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ETF: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央企助力能源安全

财富   财经   2024-12-04 09:21   广东  


摘要

Abstract

1.发力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央企助力能源安全央企作为国民经济主导力量承担“压舱石”重任。在“十四五”关键窗口期,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带来能源消费增长的刚性需求,而“双碳”工作又带来能源供给侧改革,使得能源安全战略意义提升。顺应“央企改革”布局,能源保供是底线,低碳转型是方向,央企高质量改革新方向顺应能源安全战略。助力“双碳”目标,央企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支柱力量。
2.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业务涉及绿色能源、化石能源、能源输配等现代能源产业的50只股票,以反映央企现代能源主题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行业分布:成分权重主要集中于公用事业(45.6%)、电力设备(14.6%)与石油石化(12.4%)等能源板块,进一步下沉,电力(45.6%),电网设备(11.9%)等行业权重靠前。前十大重仓股合计权重为53%。市场表现:和沪深300等主要宽基指数相比,央企现代能源指数自2017年以来在具有更高年化收益率的同时,具有相对更低的年化波动率(约为18.17%)、更低的最大回撤(约为33.06%)与更高的年化夏普比率(约为0.24)。

3.能源ETF(561260):工银瑞信基金旗下跟踪央企现代能源指数的ETF产品。基金采取完全复制法,即按照标的指数的成份股的构成及其权重构建指数化投资组合,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


风险提示

本文仅对所研究的基金产品情况进行分析,产品的统计情况可能随着时间和市场的变化以及统计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本文不作为任何产品的投资建议。ETF跟踪偏离和跟踪误差的风险,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指数业绩低于预期的风险等




一、 央企肩扛能源安全:发力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




1.1

央企助力能源安全的三大战略意义



战略意义之一:响应“二十大”号召,央企是维护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确保能源资源安全,央企作为国民经济主导力量承担“压舱石”重任。在“十四五”关键窗口期,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带来能源消费增长的刚性需求,而“双碳”工作又带来能源供给侧改革,使得能源安全战略意义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且相比十九大报告,特别新增国家安全篇幅,其中强调了要确保能源资源安全。央企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在能源安全革命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据国资委数据,央企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一半以上。

战略意义之二:顺应“央企改革”布局,央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
能源保供是底线,低碳转型是方向,央企在能源革命上的成效显著,央企高质量改革新方向顺应能源安全战略,在能源保供和低碳转型上继续发力突围。根据国资委官网数据,从我国能源供应上看,石油对外依存率较高,国内产量中央企贡献大部分油气供应与相当部分的电力、煤炭供应;从绿色低碳转型上看,央企先进高效煤电机组容量占比过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上升。央企改革步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2年5月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央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聚焦短板弱项,意味着央企改革进入重点突围新阶段。绿色低碳转型是央企的重要突围方向之一,能源保供也成为相关央企的主要考核指标,并且实行“一票否决”。

战略意义之三:助力“双碳”目标,央企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支柱力量
在顶层设计及相关政策规划下,央企从三个视角助力“双碳”目标及现代能源体系建设。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化双碳顶层设计,随后我国在政策上持续支持双碳目标完成,2022年1月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及“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央企同样是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的主力军,21年12月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定调央企在推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2

央企做强做优:领航能源保供与绿色低碳转型


1.央企攻坚能源保供的四个“带头”:发行特别债/增产增供/稳价降价/“自上而下”形成合力

第一,央企带头发行能源保供特别债,实现精准助力。2021年央企在能源保供攻坚战中首次运用债券工具。20228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央企对能源保供特别债发债热情较高,发行金额逐步上升。

第二,央企带头增产增供。煤炭油气央企持续加大优质产能释放力度,总体表现处于历史较好水平 ;水风光核等新能源发电央企增加发电量,新能源项目装机保持增长;电网央企加大资源统筹力度,通过签署虚拟电厂合作协议等方式,实现精准、柔性的负荷调节,达到电量的实时供需平衡。
第三,央企带头稳价降价,实现理性回归。在疫情影响、国内供给下降、冬夏用电高峰的影响下,我国煤炭价格出现暴涨现象,央企带头坚持稳价稳市稳预期,(1)能源生产央企发力,如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覆盖,运输企业多装多运,清洁能源企业优化运行。(2)电网央企坚持限电不拉闸,如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全面启动应急机制,加强运行监测和负荷预测。
第四,央企带头形成自上而下的保供合力,实现上下联动。2021年保供攻坚战中,央企迅速在国资委的引导下形成一股合力,且国资委制定红线考核,把保供工作作为相关央企主要考核指标。

2.央企开展绿色低碳转型的五条主线:低碳改造/新能源/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绿色投融机制
国资委发力督促央企在节能降碳领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28月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督促央企全面落实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加大布局新能源和低碳技术,二是推进煤炭等节能减污降碳
“十三五”时期央企已在绿色减碳上颇具成效。根据国资委数据,“十三五”时期央企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十二五”显著下降。聚焦发电机组类型,央企高效煤电机组容量占比已经过半,以水电、风电与光伏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逐步上升。
根据国资委官网公布的26家央企绿色低碳转型案例和绿色发展行动解读,央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共有五个重点方向:
主线一:传统产业低碳改造。包括煤炭、石油、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两高产能,如央企建材行业参评六零示范工厂、绿色工厂。
主线二:布局新能源,推动能源结构优化、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如中广核布局海上风电。
主线三:发展循环经济,如危废资源化、再生金属等。
主线四:攻关绿色低碳技术,如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碳捕集等。
主线五:建立绿色投融机制,如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绿电交易等。



