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动态 | 老牛二十年:共铸过往 共建未来

民生   2024-12-30 18:42   北京  

导语:

2004年12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机构老牛基金会成立,踏上了公益慈善之路。

2024年12月28日,老牛基金会“二十周岁”生日之际,让我们一起聆听雷永胜理事长讲述这一路上的经历与感悟......



雷永胜

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终身荣誉理事


这里,我还是要“俗套”一下,用一句“老话”开场: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老牛基金会自2004年底成立以来,如今已然迈进了第二十个年头。


二十年公益慈善之路,每一步都离不开我们自身的坚守与耕耘,更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与帮助。“感谢的话”还是要说在前面:在此,我代表老牛基金会创始人牛根生先生、创始家族及基金会全体员工,向多年来一直关怀我们的各级领导、肝胆相照的行业同仁、同舟共济的合作伙伴,致以衷心的感谢!

当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还要感谢自基金会成立以来,先后6届理事会、40位理事、4位监事,5位理事长、2位秘书长,感谢你们对创始人捐赠初衷的理解、对机构合规运营的指导和监督、对各项工作的专业支持与密切配合。我还要感谢创始人及家族对我的信任与支持,感谢员工们对我的理解与包容,感谢志愿者们对公益慈善的热情与奉献。


无论是十周年之时,还是二十周年之际,但凡谈及过往,总让我想起初创时的情景。基金会成立之初,我与牛先生一同站在国际视角、放眼全球,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取经/求索,边认真走访、边虚心学习、边仔细研究,希望能够汲取一些国际化的慈善理念、治理机制、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为“中国式现代慈善家族基金会”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多助益。


二十年来,老牛从早期向“中字头”慈善组织/机构学着做慈善、跟着做项目;到在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行业推动、救灾帮困等多个领域进行探索、尝试,寻找适合自身持续发力的业务方向;再到战略聚焦、领域聚焦、项目再聚焦,形成了目前以生态修复、湿地保护、儿童探索博物馆教育、行业人才培养等旗舰项目为主要载体的“3.0业务板块”,并尝试着通过“资源+品牌”双轮驱动,与伙伴们一道推动行业的“有效”发展。

二十年来,我们与伙伴相互扶持,与行业相伴成长,见证了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事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如今,慈善事业迈入了法制化、专业化、系统化、创新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老牛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非公募基金会之一、第一家现代慈善家族基金会,也在持续推动行业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诠释着自身的行业角色、定位与社会价值。

二十年来,我们累计与国内外202家机构、组织合作,开展了325个公益慈善项目,遍及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丹麦、尼泊尔、非洲等地,公益支出总额17.20亿元,撬动合作资金18.77亿元,项目受益人数近千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行业推动领域与 52 家伙伴开展了 93个项目——这一块占了我们公益总支出的四分之一,对于我们这种“草根”来讲,也算得上是为行业“倾力奉献”了。

二十年来历经种种,有一些事为人所知,也有一些事不为人知——诸如:被“有争议”交税,业内普遍认为应该免税,但税务系统认为应该交税;呼和浩特市老牛儿童探索馆从调研、立项、签署协议、动工建设、落成运行,前后历经整整“八年”时间;十多年的老牛碳汇林,被地方工程项目占用、毁林13亩......在一路开拓、探索、进取的过程中,我们欣喜过、激动过、苦恼过、沮丧过、迷茫过、徘徊过、无奈过乃至失败过......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在创始家族与工作团队的互相依存、彼此配合、不断努力下,坚持着走了下来,走出了一条路,一路走到了今天。而今可喜地看到,我们发展成为一家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5A级基金会;尤其是在档案管理方面,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工作测评一级单位”且被呼和浩特市市志-档案志(1986-2015)收录,被行业同仁誉为“学习典范”;二十年来,基金会接待访客数百批次、数千人次。更让人欣慰的是,我们的经历及其价值被世界顶级专业研究机构发现并挖掘,有幸收录到清华大学、哈佛大学以及一些业内研究机构的“案例库”中。老牛二十年的历程,既是自我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也镌刻着老牛与伙伴们携手并进、风雨同行的“共同记忆”;同时,这段历程也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实证性案例”,在很多维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老牛基金会背后没有家族企业持续支持,创始人也是“一次性”完成捐赠,因此,慈善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一直“悬在头顶”,需要不断“赚钱”才能支撑机构的发展。过去这二十年,前半段搭上了经济增长的快车,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后半段,特别是自疫情以来,伴随经济增速放缓、民营企业效益下滑,投资收益严重不及预期——基金会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基金会成立之初,创始人牛根生先生曾许下“百年蒙牛  千年基金”的愿望。无论我们将来能走多远,过往这二十年都是永不磨灭的印记/记忆。目前,我们在慈善资金可持续性与机构角色定位方面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有做出各种选择的勇气和担当。我们有信心面对困难、迎接未来。


接下来,我们将汲取二十年的经验教训,联合更多业界同仁,在专注的领域内精耕细作的同时,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让公益更精彩、生活更美好、社会更文明。

-END -


联系我们:

与中国公益研究院合作交流请扫描二维码或留言

微信号:lijing1467

微博号:中国公益研究院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戴正

文章来源:老牛基金会

中国公益研究院
促进公益行业建立新型知识生产方式,推动中国现代慈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