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遇见,都是为了激发我们升级
情感
2024-09-30 22:09
山东
也经常会在跟朋友交流时被触动:哦,那件事还可以这样想……还经常在遇到某个人、某件事时有感:要向人家学习啊(或千万不要做那样的人)……前两天发的文章里有一张我家厨房的图片,有朋友留言说“厨房很干净,怎么做到的”。应该是有一年去汪老师家”参观“,同事问汪老师“是不是不做饭啊?厨房怎么这么干净?”她家厨柜台面是实木的,厨房像样板间一样干净。汪老师说:很简单,一边做饭,一边趁热随时随手就打扫了。我应该就是从那次开始,学到的。炒菜做饭,如果不马上清理,灶台肯定会有溅出的油点,以后就很难清理干净。随时随手打扫,每次做饭都清理干净,厨房就能保持得像刚装修时一样。我们一生中所有遇见的人和事,都是为了激发我们升级吧。我是慢慢地学会生活的。跟书籍跟朋友跟同事跟领导……跟所有遇到的人和事。昨天上午,和我妹一起陪我妈去医院换药。她开车,接了我爸妈和我一起。考虑到医院不好停车,在家里就规划好了:到了医院,若没有停车位,她就把车暂时停在住院楼前,扶我妈下车,我上楼去推轮椅,我爸陪我妈在楼下等,她找地方停车。所以,即便是去医院换药这件小事,也得三个人陪同才比较稳妥。我妈在换药室等医护给换药,我跑到她住过的病房看了一眼。8床大嫂还在。另外两张床,我妈和齐老太住过的,是空的。一见面很高兴。大嫂说她今天就出院,已经办理完出院手续了,还说谢谢我去看她。夫妻俩都和和气气的,开口说话就带着笑。不指责,不内耗。跟9床齐老太家鲜明对比。我妈出院前的那晚,8床大嫂当小学老师的女儿陪床。次日,大嫂老公带早餐到医院“换班”,放下饭盒,才想起忘了带馒头。母女俩都没有说他“忘事精”、“你中什么用啊”……一类的话。我就想,换了我自己,可能指责、抱怨的话,习惯性地就脱口而出了,哪怕是开玩笑。如果是我忘了事,大概率也会受到如此的指责和抱怨。今天在家里说起8床大嫂,才听我妹妹说大嫂的老公也是个老师。“教师之家”。中午请家里的三个小孩出去吃了顿饭。春节假期都没凑齐的小孩,一个在济南工作,一个在北京实习,一个在南宁读书,终于在国庆假期凑在了一起。我很讨厌他的一点(不止这一点)就是:出门不打招呼。回到家,虽然不必像日本人那样说一句“我回来了”,出门去干嘛至少讲一声吧?交待一下:“我去取快递”,“我下楼一趟”……一声不吭,人就不见了,明明我还在厨房给你做饭,你也知道,饭马上就好。我们老家人把这种情形称作”一个屁不放“,可见是有情绪在里面的。我打他两个手机号,手机在家没拿,可见没走远。但是,饭都做好了,不吃就凉了,你干嘛去了?家里有人,我出门下楼去干嘛都会跟他们讲一声:我去游泳了哈,我去拿快递,我去她姥姥家一趟,我去扔垃圾,我去超市……我妈住院期间,有天晚上我要去鞋吧拿洗好的鞋子。来回大概需要半小时。我跟我妈说我要出去一趟,来回需要的时间,并且扶她去了洗手间,确保“无事”才离开的。可是,我若要求他也这样,是不是在”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我是不是还在想“改变他”?拎着个桶,说下去洗了洗车。搁以前,我肯定又是一顿劈头盖脸,嫌弃他“一声不吭”(然而无效)。却忽视了他去干活的另一个事实。一个人永远无法改变另外一个人。除非ta自己有改变的意愿。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无论对方改不改变,都不影响自己。道理我早就知道,事到临头难免还是想按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今天,我没说负面的话。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遇见大嫂这样一家人,看到了对照系,觉得自己需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