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采撷(二十一)

时事   2025-02-02 21:39   北京  


编者按:十四届全国政协坚持把服从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履职重点。仅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广大政协委员就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问题提出大量富有价值的提案。本刊摘登部分提案,敬请关注。


01

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领域法治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许礼进)

案由: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攻关,需要与时俱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实践中,法治建设不断完善,虽有司法保护创新举措,但在适应科技创新的新发展新变化方面缺乏前瞻性、协同性、周延性、精准性,在服务保障上稍显滞后。


建议:加强前瞻性研究,完善科技创新领域立法工作。从国家层面积极开展涉机器人有关法律理论研究和立法调研,加快推动建立一套符合人类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机器人伦理规范。加强协同合作,完善科技创新领域执法机制。建立部门、地方协同机制实施科技法律,明确法律贯彻落实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动构建上下贯通、统一衔接的工作机制。建立地方党委、执法司法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全方位参与的新型高效沟通体系,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加强周延性服务,完善科技创新领域司法保障。持续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加大恶意诉讼惩罚力度,关注新技术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大对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和创新主体的司法保护力度,增加企业创新底气。营造精准性普法,完善科技创新领域守法氛围。相关执法司法部门应强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对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体采取定制化普法宣传教育,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全民参与度,凝聚共识,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02

优化评审环节机制 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杜海峰)

案由:目前,基金项目、人才职称、奖项等申报和相关评审过程仍较为烦琐,资源浪费严重。有些评审实践过程还存在公平性和透明性的质疑,直接影响了评审的效果和科技管理目标的达成,也影响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热情。


建议:优化评审流程设置。出台全国范围内“原则上不答辩”的评审指导意见,优化评审流程,通过扩大通讯评审专家数量和类型,科学设置结果统计权重,直接给出评审结果。探索建立国家统一的科研人员科技成果库。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在国家层面定期收集科研人员的相关成果和学术动态,以科研人员所在单位为主体,定期更新和维护,特别是加强对真实性的审核。完善学术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学术项目评审指标应涵盖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等多个方面。加强专家库动态调整。按照规范的遴选制度定期动态调整相应专家库,同时及时更新专家研究专长等信息,保证学术项目和评审专家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加强专家回避机制建设,以确保学术项目的公平性,构建高质量的评审专家库。加强评审结果监督。让所有评审专家明确评审原则和基本导向要求,对主观指标给出简要的评价依据。建立评审意见反馈制度,及时向申请者提供评审意见,并对有明显争议意见提出质疑和申诉,如果经相关机构认可,再次参评可考虑按规定免除相关环节。


03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葛会波)

案由: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但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城乡要素流通不畅、建设质量需提升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建议:一是加快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建立和美乡村建设推进机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特色产业提质等专项行动,完善项目遴选入库机制,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设立和美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用活用好债券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探索支农资金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建立和美乡村建设基金等政策。充分发挥市场运作机制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帮助农村盘活闲置资产资源。三是突出示范引领。将和美乡村示范创建作为稳定工作载体,每年评定一批示范村进行表彰奖励,分类梳理典型案例,搭建和美乡村成果展示平台、多方合作平台和全民互动平台。四是强化分类管理。优化县城村镇体系布局,科学划分村庄类型,明确发展定位,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分别确定不同类别建设标准,让每个村选择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和路径。


04

加快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工作 更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

案由:数据知识产权是围绕数据要素建构的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目前存在着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数量少、质押融资规模小,多元主体协作推进成效不显著,跨区域合作交流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建议:扩大企业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规模。省市区三级联动,加大数据知识产权工作宣讲力度。由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牵头,为本地数据企业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申请登记、运用等专项培训服务。鼓励数据企业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运用实践,遴选省级和市级示范企业并给予专项支持。加强数据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登记服务培训,提高机构服务企业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运用的能力。提升数据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能力。开展数据企业融资需求调研,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指导和服务。推进企业数据知识产权融资便利化。指导企业通过区域数据交易平台等,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的市场化交易转让,释放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加快数据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探索实践,为数据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手段。健全数据知识产权多元协同机制。加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协同。推进数据知识产权的行政与司法协同保护以及登记证书在司法审判、法律监督中的运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加强研究与实践协同。深化数据知识产权区域交流合作。发挥知识产权国际峰会作用。打造长三角数据知识产权高端论坛。指导高校、数据企业、服务机构组建数据知识产权联盟,促进数据产品的跨区域流通交易和数据知识产权运用创新。


提案采撷(一)

提案采撷(二)

提案采撷(三)

提案采撷(四)

提案采撷(五)

提案采撷(六)

提案采撷(七)

提案采撷(八)

提案采撷(九)

提案采撷(十)

提案采撷(十一)

提案采撷(十二)

提案采撷(十三)

提案采撷(十四)

提案采撷(十五)

提案采撷(十六)

提案采撷(十七)

提案采撷(十八)

提案采撷(十九)

提案采撷(二十)


校对:蒲水涵

审核:史慧玲

来源:《中国政协》2025年第2期


来稿指南


中国政协杂志
立足政协,服务统战,面向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