二、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

能源主题代表指数

2.1

指数简介


根据指数编制方案,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简称央企现代能源,由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制定,指数样本主要包含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业务涉及绿色能源、化石能源、能源输配等现代能源产业内的50只股票,以反映央企现代能源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整体上看,央企现代能源指数配置符合“双碳“政策的绿色能源产业龙头,并同步配置符合能源安全战略的化石能源与能源输配产业的标的。

指数基日和基点:

该指数以2016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

样本空间:

由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A股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

(1) 非ST、*ST证券;

(2) 科创板证券和北交所证券:上市时间分别超过一年和两年;

(3) 其他证券:上市时间超过一个季度,除非该证券自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在前 30 位。

选样方法:

首先,剔除样本空间内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位于90%之后的样本。

其次,对于符合可投资性筛选条件的证券,选取属于国资委央企名录,以及实际控制权或第一大股东归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的上市公司债券。

进一步,选取业务涉及绿色能源(风电、光伏、水电、核电、新能源金属材料以及相关专业服务等)、化石能源(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化石能源电力、化石能源机械、化石能源基建业务、化石能源专业服务等)与能源输配(输变电设备、电网及自动化、输配电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技术等)产业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现代能源主题证券。

最后,基于上述筛选出的待选样本,对绿色能源与能源输配行业证券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从高到低排名,分别选取20只与10只证券进入指数;对化石能源产业证券,分别计算其在各领域内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与中证碳中和评价排名,以两个排名的算术平均计算综合排名,选取综合排名前20名进入指数。

加权方式:

基于调整市值(证券价格、调整股本数、权重因子)加权。基于调整股本数计算的市值,指数权重将由权重因子进行调整, 以使化石能源产业中绿色收入占比不高于5%的上市公司证券权重不超过3%,绿色收入占比高于5%但不高于10%的上市公司证券权重不超过5%,其他上市公司证券权重不超过10%,非国务院国资委或国资委下属央企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证券权重不超过3%。

定期调整: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的样本股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调整实施时间分别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股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在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


2.2

指数成分分布


从行业上看,央企现代能源指数成分重点分布于电力、电网等领域。


根据Wind,央企现代能源指数成分共涵盖10个申万一级行业,进一步可细分为16个申万二级行业与24个申万三级行业。

从申万一级行业上看,央企现代能源指数成分权重主要集中于公用事业(45.6%)、电力设备(14.6%)与石油石化(12.4%)等能源板块,合计权重占比达到72.6%。进一步,以申万二级行业作为区分,央企现代能源指数主要分布于电力(45.6%),电网设备(11.9%)等行业,发电与供电企业占比高。下沉到三级行业,水力、核力发电与电网自动化设备行业权重靠前,均超过10%。

对比宽基指数沪深300、中证500和创业板指,根据iFinD,央企现代能源指数相对超配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等行业。



从市值上看,央企现代能源指数的成分股在各市值区间成分股权重分配均匀。


根据Wind,截至11月10日,成分股中,总市值位于100亿元至400亿元间的成分股有21只,大于1000亿元的有15只;流通市值小于400亿元的成分股有40只。权重方面,各市值区间的成分股权重分配均匀,其中流通市值位于100亿元至400亿元间的成分股的合计权重约39.2%,大于1000亿的成分股合计权重约为13%。




上市交易所分布来看,根据Wind,50只成分股中,有36只上市于上交所,14只上市于深交所。



考虑个股层面权重分布,根据Wind,央企现代能源指数的前十大重仓股合计权重为53%。



2.3

指数估值:估值位于历史中枢附近


市净率方面,根据Wind,截至11月10日,该指数的市净率(LF)为1.49倍,位于历史67.32%分位。市盈率(TTM)方面,截至11月10日,该指数的市盈率(TTM)12.82倍,位于历史51.48%分位。

与市场主要宽基指数对比,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具有较低的市盈率;从市净率(LF)上看,沪深300市净率(LF)略低于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外,中证500和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的市净率(LF)相对更高。


2.4

指数业绩:历史业绩相对稳定


根据Wind,截至11月10日,央企现代能源指数2017年后至今收益整体高于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与创业板指等各大板块主要宽基指数,累计年化收益约4.35%。

相较于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与创业板指等各大板块主要宽基指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自2017年以来在具有更高年化收益率的同时,具有相对更低的年化波动率(约为18.17%)、更低的最大回撤(约为33.06%)与更高的年化夏普比率(约为0.24)。


2.5

业绩预期:业绩一致预期整体趋于增长


根据iFinD一致预期数据,获取央企现代能源指数成分股的一致预期每股收益、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数据,并基于成分股权重加权整体每股收益概况,汇总总体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以此代表指数整体情况。

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央企现代能源指数业绩一致预期将维持增长趋势



三、工银瑞信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ETF


3.1

产品介绍


工银瑞信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ETF,场内简称能源ETF(场内交易代码:561260),为工银瑞信基金旗下跟踪央企现代能源指数的ETF产品。基金采取完全复制法,即按照标的指数的成份股及其权重构建指数化投资组合,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


3.2

管理人介绍


工银瑞信拥有公募基金、私募资产管理计划、社保基金境内外委托投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保险资金委托投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金产品等多项产品管理人资格和QDII、QFII、RQFII等多项业务资格。根据官网资料,截至2024年6月30日,工银瑞信(含子公司)旗下管理251只公募基金和多个年金、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总规模约1.9万亿元,养老金管理规模居行业领先。


基金经理史宝珖先生,在管工银瑞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工银瑞信中证创新药ETF等多只被动指数型基金产品。

风险提示

本文仅对所研究的基金产品情况进行分析,产品的统计情况可能随着时间和市场的变化以及统计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本文不作为任何产品的投资建议。ETF跟踪偏离和跟踪误差的风险,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指数业绩低于预期的风险等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定期发布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及观点,欢迎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