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毒力因子(Virulence factors, VFs)是影响病原菌致病性和宿主感染病症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与细菌的侵袭性密切相关,还可能有助于保护细菌免受外界因素的伤害,并更好地适应环境。因此,在流行病学分析中,毒力因子是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
本套课程是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分析的综合指南。该课程首先要让大家明确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的关系。并认识到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Kp)在毒力因子携带上所表现的差异。然后在理解肺炎克雷伯菌各项毒力因子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和合成调控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毒力因子/毒力基因研究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特别是hvKp致病性的意义。同时结合毒力因子预测和毒力实验,让大家知道应该如何展开对肺炎克雷伯菌毒力的研究和分析。
课程内容简介
(1)肺炎克雷伯菌的重要毒力因子荚膜多糖、脂多糖、铁载体和菌毛及其它毒力因子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合成调控等专题讲解;
(2)肺炎克雷伯菌的模式毒力质粒遗传结构解读;
(3)毒力因子及毒力基因的常用预测方法介绍及其预测结果解读;
(4)肺炎克雷伯菌在毒力分析方面的研究思路指南;
(5)肺炎克雷伯菌常见的毒力实验方法介绍。
课程包含
(1)18个课时;
(2)理论介绍+预测方法+分析思路+实验方法;
(3)毒力因子预测的示例数据及部分示例结果。
课程目录
第一部分: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因子的分类介
课时1: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因子总览
(1)病原菌的致病性概述;
(2)毒力因子的种类及主要作用;
(3)肺炎克雷伯菌中常见的毒力因子及其与可移动元件的关系;
(4)肺炎克雷伯菌中毒力因子的研究热点及方法。
课时2:荚膜多糖(CPS)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合成基因簇
(1)荚膜多糖的结构;
(2)荚膜多糖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3)荚膜多糖的致病机制;
(4)荚膜多糖合成相关基因;
(5)荚膜多糖的合成调控;
(6)荚膜多糖与血清型的关系。
课时3:脂多糖(LPS)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合成基因簇
(1)脂多糖的概念及其结构特征;
(2)脂多糖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和致病性;
(3)脂多糖合成的相关基因及基因簇;
(4)脂多糖的合成过程及转移途径;
(5)脂多糖的调控作用;
(6)脂多糖与血清型的关系。
课时4:铁载体与毒力的关系及合成基因簇
(1)铁载体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2)铁载体的类型;
(3)肺炎克雷伯菌中常见的铁载体及合成基因簇;
(4)铁载体的调控机制;
(5)铁载体介导的药物传递。
课时5:菌毛的类型及其与毒力的关系
(1)菌毛的概念-如何区分fimbriae和plii;
(2)fimbriae的类型;
(3)肺炎克雷伯菌的常见fimbriae及其对毒力的影响;
(4)type 1 fimbriae和type 3 fimbriae的遗传基础和调控机制。
课时6:肺炎克雷伯菌的其它毒力因子
(1)Colibactin的毒力及其基因簇;
(2)AcrAB外排泵介导抗生素耐药性和毒力;
(3)T6SS-PLD1和Tle1KP介导的毒力;
(4)Allantoin代谢与毒力的关系;
(5)外膜囊泡参与毒力传递。
课时7: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质粒KPVP
(1)肺炎克雷伯菌毒力质粒分类;
(2)KpVP-1型质粒解析;
(3)KpVP-2型质粒解析;
(4)KpVP的移动性及其与耐药基因的重组。
第二部分:肺炎克雷伯菌研究方法与思路
课时8:毒力因子预测实战—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例
(1)常用分析方法介绍;
(2)VFDB预测实战;
(3)VFDB数据库使用;
(4)VRprofile预测实战。
课时9:毒力质粒和毒力簇的分析方法概述
(1)表型实验确定菌株的毒力水平和毒力因子的影响;
(2)特征性热图分析毒力因子与菌株的内在联系;
(3)比较基因组圈图展示毒力基因的基因组分布;
(4)比较基因簇分析毒力基因簇的组成和演变。
课时10:肺炎克雷伯菌毒力研究的一般思路及案例分享
(1)肺炎克雷伯菌毒力的一般分析思路;
(2)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因子的流行性研究;
(3)肺炎克雷伯菌毒力与耐药表型的共存;
(4)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差异表型样本的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实验方法
课时11:肺炎克雷伯菌毒力检测常用的实验方法
(1)毒力菌株的表型特征;
(2)常用实验方法及其检测对象;
(3)不同实验方法的适用场景或优劣;
(4)实验方法与组学方法的有效结合。
课时12:细菌黏液表型检测—拉丝试验与沉降试验
(1)细菌黏液的表型及其鉴定方法;
(2)拉丝试验的操作方法;
(3)沉降试验的操作方法;
(4)拉丝试验和沉降试验结果展示。
课时13:细菌荚膜产量检测—糖醛酸定量实验
(1)荚膜多糖与肺炎克雷伯菌毒力的关系;
(2)糖醛酸的提取和定量检测方法;
(3)糖醛酸的定量检测结果展示。
课时14:细菌致病杀伤能力检测—小鼠感染试验
(1)小鼠作为检测病原菌感染的模式生物;
(2)小鼠感染模型建立;
(3)动物感染模型致死实验的数据处理;
(4)小鼠感染模型毒力检测的示例。
课时15:细菌致病杀伤能力检测—大蜡螟幼虫感染试验
(1)大蜡螟作为检测病原菌感染的模式生物;
(2)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建立;
(3)大蜡螟幼虫感染试验图像参考;
(4)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毒力检测的示例。
课时16:细菌群体感应相关—生物膜形成试验
(1)生物膜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2)生物膜形成试验方法;
(3)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试验的案例。
课时17:细菌抗免疫杀伤能力检测—中性粒细胞试验
(1)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及与肺克毒力的关系;
(2)中性粒细胞的提取分离;
(3)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操作流程
(4)中性粒细胞杀菌试验操作流程;
(5)肺炎克雷伯菌中性粒细胞试验的案例。
课时18:分子遗传学—突变体构建
(1)基因突变简介;
(2)突变体的构建方法介绍;
(3)肺炎克雷伯菌突变体实验案例。
【关注我们】
我们专注于微生物组学的测序与个性化数据分析,建有微生物组学研究的科研讨论群,
微信公众号【密码子实验室】分享各类技术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