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为期十天的演讲与辩论学术夏令营结束了,最初是临时起意,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报的名,没想到他收获了5-7年级原创演讲组的季军。他还特别强调,不是人人有份,一二三等奖都只各评选一名,言下之意就是自己确实是有点实力的。
本来老师要留他参加WSDA的原创演讲国赛,因为他晋级了,但是突如其来的赛事和我们家原本的计划起了冲突,我和老李都不能陪他,虽然弟弟超级想去,最终还是决定下次再战。
其实这不是弟弟第一次进国赛了,23年5月的时候,他就在WSDA的演讲与辩论小学生组里拿过三等奖。
当时也是可以打国赛的,不过那时的他,信心严重不足,选择了放弃。
我们送弟弟去学辩论的初衷比较简单,就是觉得他老是耍嘴皮子,那不如干脆去学辩论吧,把嘴皮子功夫用到正途上,而且又可以锻炼他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
但是弟弟打辩论,主要得益于他本身英文口头表达能力好,叭叭能讲,至于能不能讲到点子上就不好说了。他辩论的时候我旁听过两次,感觉就是隔靴搔痒,打不到人家的痛点上。
所以那个三等奖已经是他的辩论天花板了,也由此大大挫败了他的自信心,遇到对手,尤其是女生,还没开始内心其实已经认怂。
我有仔细分析过这其中的原因,第一是,我觉得他整体的逻辑思维还没有建构好;第二是他还没有学会“倾听”,倾听分两种,一种是听对方的矛盾和漏洞,俗称“杠”,还有一种倾听,是听值得自己思考的那些点,内化为己用。
还有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打辩论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用于随时提取。
弟弟就是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空有一番胜负欲,只能浮于表面抓去人家字面上的毛病,毫无营养地耍嘴皮子。
有一次我在和他讨论一个辩题,他抛出一个观点,并且很得意地告诉我他准备这么辩,然后叭叭说了一大堆,就是打不到点子上。
我说,其实这种情况很简单,你只要举一个例子,证明对方辩手所说的,在某些情况下不成立,那么这个观点也就不成立,因为是有特定条件的。弟弟似懂非懂地看着我。
我记得在我们大学的时候,演讲辩论这门课是开在逻辑课程之后的,其实只要学过逻辑,辩论起来思路就会非常清晰,包括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辩友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转移话题、因果倒置、强加因果、类比不当,还有最好用的——混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但是弟弟根本还没接触过这些,这样下去只能练就一身杠精的本领。
所以我后来果断停了他的辩论课,不再继续了。我和他沟通过这个问题,他也说,自己辩论时总感觉有力使不出,我建议他,那就先从学习演讲开始。
弟弟之前读的国际双语学校,六年级就开设了演讲与辩论课程,他因为英语水平在校内算不得拔尖,所以被分到了基础班,后来又经过一波三折转入了speech and debate快班,于是就有了很多演讲的机会。
虽然刚开始演讲成绩有点拖后腿,但弟弟整个人又恢复了那种自信心,并且还写出了全班老师认为最好的一篇演讲稿。
所谓原创演讲,除了学习演讲的肢体语言、语速语调、目光交流等等演讲技巧,我更看重的,就是整篇演讲稿的写作。孩子要先从一篇演讲稿的架构开始,学习怎么立观点、怎么论述、怎么举例。因为是全英文的写作,所以对孩子的英文能力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近给大多搜集日本留学的一些信息时,我也发现,日本顶级的国立大学除了看留考成绩,无一例外还要看面试。
曾经还听一位日本留学生分享自己毕业后的求职经历,她毕业于日本顶级私立大学庆应大学,这所学校最看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论述能力,所以他们的毕业生在求职面试环节都是轻松应对,offer拿到手软。
不得不承认,学过演讲的孩子在面试环节简直秒杀!
但话又说回来,我并不是想表达“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要从演讲开始”,其实真的也分孩子,比如有的孩子喜欢高尔夫带来的运动松弛感,有的孩子则喜欢激烈冲撞的篮球足球。
前段时间和好久未见的闺蜜雯子见面,她家大儿子就一直在打辩论,他非常享受,他们打的是类似于英国议会制辩论,四人小组分工合作,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压迫感比弟弟之前打的一对一辩论要小很多。
所以想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更适合学演讲还是辩论,家长们最重要的还是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正如前面所说,演讲是单向的,主要是学会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想法,用语言技巧和魅力去打动观众;而辩论是双向的,需要孩子有较好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能力和足够的知识储备。
家长们可以先在家里有意识地“测试”一下,搞清楚孩子喜欢什么、更适合什么。比如:
看看tedx青少年演讲视频,还有奇葩说这样观点类的节目;
平时餐桌上、散步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下热点新闻,鼓励孩子开放性思考,从多角度去分析这件事;
孩子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的时候,家长不要直接说“行”或者“不行”,让孩子自己陈述理由、耐心倾听、充分讨论……
另外就是,如果自己城市里有相关主题的营地活动,可以让孩子去参加一下。反正对我来说,参加这次训练营对弟弟帮助挺大的,之后有这种营我都打算让他去参加,他自己也说,明年他还要参加寒假营。
平日里学校如果有演讲课或者演讲比赛,也可以让孩子积极参与。就像弟弟说的,虽然每一次上台都会紧张,但都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毕竟任何领域,天赋和兴趣都只能只占一部分,真正的能力和成绩,都是在一次次锻炼中磨出来的。
姐妹们还有什么好的经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呀~祝周末愉快
-END-
杯子控必入的GERM水杯又来上大分!
多妈超爱的自用款
撞上奥运冠军潘展乐同款
绝美多巴胺渐变色
点亮出行好心情~
食品级Tritan材质
耐冷耐热入口安心
700ml大容量满足一天畅饮
双饮口设计可吸可吨
随心畅享饮水快乐!
进入品牌专场即享全场限时机制
共同为奥运健儿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