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日,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青创会1956年第一次召开。
本篇为巴金先生给1986年全国青创会的致辞。最初发表于1987年1月3日《文艺报》,现据1995年3月上海远东出版社初版《再思录》收入。
巴金
全国青年创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我长期患病行动不便,不能去看望你们。但是,我的心和你们在一起,我向大会表示衷心的祝贺。这是第三届青年创作会议了。我还不曾忘记一九五六年首届会议召开的盛况。不少有才华、有见识、有朝气的年轻人带着理想和希望来到会场,又满怀信心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以为从此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热烈的心奉献给祖国人民,却没有料到恶运就在前面。他们中间一部分人刚刚显露才华,就受到历史的不公平对待,甚至给剥夺了发表作品的权利,在苦难中挣扎了二十年。但是,冤案终于给平反了,他们重见了天日,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中坚分子,他们用大量的作品充实了我们祖国的文学宝库。不用说,要是没有这二十年的灾难,他们在创作上或许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你们看得见他们长长的脚印,那么多的污泥,那么多的石子!你们看到这坎坷的道路,你们会同意我的说法:你们比他们幸运,你们虽然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可是在你们创作刚刚起步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这种安定团结的气氛是人们渴望了很久的。老一辈作家期待了多年的创作自由终于在你们眼前露面了。你们可以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声音歌唱,有那么多的期刊发表你们的作品,那么多的读者关心你们的成长。我们的事业在前进,我们的队伍在创作实践中壮大。大家都在谈论当前有利的气候和环境,这样的条件会培养出更绚丽的鲜花,但是从事创作的人倘使不维护这些属于他们的权利,他们即使得到它们,也不能保持长久。这一点你们也明白。近十年来,作家的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十年动乱把大量的青年人扔进大熔炉里、大油锅内磨炼,教会他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写作,于是成千上万的青年作家从生活中涌现出来,这次出席大会的仅仅是他们的代表,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有人困惑不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青年对文学创作感到兴趣?有人认为这可能只是一时的热闹,只是昙花一现,担心后继无人。我看这困惑、担心都是多余的。我始终相信那句老话:生活培养作家。生活本身(不是别的)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不过这不是说生活会自然而然地造就出作家,作家必须对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和发现。要用自己的脑子指挥拿笔的手,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要人云亦云,违背自己的良心,说自己不愿说的假话。十年浩劫给中国人民留下多么深重的心灵创伤和难以忘却的痛苦记忆。但是深刻反映这一时期生活的作品至今还不多见。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有人劝我们忘记过去,目光永远向着前面的光明;还有人坚持不让揭露自己的疮疤,说是家丑不可外扬;然而也有人忘记不了铜头皮带在头上挥舞的日子;还有人不停地问自己:“是不是真有创作的自由?”人们在思考,人们在探索。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就是我们的榜样,先生敢想,敢说,敢写,他从来不用别人的脑子替自己思考问题,他更不曾看行情,看别人脸色写文章;他探索、追求,勇于解剖社会,更勇于解剖自己,为了社会的进步,他用笔作武器战斗了一生。他用作家真诚的、热烈的心指引读者走生活的道路。他从不向读者装腔作势,讲空话、假话。