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政协开展“千站千室万名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活动。文史委成立了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界别委员工作室,确定了工作室负责人和联络员。文史委联系委员40名,入驻并开展活动的以市直单位的10名界别委员为主,联系界别群众100余名。注重把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作为工作室的重要职能,突出“联系谁”“联什么”“怎么联”,注重“联得上”“联得好”“联得实”,积极发挥文化艺术界别和新闻出版界别委员联系、宣传、服务群众的独特优势,创新思路举措,丰富活动内容,按照管理制度化、活动规范化、成效最大化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活动,发挥了委员联系一届、团结一片、引领一方的乘数效应,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是2024年10月14日在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常家河镇的“山楂小镇”拍摄的山楂园。(新华社记者 吕帅/摄)
一是聚焦思想政治引领,抓学习聚共识。采取“线上+线下”方式,依托组建的联系委员微信群不定期推送相关学习内容,利用“委员讲堂”组织委员和界别群众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政协业务等内容,引导和帮助界别群众增进对重要政策、重点工作、重大举措的理解认同。同时将委员学习与谈心接待、“书香政协”建设、读书分享等活动有机结合,努力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行动自觉。委员们深入工作室和指导的临洮县部分乡村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书画家创作了一批主题书画作品,组织文艺、戏曲和曲艺工作者创排主题文艺作品,用文化的力量凝心铸魂,推动全会精神在陇中大地落地生根,凝聚了思想共识、汇聚了发展力量。
二是聚焦发挥界别优势,抓活动展风采。落实委员活动轮值召集人制度,突出界别特色精心策划设计,采取就地举办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活动有形有效,先后组织开展了“共绘同心圆·奋进新征程”书画创作交流、“看定西、知定西、说定西”经典诵读、“迎七一、唱红歌、感党恩”、“赓续历史文脉,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暨“委员服务界别群众”、“文化下乡送春联”等富有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得到委员和群众的好评。坚持把活动开展与专委会接待委员、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相结合,书画家们深入福台中学、陇西检察院、漳县马泉乡、元古堆村等地开展送书画进基层活动,深入农村开展“送春联”活动;文艺和曲艺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演出,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聚焦践行履职为民,抓成果优服务。组织委员走进基层、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帮办实事,开展“五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单位、进联系户)走访慰问、扶贫济困、捐资助学、“送文史资料进乡村、进学校、进图书馆”、义写义画进农村等活动。有的委员捐款捐物,为漳县东泉乡直沟小学添置助学物资;有的委员不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公益书法讲坛”;有的委员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为村民义写义画作品200多幅,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针对群众学习书画愿望强烈的情况,委员工作室每周三、周四组织联系委员中的书画家和所联系的界别人士为基层书画爱好者开展公益书画创作培训,一年多时间有近百名学员接受了专业培训,邀请专业人员举办了歌唱、舞蹈、太极拳与健身等公益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员授课,让委员接地气、群众得实惠,用高质量的履职成效,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担当作为。围绕党政关切、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堵点以及文化建设方面的难点,组织委员开展小切口、微调研、微协商,助力打造“陇中新风尚·有事好商量”协商品牌,联系委员上报提案27件、社情民意信息14条,推动问题解决。先后以“传承发展非遗技艺”“建言职业教育,助力高质量发展”“从优化机制入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等为主题开展微协商、委员接待日等活动。2024年3月,组织委员与群众代表面对面交流,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定西非遗传承发展与文旅部门和非遗传承人探讨协商,形成社情民意信息,推动解决非遗传承发展中的难题。
四是聚焦规范管理运行,抓机制激活力。按照市政协印发的《关于市政协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委员联系管理的意见》精神,建立了分管副主席亲自督导、文史委主抓、工作室负责人总负责、委员及界别群众齐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及时调整并更新联系委员微信交流群,建立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信息库。按照“五有”标准(有场地、有标识、有制度、有档案、有成果)抓规范促提升,建立健全了工作室职责、工作制度以及委员接待日、委员讲堂、主题界别活动、走访联系群众等联系界别群众制度,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悬挂了政协会徽和市政协协商品牌标识,并配置了电视,建立了读书角。通过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加强联系委员管理服务,以组织委员学习、督促委员履职、开展委员活动、加强委员联系为主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落实,建立清单式管理,推动活动常态化开展。委员与各自联系的重点群众代表建立线上联系群,每年主动联系都不少于4次。引导委员主动履职,积极参与全国十四城市政协书画交流活动、市政协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市政协“助力文化强市”委员培训班,热心提供“三亲”史料,助力文史资料征编,书写“四个一”委员作业,落实“积分制”日常考核,充分调动了委员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委员工作室为政协委员搭建了履职新平台及联系服务群众“连心桥”,进一步激发了委员履职活力,打通了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小阵地”释放了“大能量”,发挥了“大作用”。
作者:王倩珍
甘肃省定西市政协
文化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马 欣
校对:蒲水涵
审核:史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