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四个方法远离习得性无助
创业
2024-11-13 22:36
山西
图片/CEOBIZ
来源:王智远(ID:Z201440)
不知不觉,2024年上半年过去了。
你过的怎么样?工作顺利吗?今天,有个读者告诉我:自己像个废物。他说,离职后,一直投简历,却没有面试的机会。
试图空闲时间学点技能,怎么都静不下来。难道真的要破罐子破摔下去吗?我该怎么做?
实际上,每个人不同阶段,多多少少都有过此类体验;有的人很快修复;有的人却长期陷入负反馈窘境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习得性无助就会找上门。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呢?
这种状态,最初在动物试验中发现。简单讲,当动物不论如何如何都无法逃脱痛苦的环境时,它会选择放弃,即便后来完全有能力,它也不再尝试。
这和人相似,一旦经历一连串失败,会动力减弱啥也不想干,自暴自弃。不过,毕竟人不是动物,因此,也有不同解法。
如果正处在负反馈影响的状态中,可以试试我的办法。
01
第一点,检查归因模式,不要提前「判死刑」。
失败原因有很多种,有的取决于自身原因,有的是外部环境,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大家会用不同方式来解释为什么会失败。
普遍研究证明,绝大部分人,遇到不好的结果,很容易将问题投射到自己身上,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错,这样一来,自信心就会降低。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觉得问题不只是一个小问题,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失败影响进行泛化。就像没有工作,天真的要塌下来吗?不会的。
这种想法,有点像上学时,老师说的“学业困难症”。
那些成绩不好,感觉无助的同学,更容易把问题看成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比如: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行,这个能力改不了;或者某次考试难度大,自己不擅长某一科目,这次没复习好等等。
这种简单归因,只会让下次更糟。因为接下来,我们会采取一些没用的策略,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结果就是失败一次又一次地找上门来。
我有个朋友,做短视频做半个月,一直没有什么成果,后来就放弃了。前几天再问他,他却随便找了些理由应付我。
所以,你可以回顾下,自己有没有被简单归因害惨过。
还有一点,简单归因会让人感到没希望。你知道吗?一个人愿意每天付出努力去改变生活,是相信行动会带来特定的结果。就像:持续给花浇水、施肥,它一定会开的更好。
但如果简单归因了,信念会被破坏,会认为怎么努力都没用,希望的结果也不会发生。如此一来,行动欲望也就降低了,更糟糕的是,放弃尝试和努力会让我们的预期成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还有,人们不仅会从自己的失败经历中习得无助,还会从别人的结果中透支自己。也就是:我们会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进行替代性学习。
如果你看到同事把某件事搞惨了,你可能会认为自己做也这样,因此,首先得知道哪些问题让自己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感觉中,找到它。
02
找到后怎么做呢?接下来第二步:反面去看问题。
为什么要反过来?
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并不是这样做有效果,而是相信这样做是对的。换句话说,“对”比“效果”更重要。
虽然评判一件事是否做得好,成果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单纯追求成功的方式,有局限;而且,除成果外,还应该从其他角度看问题,这些角度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这就像,我们通常看到眼前的具体收益,但有些正确的决策,会带来长远和不容易看见的好处。
举个例子:
一个企业中,有两个项目经理负责不同的团队。第一个项目经理重视短期目标和即时结果,他用高压KPI和最后截止日期的办法,催促大家尽快完成任务。
但,这种高压和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方式,可能导致团队感到疲惫和习得性无助。
相反,第二个项目经理,更注重团队的长期发展和员工的个人成长,不仅关注项目的即时完成,更重视培养团队成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这样的办法,可能会导致项目进度稍有延迟。
但长远看,更有利于大家在面对更艰难的事情时,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对」和「效果」不是一码事。
再比如说,如果你认为努力是正确的,会选择坚持下去。但是,努力是有上限的,当追求的目标超出努力可以达到的范围时,盲目的坚持是在浪费时间。
就好比,一颗5米高的树上有果子,你想吃,怎么都够不着,这个时候,你的「正确信念」告诉你,努力努力再努力,只要努力就能跳很高,结果,选择坚持自己认为对的路线。
但是,当我们从旁观者视角看时,一定会认为:“这个人是不是傻,天天蹦,能长5米”?因此,「对」会让我们忽略效果,不符合客观印证的正确,只会带来反效果。
反面去论证的逻辑也是这样,对于一件事情的收益期待,远远高于一件事情本身所具有的实质收益时,坚持非但不会带来足够多的收益,反而会蹉跎自己。
而那样一种正确的认知,源自于认同感保护,这样一种保护,会让我们忽视价值上的收益,在自我宽慰中盲目的坚持。
所以,你可以反过来看,让你产生习得性无助的事,到底是陷入了「对」的窘境中了,还是陷入对「效果」的追求上了?
