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偷走一辆新能源车?
别开玩笑了吧?
我还以为我听错了呢!可就在刚刚结束的“GEEKCON”黑客大会上,这一骇人听闻的“壮举”竟然真实上演了。顶尖黑客仅用区区3分钟,就在现场众目睽睽之下,“顺走”了一辆价值不菲的新能源汽车。
这简直就像变魔术一样令人瞠目结舌!
1.
看似坚不可摧的“高科技堡垒”,为何却如此脆弱?
很多人都觉得,新能源汽车代表着尖端科技,安全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黑客们却轻而易举地撕开了这层安全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其背后赤裸裸的脆弱。他们利用的,就是新能源汽车的车架号。
没错,就是那个印在挡风玻璃前端的一串数字,它就像是汽车的身份证号码一样公开透明。
在黑客的眼中,这无异于汽车已经“一丝不挂”,任人宰割。
通过车架号,他们可以实施近场攻击,读取、操控甚至篡改车主与车辆之间的通信内容。
可以说,我们的新能源爱车在黑客面前,就像一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毫无还手之力。这种“赤身裸体”的感觉,让无数车主瑟瑟发抖,担心哪天自己的座驾也难逃魔掌。
2.
倚仗一张“网络安全”的纸糊盾牌,车企们的麻烦恐怕才刚开始
面对舆论的质疑声浪,那些从来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车企们难免有些手足无措。他们赶紧派出发言人表态:我们有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这只是极端状况下的个例。可这种官方辟谣,听起来更像是在自欺欺人,难掩心虚。
真相是,许多车企根本就没有成熟的网络安全团队,连专门的安全部门都没有。
他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所谓的“风口”上,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防护。
现在好了,等闹出了人命,再去补漏洞恐怕就晚了。
更可怕的是,一旦中央系统被攻破,大批量的车辆将瞬间瘫痪。那时候,高速路上也好,闹市区里也罢,随时都可能发生连环车祸。
到那时,车企们手里的那张所谓“网络安全”的纸糊盾牌,还能挡得住愤怒车主的诉讼索赔吗?
3.
当“车联网”成为一把双刃剑,我们还能指望谁来保护?
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成为了一个行走的智能终端。这把人车关系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境地。一方面,车联网技术让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它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就像周鸿祎所说,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个体黑客,而是来自有组织、有预谋的网络犯罪团伙。一旦他们盯上了某个车企,整个生态都将千疮百孔。但更可悲的是,很多车企压根就没把这当回事。
他们认为自己的系统“没那么容易被攻破”,却忘了,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只有不断拼搏的黑客。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面对这样的局面确实有些无助。我们把生命和安全托付给了一群根本不靠谱的“授车人”,他们却只顾着追逐新概念、圈地盘,把用户当做韭菜一茬一茬薅。
我们能指望谁来守护我们的权益?政府?专家?
还是那些自诩“以用户为中心”的车企?
4.
汽车安全不容儿戏,刻不容缓从严治理刻不容缓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汽车安全绝不是儿戏,必须从严从重,刻不容缓地抓起来。技术在进步,犯罪也在升级。
简单粗暴的物理防盗已经远远不够,必须构筑起完备的网络安全防线。
这不仅需要车企担起主体责任,更需要联合产业伙伴,共同织密这张保护网。
相关法律法规也要紧跟形势,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有力武器。对那些玩忽职守、漏洞百出的失职车企,必须严惩不贷,让他们尝尝代价的苦果。
只有压实各方责任,形成监管合力,才能为广大消费者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作为车主,我们也要提高警惕,学会自我保护。尽量不要过度依赖车机系统,保留机械钥匙等传统控制方式。定期更新系统补丁,不给黑客可乘之机。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给车企,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3分钟偷走一辆车,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每个车主都可能面临的真实危险。在这个智能出行的时代,网络安全必须像生命一样得到尊重和呵护。这不仅仅关乎你我的切身利益,更关乎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
唯有携手共建汽车安全生态,我们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劈波斩浪,驶向远方。
往期回顾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