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city walk都有收获
情感
2024-10-07 22:18
山东
主要是小曦同学次日要飞北京,我也整整俩月没回青岛的家了,不知道是不是“毛包”。院子里杂草丛生,屋子里很多东西因为潮湿长毛也说不定。青岛去北京现在通常都乘高铁,为啥坐飞机?一是她用积分兑换的机票,二是她租的房子离首都机场比高铁站更近。回到青岛,朋友说想去崂山,找个民宿住两晚。一想假期还没结束,肯定哪哪还都是人人人,先是怕了。后来我建议:咱就青岛老城区,名人文化街区,city walk一下。康有为故居始建于1899年,是青岛出现最早的德国建筑之一。原为德占时期总督府所建官方住宅,“取德国乡村别墅风格,局部吸纳中国元素。”最近几年,几乎每个秋天都会去一趟康有为故居。为的是看看那棵据说是康有为手植的银杏树,在落叶纷飞的季节,有怎样的一树金黄。在银杏树下的休闲椅上发会儿呆,难免就会感慨一个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就死在眼前这栋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房子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现在,门口多了道闸机,扫码登记方可进入。有次我探访闻一多故居,跟着导航走来走去,显示就在附近,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后来才意识到,应该是在海洋大学校园里面。我大摇大摆走进海洋大学,根本无人问津。果然很顺利地找到了那栋长满了爬墙虎的房子,房子前面有闻一多的花岗岩(也许是汉白玉)雕像。这次走走停停又经过海洋大学,门口聚集了一群人,也许是旅行团,看到有个人跟保安争执了起来,不知是不是因为进校门受阻……可能很多人都忘了,大学校门以前是开放的,是不需要预约的。一声令下,180度大拐弯,或者直接掉头。就像疫情结束,就像股市。虽然到康有为故居很多次了,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或者是新的认知。提到青岛,好像她的slogn就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我在朋友圈发了张在小鱼山上拍的照片,有朋友说“很青岛”,因为有红瓦绿树。这次重访康有为故居,看到一张书法的拓片,才恍然大悟:哦,原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康有为的原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中国第一。也不知道我以前是怎样的走马观花。他深刻洞察了近代公共博物馆在传承文明、开启民智方面的卓越功用,呼吁大力保护古物。在《大同书》和《实理公法全书》对博物馆的公共性进行了阐释,《上海强学会章程》则将“开博物院”列入其变革要略。一百年后的现在,我们终于能在各地免费参观博物馆了。也可见在他的时代,康有为的认知有多么超前。在康有为逃亡的十六年时间里,他游遍四洲,历经三十一个国家,行程六十万里。真的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这次,还看到故居的资料中有一张图片,康有为十九岁时第一次游历香港,“眼界为之一开,尤对西人之治国法度印象颇为深刻……”我读到这段,再次想起那句台词,“你都没观过世界,哪来的世界观?”他在《意大利游记》中将罗马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进行比较,认为罗马宫室不如中国秦汉时,但中国保存古物不如罗马。中国古建筑大都是木结构而不是石头所砌,容易失火,导致“中国文明,不得追埃及、印度、雅典、罗马之后,真可愤也。”
我第一次听到中国和欧洲的古建筑是木和石的差别,是听一个西班牙导游所讲。没想到,康有为早有结论。康有为25岁时(1883年),就在家乡发起成立“不缠足会”,撰写《戒缠足文》。我好奇,回来搜索了关于禁止缠足发生在何时。若不是有这样的改变,或许我妈、甚至是我都将是“裹小脚”的一代。我姑姥姥(我妈的姑)比我妈大13岁,小时候还缠了脚,后来放开,成了“解放脚”。禁止缠足的法令是在1912年3月11日由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当时,孙中山下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并将其视为除旧布新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个命令标志着官方正式开始从法律层面禁止这一习俗。尽管如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缠足的陋习仍然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7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禁止妇女缠足的指示》,经过数年的努力,才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杜绝了这一千年陋习。因此,可以说制度上的禁止始于1912年,而全面实施和彻底禁绝则发生在1950年后。戊戌变法失败后抛家弃子去国外,编造谎言、号称光绪帝下密诏让他募集资金解救自己,对国外华人号称“保皇派”大肆敛财,实则是假的,光绪帝下密诏的不是他。路过瑞典,喜欢那里的风光,就买了一个岛。瑞典王室为了感谢他把他画进了政府大楼的“金色大厅”壁画上。最被诟病的是:一生倡导一夫一妻制,却娶了六个老婆,且几乎都是未满二十进门。一生倡导人人平等,自己却有很多仆人,其中一任姨太太就是在日本时的女仆人。每个大人物都可能饱受争议。不能免俗。还有,上次我怎么没注意他的收藏品,除了埃及的三角镜,还有一尊哥伦布石膏像?康有为故居二楼远眺,能看见大海。想来在他居住的一百年前,还没有围城前面的建筑,所以他在至友人信中说““屋虽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绿波,仅距百步。”围城外是文登路小学。每次路过,我都会想:这是青岛最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