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协商平台搭建到最需要的地方——四川省绵竹市政协升级“院坝协商”精准释放专门协商机构潜能效能

时事   2025-02-05 11:25   北京  





近年来,绵竹市政协进一步总结完善“有事来协商·院坝协商”平台建设工作经验,打造“院坝协商”升级版,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实现了人民政协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作为。




自2019年8月绵竹市成为四川省政协“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试点县(市)以来,绵竹市政协以“院坝协商”为抓手,搭平台、建机制、立规则,在群众身边开展一系列富有“泥土味”的小微协商,创建了具有绵竹特色的“院坝协商”品牌。

近年来,绵竹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总结完善“有事来协商·院坝协商”平台建设工作经验,在党委最关切的地方、企业最集中的地方、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设立“同心系列”协商平台等,打造“院坝协商”升级版,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实现了人民政协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作为。

航拍四川绵竹与龙门山脉 (视觉中国/图)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在升级打造“院坝协商”的过程中,绵竹市政协牢牢把握政协组织的鲜明政治属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由市政协党组书记带头,党组班子成员深入各基层协商平台讲授专题党课,把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转化为全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的思想共识和统一行动,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2024年市政协选取发展需要和群众关切的高品质宜居城市建设作为调研课题,引导委员实事求是地搞好调查研究,用心用情地提出建议,形成了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

二是严格落实“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工作机制。邀请各部门熟悉政策或者本领域的业务精英、政协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各行业中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骨干等,成立了政协协商民主专家人才库。由分管副主席联系指导、委员分组下沉、人才库成员适时参与,使协商更有动力、有活力、有生命力。

三是打造委员读书点,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推动广大委员在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明方向、聚共识、强本领、显担当,以书香促履职。以绵竹图书馆、有事来协商议事平台、委员工作室为载体搭建了“同心书房”“村民书房”等读书阵地,为政协委员和群众开展读书学习提供场地和资源,由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指导各委室、各党派、各界别开展活动;依托政协微信公众号和委员微信群建起线上读书交流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读书+履职”等形式,努力把读书的收获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硬本领,在书香浸润中汇聚起同心同行的政协力量。

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市政协始终坚持把密切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作为委员履行职责的重中之重和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

一是建立完善联系委员、联系群众制度,按照委员所长所愿,科学配搭,网格化推动政协委员到基层一线、到群众身边履职。从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入手,相继修订完善和研究出台《党的工作对委员全覆盖工作方案》等制度性文件,深入推进专委会联系界别、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明确任务要求、工作方式、服务保障等。

二是引导委员以问题为导向,定期开展联系群众活动,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具备的知识、专业、资源等特长优势,深入了解界别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所思所想所盼,围绕乡村民宿抱团发展、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沿街摊贩秩序整治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在解疑释惑、增进共识中助力问题解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协就在身边、委员就在身边。

三是将界别群众意见较为集中的问题,及时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大会发言等形式,向党委政府反映。市政协依托各基层小微协商平台收集提交涵盖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社情民意信息71条,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新征程上,绵竹市政协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依托人民政协的平台优势和功能优势,把界别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问题作为履行职能的重点,持续跟进,常抓不懈,以实际行动积极作为、发挥作用,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作者:肖 静

四川省绵竹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编辑:吴   茵

校对:焦   晴

审核:史慧玲

来源:《中国政协》2025年第1期


来稿指南


中国政协杂志
立足政协,服务统战,面向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