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bstract
估值情况:指数估值位于历史中上游。根据Wind,截至2024.12.4,该指数的PE(TTM)为13.58倍, PB(LF)为1.38倍,自2019.5.16以来,该指数目前PE(TTM)与PB(LF)分别位于历史64%、93%分位的位置。
3.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代码:515900,场内简称:央创ETF,扩位简称:央企创新驱动ETF)是追踪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的ETF产品。该ETF由博时基金发行,根据Wind,截至2024.12.4,产品规模约37.17亿元。
风险提示:
本文仅对所研究的基金产品情况进行分析,产品的统计情况可能随着时间和市场的变化以及统计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本文仅在合理的假设范围讨论,文中数据均为历史数据,基于模型得到的相关结论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刻画现实环境以及预测未来;本文不作为任何产品的投资建议。
一、布局新兴产业、
缓解“卡脖子”问题
央企聚焦自主可控,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填补多领域空白,“卡脖子”问题不同程度缓解。2018年4月19日开始,《科技日报》就陆续报道了中国被“卡脖子”的35项关键技术,其中有6项涉及到芯片的硬件技术;有4项涉及到软件的技术;有4项涉及到飞机的技术;此外,还有21项单项技术。近年来,央企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北斗导航、5G应用、国产航母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建成了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深海一号油气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等标志性重大工程,部分央企在“卡脖子”领域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
二、中证央企创新驱动
指数特征分析
指数简介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从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中,综合评估其在企业创新和盈利质量方面的综合情况,选取较具代表性的10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较具创新活力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指数基日和基点:
该指数以2012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
样本空间:
同中证全指指数的样本空间;
选样方法:
(1)对样本空间内证券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20%的证券;
(2)对样本空间内剩余证券,选取国务院国资委及其下属央企集团实际控股的上市公司证券为待选样本;
(3)在上述待选样本中,剔除过去一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且过去两年扣非净利润为负的证券;
(4)在剩余待选样本中,计算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占总市值比例、研发人员占比、专利质量得分、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数量等四项指标的升序百分比排名,计算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专利质量得分、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数量等四项指标的升序百分比排名,均以40%、10%、40%、10%的权重求和得到创新得分;然后按照创新得分从高到低排名,选取排名前50%的剩余待选样本为创新主题证券;
(5)在上述创新主题证券中,计算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速、盈利质量、财务杠杆等四项指标的升序百分比排名,再以30%、35%、25%、10%的权重求和得到质量得分,计算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速两项指标的升序百分比排名,以50%和50%的权重求和得到质量得分; 以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的升序百分比排名为规模得分;
(6)将规模得分与质量得分以80%和20%的权重求和得到创新主题证券的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名,选取排名靠前的1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业绩表现:表现优于大部
分主流宽基指数
与宽基指数相比,净值方面,长期内(2012.12.31至2024.12.4)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累计表现优于大部分主流宽基指数。累计收益方面,自2012.12.31至2024.12.4,与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相比,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的净值走势占优。分年度收益方面,截至2024.12.4,2021年至2024年间,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跑赢主要宽基指数。
与宽基指数相比,风险收益方面,长期内(2012.12.31至2024.12.4)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的风险收益指标领先于大部分主要宽基指数。2012.12.31至2024.12.4,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的年化收益率、年化夏普比率、最大回撤分别为:10.07%、0.49,56.46%,累计收益表现高于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区间最大回撤相比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占优。
与上证央企指数和上证创新驱动指数相比,长期内(2012.12.31至2024.12.4)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在累计收益、夏普比率方面均优于央企指数与上证创新驱动指数。累计收益方面,自2012.12.31至2024.12.4,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的净值走势优于上证央企指数和上证创新驱动指数。年度收益方面,截至2024.12.4,2013年至2024年,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年度收益均在可比指数中上游;其中,2021年,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跑赢上证央企指数与上证创新驱动指数。风险收益方面, 2012.12.31至2024.12.4,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的年化收益率、年化夏普比率均优于上证央企指数与上证创新驱动指数。
市值与板块:市值分布广泛,