在他的每篇作品中我都看到作家的艺术的良心,他的作品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两年前,在作协四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我曾提到我们文学界百花争妍的景象,我说创作之繁荣、理论之活跃、作家队伍之壮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今天我仍然保持这样的看法,对我国新时期文学的前途,我还是十分乐观。当然别人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人看到“危机”,有人发出警告,有人大声呼吁,我觉得他们都有道理,但也不一定完全正确。要求争鸣,要求齐放,要求大家说心里话,要改变说惯了的、没有变化的同样腔调,就免不了有“噪音”。我看这倒是个可喜的现象。一潭死水久了会发臭,活跃的热闹场面才会带来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不用怕乱,可怕的是停滞和沉寂。只有各人讲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能有比较,有竞争,有辩论,最后才会得出谁是谁非的结论。我们欢迎严肃、认真的作品,我们希望青年作者有话不要咽在肚里,有感受就写出来,把自己的心毫无保留地献给读者,读者会感激你们。我不过是比你们早两三代的作家,并没有多大的成就,只是我有几十年的经验。我和我的同代人,生活在多灾多难的国家里,生活在忍饥受冻的人民中间,我们不能不和读者同甘苦共患难。我希望你们不要管自己写的是不是伟大的杰作,不要考虑某些人是不是喜欢你们的作品,只要看你们是不是使出了全部的精力,是不是写出了你们对生活的真实的感受。每个作家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都是为了找到一个机会接近人民,向读者吐露自己的心声。我们那一代的作家只是想献出自己微弱的力量,对我们在苦难中挣扎的祖国人民做一点有益的事。我相信今天的作家也不会脱离社会,远离读者,你们也一样会同读者一起寻求中华民族真正腾飞的道路。两年前我还说过,“我们的文学没有理由不站在世界文学的前列”。但是经过反复思考,我更明白中国作家首先是为中国的读者写作。倘使我们的作品不能打动中国读者的心,不能帮助中国读者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不能支持他们对真理的追求,不能激发他们的羞耻心和正义感,帮助他们取得为崇高目的献身的力量,倘使我们的作品不能在中国读者中间产生巨大影响,得到本国读者的热爱,中国文学怎么能站在世界文学的前列呢?得不到自己熟悉的人民理解,不能同生活在一起的本国读者心连心,还说什么夺取“世界冠军”?!所谓划时代的巨著也不是靠个人的聪明才智编造出来的,它是作家和人民心贴心之后用作家的心血写成的。我认为作家的目的应该是高尔基的那句话:“使人变得更好。”要做一个好作家,首先要做一个真诚的人。文品和人品是分不开的。十年浩劫带来莫大的灾难,浪费了几代人的宝贵时光,对年轻人也不例外。为了夺回失去的时间,青年作家必须不断学习,提高修养,继承我国文化遗产,学习外国的各方面的成就。学习是无止境的,不论是传统文化或者西方现代科学艺术,只要对我们有用,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在创作实践中丰富我们的知识,锻炼我们的笔。不用害怕文化开放,开放会带进来各种新的事物,好的我们大量借用,坏的我们可以不要。两种文化接触,一定互相影响,比赛高低,你化我,我化你,好的东西不会给人随便化掉,优秀的文化也不会一碰就倒,我们应当有这个信心。不要因为害怕污染,就关上门不见人,死守着祖先遗产永不更新。不学习,不思考,哪里会走上振兴民族的光明大道?我年过八十,靠药物延续生命,已经到了搁笔的时候。放下这支使用了六十年的笔,我不能没有留恋。但是面对着一片繁荣的景象,我仍然保持着一颗热烈的心。我说过:“文学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有集体的智慧,也有个人的苦心。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对这个事业,每个作家都有份。我好比一滴水,文学海洋中巨浪奔腾,一小滴水也不会干涸。”我们的事业会大放光芒,一代一代的作家将为它作出自己的贡献,更大的希望还是在你们的身上。大会开始了,我充满信心乐观地在倾听响亮的年轻声音。青年作家们,前面有灯光,路上有泥水,但是四面八方都有关切的眼光,整个民族同你们一起前进。你们丢开顾虑,不用胆怯,大胆地想,勤奋地写,把自己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全写出来,你们不会辜负祖国人民对你们的期望。我信任你们。
上海市作家协会 主办
文学行走课堂策划团队
图源 | 网络
欢迎投稿:tougaoone@126.com
合作媒体
澎湃新闻 | 夜光杯 | 文学报 | 文艺报 | 扬子江文学评论 | 扬子江网文评论 | 文汇笔会 | 文汇文艺评论 |《收获》 | 《上海文学》 | 《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