假设都没在二者范畴内,那可能要调整「信念」了。
03
什么是信念?信念真会影响一个人的状态吗?
我想说,是的。
假设你认为自己很努力,但看不到明显的进步,从而感到无助,那我建议你去买彩票;因为,彩票类似于赌博,大家普遍认为赌博是靠运气,输赢都得接受。
这种对赌博的普遍认识,是我们的“认知信念”。仔细想想,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育说成“努力就会有回报”,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想法,并不一定符合现实。
为什么不试着改变一下不成熟的默认信念呢?
所谓默认信念,即:
自己在没有意识下,不经过思考采取的一种相信方式,它构成了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基础,往往根植于成长环境、文化背景、教育经历,以及个人经历中。
有时候,让我们无助的,仅仅是无助本身,压倒我们的,是一种抽象的感觉。
科学观点是:“努力会有回报,回报来得慢,也不太明显。”如果你接受这种更成熟的信念,就算努力了但短时间内没有明显回报,也不会让你感到无法控制。
因此,通过修正“默认信念”,能一一解决产生无助感的现实问题。
伟大诗人里尔克,曾在他的书《给青年诗人的10封信》中提到,“我们所谓的命运是从内部走出来的,并不是从外边向内走进的。
习得性无助就是体内产生的命运,看清它,就能从中摆脱;所以,当悲哀发生时,不要沉溺于无助,悲哀往往是一些新事物进入我们的生命的时刻。
你也许会问了,怎么知道“默认信念”是否符合现实呢?
一,回想一下过去半年里,有没有经历过“恍然大悟”的瞬间。如果很少意识到之前的想法有误,或者对事情有新的看法,这意味着你的默认信念和现实有点不符。
二,要检查一下信念是否客观。有个概念叫“现实决定”,只要涉及怎么安排时间,以及该时间凝结的成果的决定,都叫做现实的决定。
比如:
你是自由职业者,需要决定怎么分配工作和休息时间。
如果发现工作到很晚会导致第二天效率低,调整时间确保充足休息后效率会提高,这就是符合现实的决定;反之,认为自己是“铁人”,精力旺盛,继续工作到很晚,觉得没问题,这可能是非现实的决定。
因为不切实际的信念无论是过于乐观还是过于悲观,都可能导致不好的结果。
三,经常反思自己。偶尔停下来问问自己,这么想对吗?想法是否建立在充分的事实上?
许多人觉得,既然互联网上这么多人也这么想,应该是对的,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真正了解真相很重要,要检查信息是否真的有利于你。
就像,追求物质满足暂时让你高兴,但可能会让心变得浮躁。满足表面的需求,会破坏更深层次的智慧和平静,让信念偏离正确的轨道。
还有一点,注意观察自己的情绪反应、行为选择和信念是否匹配。有些人嘴上说没事,行动失败后却很生气,这也说明信念有问题。
因此,学习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那些使人感到无助的恶性循环里,都在提醒我们要不断更新的“知识库”了。
一个准确的信念应该是知行合一的,这意味着,认知和行动之间不存在太大差距,当信念与现实行为紧密相连,表明它不仅在理论上可行,在实际生活中也比较实用。
这也层面反映着对事物的真实理解,并指导作出合适的决策,从而使行为更加有效。
那么,做事中,有哪些动作能让正向信念持续加强呢?
04
第四点:建立段落感和交付感。
来看看普通人怎么工作的。有个网友转发一个视频,是Lex Fridman采访写《埃隆·马斯克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
艾萨克森在视频里说,史蒂夫·乔布斯能同时管理皮克斯和苹果两家公司已经很厉害了。但马斯克更是任务切换高手,能在几个小时内多次切换思考的主题。
比如:他一会儿想如何植入脑机芯片,一会儿又在研究火箭的隔热罩。他自己做不到这样。
马斯克自己回复说,5分钟要换一次工作内容,能在一个主题上坚持1个小时,对他来说已经算很长了。
读到这里,你可能感觉很熟悉,因为绝大部分人和艾萨克森的工作方式差不多,专注,尽可能地进入心流状态。但马斯克不同,工作像发推特,一条一条的。
他的创作是写几句话,做一点原本不太愿意做的小事,就像一点点积累新知识。重要的不是做多大的事,而是要有那种一段一段的感觉。
他把时间分成一块块的,每一块都用来完成不同的任务,这样时间管理像容器一样,每个“格子”装着不同的事情,我们具体做事时,就要有这种段落感。
如果时间安排得乱七八糟,人就会感到麻木和焦虑。
有了段落感,人就能更清醒、更有活力,至于这些时间段的具体长度,就像番茄工作法里说的“番”,每个番茄时间都专心完成一个任务,这样你就能全心投入到每件事中去。
另一方面,“番”与“番”之间,要建立一个交付感。
什么是交付感呢?