小市值个股数量较多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广泛,小市值个股数量较多。根据Wind,截至2024.12.4,总市值维度,有24%的成分股总市值大于1000亿元,总市值中位数为330亿元;流通市值维度,有64%的成分股流通市值小于200亿元,流通市值中位数为129亿元。
权重分布:偏好沪深300成分股,
前十大成分股行业分布分散
上市板方面,指数成分股以主板为主,少量权重分布于科创板;权重分布方面,指数大部分权重集中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内。从上市板来看,截至2024.12.4,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成分股权重集中于主板,少量权重分布于科创板,主板、科创板股票权重占比分别约95%、4%,权重分布与上证央企相似。指数在宽基指数内分布方面,截至2024.12.4,央企创新指数在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内权重比分别为:78%、18%、3%,相对上证央企更均衡,相对上证创新更集中。
前十大权重股方面,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前十大成分股行业分布相对分散,截至2024.12.4,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和约34%。行业分布上,前十大成分股在申万一级上权重为:建筑装饰(9%)、计算机(8%)、通信(6%)、电力设备(5%)、银行(3%)、机械设备(3%)。
行业板块:行业分布较广,建筑
装饰、计算机、通信权重较高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成分股的行业分布较广,总共涵盖了18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累计权重占比位列前三的一级行业有:建筑装饰(20%)、计算机(12%)、通信(10%),上述行业合计占比约43%。以申万二级行业划分,累计权重占比较高的行业为:基础建设(13%)、通信服务(9%)、电网设备(9%),上述行业合计占比约28%。
与上证央企、上证创新驱动指数相比,央企创新指数超配建筑装饰、计算机、通信、国防军工、电力设备等行业,减配非银金融等行业。截至2024.12.4,根据Wind,央企创新指数在申万一级行业上超配建筑装饰(相对上证央企超配:13%、相对上证创新超配:18%)、计算机(相对上证央企超配:11%、相对上证创新超配:4%)、通信(相对上证央企超配:4%、相对上证创新超配:7%)、国防军工(相对上证央企超配:4%、相对上证创新超配:7%)、电力设备(相对上证央企超配:7%、相对上证创新超配:2%);央企创新指数在申万一级行业上低配非银金融(相对上证央企减配:11%、相对上证创新减配:2%)。
分红情况:股息率位于
可比指数中上
股息率方面,央企创新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位于可比指数中上游。根据Wind,自2019.5.16至2024.12.4区间,央企创新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仅次于上证央企、上证50指数,位于可比指数中上游。
预期分红方面,中性假定下央企创新指数未来三年分红增速位于可比指数中游。根据Wind,以Wind一致预测衡量指数成分未来三年的归母净利润,并假定未来三年成分股股息支付率不变,测算指数未来三年预期分红总额及分红增速。截至2024.12.4,央企创新指数预期未来三年分红年均增速高于上证央企、低于上证创新指数。
财务指标:盈利能力中上,研发
投入位于可比指数中游
从盈利能力角度看,近年来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整体盈利能力有所改善,23年小幅下滑。2020年至2023年,指数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分别为:7.44%、9.49%、10.93%、10.34%,总资产净利率分别为:2.22%、2.83%、3.39%、3.20%,盈利能力有所改善,23年小幅下降。与同类指数与宽基指数相比,该指数2023年ROE与ROA均在可比指数前列。
从研发投入角度看,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相对上证50、上证央企占优,整体处于可比指数中游。以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与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衡量指数的研发投入,2023年,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在可比指数中处于中下游水平,相对上证50、上证央企占优;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在可比指数中处于中上游水平,相对中证1000、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上证央企占优。
从盈利预测角度看,近3年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主营业务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位于可比指数中下游,相对上证50、上证央企占优。根据Wind,主营业务收入方面,截至2024.12.4,2024年至2026年指数主营业务收入预测年均复合增速约为5%,高于同期上证50、上证央企指数;归母净利润方面,截至2024.12.4,2024年至2026年指数归母净利润预测年均复合增速约为9%,高于同期沪深300、上证50、上证央企指数。
估值情况:指数估值
位于历史中上游
估值方面,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的当期估值位于历史中上游。根据Wind,截至2024.12.4,该指数的PE(TTM)为13.58倍, PB(LF)为1.38倍,自2019.5.16以来,该指数目前PE(TTM)与PB(LF)分别位于历史64%、93%分位的位置。
三、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
产品信息
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代码:515900,场内简称:央创ETF,扩位简称:央企创新驱动ETF)是追踪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的ETF产品。该ETF由博时基金发行,旨在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根据Wind,截至2024.12.4,产品规模约37.17亿元。
持有人结构:
机构持有为主
持有人分布方面,该产品以机构持有为主。根据Wind,2020H1至2024H1,该产品机构持有占比在95%以上,2023年以来个人持有比例小幅上升。
跟踪效果:紧密跟踪指数,
跟踪误差较小
跟踪误差方面,自2019.12.18至2024.12.4,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跟踪标的指数的日均跟踪偏离度绝对值为0.02%,年化跟踪误差为0.69%,跟踪效果较好。
风险提示
本文仅对所研究的基金产品情况进行分析,产品的统计情况可能随着时间和市场的变化以及统计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本文仅在合理的假设范围讨论,文中数据均为历史数据,基于模型得到的相关结论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刻画现实环境以及预测未来;本文不作为任何产品的投资建议。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