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不散!这场三地乡亲们的座谈会持续了二十余年

时事   2025-02-06 11:31   北京  





“深珠座谈会”由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亲自创立,经过二十余年的赓续发展,已成为团结凝聚闽籍港澳乡亲的重要平台和闽港澳交流合作的响亮品牌,架起闽港澳间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南国的冬日,绿意盎然,温暖如春。

2024年11月24日至25日,福建省政协办公厅和省委统战部主办的港澳地区闽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海联会常务理事座谈会(简称“深珠座谈会”)在深圳、珠海召开。

“深珠座谈会”由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亲自创立,经过二十余年的赓续发展,已成为团结凝聚闽籍港澳乡亲的重要平台和闽港澳交流合作的响亮品牌,架起闽港澳间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在深圳、珠海两地会场内,香港、澳门闽籍代表人士齐聚一堂,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聚共识汇合力”主题交流发言,贡献智慧力量。

2024年11月24日至25日,由福建省政协办公厅和省委统战部主办的港澳地区闽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海联会常务理事座谈会(简称“深珠座谈会”)在深圳、珠海召开。(图源:“福建政协”微信公众号)

助推福建高质量发展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构建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创新。”全国政协委员施清流从香港鼓励创新的机制举措中获得启发,他建议,借鉴香港特区政府innoHK研发平台和建立科创母基金做法,制订政策鼓励港澳闽籍乡亲参与福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特别是在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福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让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对接产业所需,做好成果转化的工作。

全国政协常委姚志胜表示,香港多所高校的科创成果丰硕,接轨国际,不少却因与产业需求脱节、成熟度不高、本地市场体量不大等,未能良好转化。为此,姚志胜建议,香港和福建要促进两地产、学、研三大板块深度融合,为香港高校与福建民企提供更好的对接平台和管道,结合香港不同高校科研能力和福建民企制造能力,发挥各自所长,推进科技成果持续转化,在市场落地应用。

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市场与投资的支持,要利用好港澳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优势。

福建省政协委员李子建在发言中提到,福建省商务厅派团参与了2024年10月举办的第29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该展会已发展成为澳门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经贸盛事,福建省商务厅已经连续18年派团参与,但参与企业数量还有提升和优化空间。据此,李子建建议闽澳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更多的福建新兴产业企业走出福建,在澳门这一国际舞台寻找更多的商机和投资,争取并船出海,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土壤。

促进人才交流培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2024年2月,香港闽籍青年代表团一行来闽交流,访问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华侨大学,就人才交流学习、深化互学共建等方面进行座谈。

这是福建与港澳地区间开展交流学习活动的生动写照。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以高校为平台,推进闽港澳间的交流学习与资源共享,对培养好助力福建发展建设的人才队伍有着积极作用。

施清流建议,依托港澳闽籍乡亲的资源优势,通过闽港国际课程合作、双学位项目等方式,加强福建与港澳地区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的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福建省政协常委蔡建四也认为,福建和香港在教育资源上各有优势,两地可以通过合作办学、学术交流、学生互访等方式,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加强人力资源的交流互通,同样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许明金了解到,香港特区政府已向中央政府提出进一步优化内地居民来港旅游签注的请求,包括恢复深圳“一签多行”个人游签注及扩大“一周一行”个人游签注政策试点城市范围等,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将积极研究加速推进。

签注机制的完善,能够为两岸间的人才往来提供便利。香港有120多万闽籍乡亲,约占香港总人口的六分之一。由此,许明金建议,在签注方面,福建也应当向中央政府申请纳入“一签多行”个人签注,有利于加强人员流动,让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联系更加紧密。

助力“两岸一家亲”

福建是发展两岸关系的前沿地带,在对台工作全局中具有独特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进行考察调研时提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香港与澳门应当如何助力福建开展对台工作,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献计出力?

全国政协常委吴良好建议,用好香港国际化优势,面向世界讲好两岸融合发展的故事,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广泛争取国际社会对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理解和支持。

“鼓励澳门青年当好‘宣传官’角色。”福建省政协委员吕博文表示,澳门青年要对国家有信心,对外要讲好中国故事、澳门“一国两制”故事,特别对台湾青年同胞以及海外青年侨胞,要让他们了解到祖国在经济、扶贫、科技、人权事业方面的发展成就,为两岸和平统一、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贡献青年力量。

交流促进了解,了解有助于认同。全国政协常委张宗真强调了加强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主张通过闽港澳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和感情。在他看来,开展台港澳青年历史文化研习营等活动,让台胞走进街巷、社区,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大陆,帮助台胞了解福建的发展,有助于消除隔阂,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民间组织能团结凝聚人心,是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福建省政协委员黄清钞指出,闽台隔海相望,文化关系极为密切,两岸民间有众多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信俗文化。他建议,“通过福建民间人士在香港建立的相关宗教文化社团组织,发挥同宗同源的血脉关系,共同深化和开展两岸信俗文化交流,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两岸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闽籍乡亲们走出福建,在香港、澳门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些足迹紧密交错,织就地缘与乡情的纽带,架起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会上,闽籍乡亲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言献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贡献力量。



原标题:共架“连心桥”

——港澳地区闽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福建省海联会常务理事座谈会侧记》

校对:蒲水涵

审核:史慧玲

来源:《中国政协》2025年第1期


来稿指南


中国政协杂志
立足政协,服务统战,面向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