一次扫街活动。“扫街”是文物保护志愿服务的专业行话,它可不是叫你拿着个扫帚去打扫大街,而是志愿者们以实地走访和探寻的方式对文物保护的有关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确认。我们本次新年扫街的目标就是从通远门到太平门这一段的重庆老城门。
关于重庆的老城门,就得从明朝戴鼎的筑城说起。在戴鼎筑城前,重庆已历经秦国时期张仪、三国时期李严、南宋时期彭大雅的三次筑城。戴鼎主政重庆期间,他已深感重庆城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因而为进一步提高军事防御能力,对重庆进行了一次扩城改造,以太极九宫八卦的格局设置九开八闭共17个城门。虽然,老城门的历史距今已有千年,但直到今天重庆的很多地名中依然还有着老城门的身影,它们有的甚至还扩展为城门附近一大片区域的地名,如临江门、望龙门,我们的扫街第一站就从通远门开始。
作为17个门中唯一一个陆门,通远门不像其它16个沿江而设的水门,它承载着防火和交通的重要功能。如今的通远门前矗立着一组金属銅像,反映的是1644年张献忠攻打重庆的战争场景,看着这气势恢宏、金戈铁马的立体画卷,我似乎立刻被带回到那个乱石穿空、兵临城下的历史现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情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沿通远门往金汤门前行,穿过领事巷,走到唐式遵公馆旧址,这栋公馆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颇具艺术气息,据说唐式遵是抗战时期第三战区副司令,是当时居住于重庆的国民政府最高级别官员。走进山城巷传统风貌区,这里也是别有通天,不仅有许多充满烟火气的特色小吃和咖啡馆,还有一座法国教会修建的天主教堂——仁爱堂隐身于此;不远处就能看见山城故事馆了,这里也是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总队的公益点,里面摆放着许多见证老重庆历史的物件,电话座机、电唱机、算盘……,每一件都充满浓浓的年代感,身上有说不完的故事,听故事馆里的志愿者慢慢讲述墙上的《渝城图》和《增广重庆地舆全图》这两件“镇店之宝”,仿佛坐上了一驾时光穿梭机,鸟瞰了一遍20世纪初的重庆城。
从故事馆往临江栈道走去,金汤门就在身后的临崖石壁处。虽然城门的主体轮廓早已被时间的风霜侵蚀得没了踪迹,但极目眺望这依山傍水、地势险峻的要塞,遥想当年取名金汤也正是包含“固如金汤”的威风之意吧!沿山城巷下行即是南纪门,往前还有凤凰门、金紫门、储奇门,这三个门在解放路上前后相连,解放路集中着重庆小面的著名代表,如眼镜面、板凳面,是小面爱好者的美食天堂。走到人和门,这里因门设了一个城墙遗址公园,公园就在白象街附近,参观公园就可以去参观重庆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和渝海关所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重庆老城门的许多传说居然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里面的陈列展示新颖、有趣,绝对让人流连忘返。
走出展馆,新年的阳光洒在我的身上,耳畔似乎又回响起童年经常唱起的歌谣,“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这歌谣就像老城门的历史一样隐约飘渺于重庆这座城市的大地山川、江河湖泊、烟火街巷,离我们好像很远,却又如此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