当完成一个任务,把产品交给客户,自己感觉很满意,客户也很开心,这种感觉就是交付感。
所以,关键要把自己置于一个肯定能成功的行动状态中,实际行动比光想要强得多,一旦开始行动,自然会更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这种行动的状态下,你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平静,不会去猜测别人的反应,也不会因此感到犹豫、内疚、后悔、不安或害怕。
对于提高交付感的方法,我有三点:要有明确的目的、行动步骤要简单、能快速完成。
最简单的例子是写作。新手坐在电脑前,总想一口气写完一篇文章。经验丰富的人都知道,写半个小时累了就休息一下,去做别的。过一会儿突然有新的想法,就回来继续写。
信念中有时会出现习得性无助,是反馈周期太长了。等到真的没耐心继续的时,我们才会表现出,天呐,好难,好绝望。
检查归因模式、反过来看问题、注意自己的信念是否接地气、建立段落感和交付感,这四点,是避免失败的好方法。
总结而言
微反馈,好过干票大的。
人生所谓的确定感,不过是被拆成了一段段可管理、可预测的小部分;每完成一小段,就能获得小小的成功和满足感,大脑天生贪多,还着急,管理好它,也就管理好了习得性无助。
- END -
CEO企业家微信群
扫码申请加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UzMDYyMw==&mid=2650390474&idx=3&sn=70f4a92526055fd9dd0dce79639076de
商业MBA
一座没有围墙的商学院,聚焦百万企业家、EMBA、MBA等商业财富精英
最新文章
火力全开,首富钟睒睒炮轰拼多多!
广州第一高楼,差点叫特朗普大厦
打工人的顶配开局:去北京
上海正在进行一种很神奇的消费转型
网红女王要IPO敲钟了
越穷的人,越喜欢让子女干这2种工作,结果越来越穷
体操世界冠军搞擦边,一炮而红!
这个“穷鬼”超市,终于火了...
人一旦开窍,所有事都有规律可循
近乎“毁容”的李子柒,给所有网红上了一课
胖东来学徒们交卷,没人及格
东方树叶,被中年男人买疯了
未来3年,请善待你的工作
少赚1万亿,史上最遗憾的一笔投资
为什么所有好朋友都渐行渐远?
投资圈第一大忽悠,终于倒下了
江浙沪老板们,不爱保时捷了?
12句人生“歪理”,歪得很有道理
钟睒睒,突发!
1800亿资本泡沫,轰然破灭!
有些地方的人口出生率开始反弹了
退货率75%,女装店家的天塌了
延迟退休的90后,不得不未雨绸缪
中国网红惊魂实录,揭开了乌克兰的华人骗局
近乎“毁容”的李子柒,给所有网红上了一课
有一种聪明,叫示弱
有多少人去KTV,压根不是为唱歌
把二手衣服卖到非洲,广东小伙年入4亿
俞敏洪:把眼前的事做好,一切就都好了
许家印亲自设计的球场,换了主人,终于封顶
没想到三四线消费居然逆袭了
世界各国法定退休年龄,都是多少岁?
上海富豪们正在疯狂套现?!
花式模仿“油腻”金融男,轻松月入三万?
一流高手,都在跟自己的人性作斗争!
马斯克和特朗普灵魂中的女人
“迪拜王子们”直播PK,有人刷了2亿元礼物,背后中国公司赚麻了
人性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产生幻觉
李嘉诚甩给北京楼市一张王炸
12万亿!大放水终于来了吗?
经济下行,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心力
1000亿!“金融帝国”鼎益丰,崩塌!
为啥有的中国人喜欢特朗普?
四个方法远离习得性无助
风衣鼻祖,要被卖了
"孤注一掷"的县城留学生,困在割裂的现实中
真正的决策高手,是如何“相信”一件事的?
前上海首富复出做网红直播!
过气男明星,在视频号收割中年姐姐
教育最大的谎言:富养孩子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