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咖啡香

文摘   2024-10-14 18:52   上海  

过去我们中国人喜欢喝茶,外国人喜欢喝咖啡,步入现代之后这种界限正在渐渐模糊。
而对于我们写作的人而言,最害怕的就是不兴奋,不敏感,陷入麻木和沮丧的状态,这个时候咖啡就派上用场了。

于我而言,喝酒也能兴奋,但写出来的东西会比较破碎,缺乏逻辑链。而且酒退之后,就会快速进入沮丧。咖啡则不一样,仿佛那种兴奋能够精准地渗透到神经末梢,然后流淌到文字里面。

我2004年开始从事写作,喝咖啡约莫是在05年。当时喝的是雀巢二合一速溶咖啡,只为提神,不为口感。但是喝着喝着,就有一点挑剔了,觉得这种二合一速溶太甜了,就稍稍升级了一下,依旧是速溶的只不过是纯咖啡粉了,自己买全脂牛奶,自己买糖块,口感果然好了不少。

第一次喝到现磨咖啡大约是在07年,在郑州火车站的肯德基,当时觉得好好喝啊,比速溶强太多了。于是买了简单的咖啡机,开启了喝现磨咖啡的生涯。

随着时间流逝,口味也在改变,由于奶和糖过于甜腻,逐渐减少用量,直到一点都不放。即便如此,我仍感口味过于浓烈。

于是,自然地踏    上了手冲咖啡的路子。然后……就找到了真爱。
相较于速溶、美式、意氏等种类咖啡,因为手冲豆子大多中浅烘焙的原因,手冲真的要淡不少,更加接近我们中国的茶。但绝不是寡淡,手磨咖啡保留了更多的味道,口感也更丰富醇美。

从耶加雪啡到草莓糖,到花魁,到蓝山一号,最后到了瑰夏。

有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买咖啡豆,各种各样的瑰夏,每个庄园都试一遍。选到一种好喝的,就一直买,一直喝,直喝到这批豆子不再好喝为止。

咖啡,有些时候也像赌博一样。同一家店,同一批豆子,甚至同一包豆子里面,都可能出现今天的好喝,明天不好喝的情形。

但也正是这样,才变得有意思。有失望,才有惊喜。否则哪怕是一成不变的美味,也容易让味蕾变得迟钝。
或许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咖啡不仅仅是我写作的工具,而是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负责快乐的那一部分。

近些年无数咖啡店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各种各样的网红咖啡也层出不穷,生椰拿铁,话梅气泡美式,芭乐气泡美式等等。我也愿尝试,喝第一杯的时候会觉得真的好喝,然后第二天迫不及待买第二杯,但是这种味觉与惊喜会飞快地退化,喝到第三杯、第四杯的时候,我已经失去了继续品尝的欲望。

这些年来,几乎每一次都会回到手冲咖啡上。回想这近二十年的喝咖啡生涯,是一次从浓烈转为平淡的经历。
单纯味觉刺激来说,手冲咖啡毫无疑问是在做减法。但是从口感味觉的丰富度来说,它又是再做加法。

而……写作也仿佛如此。

故事从一开始的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后,努力走向平淡、深邃,丰富而又多层。在细节中寻找跌宕,于无声处响惊雷。

人生,亦或更是如此。

少年的莽撞激烈,随着岁月流逝,渐渐走向成熟内敛。看上去仿佛平淡了,但实际上是宽广深邃了。

而更奇妙的是,前几天参加一个培训,主办方很贴心地准备了雀巢速溶,和我05年喝的一样。我喝完之后顿时觉得,咦?蛮好喝的,而且顿时精神振奋。就如同翻开二十年前写的作品,或有幼稚之处,但更多的是惊喜和勇敢。
如今,我的写作又仿佛走到了一个小小的十字路口。

继续自己的风格?还是创新?创新多少?

就如同下一包咖啡豆一样,有大致的判断,但是又充满了悬念。

写作近二十年,已经感觉到了疲倦,但又充满了热爱。喝了近二十年咖啡,已经习惯,但依旧眷恋。

对下一本作品的成败不做判断,但是对接下来的岁月却充满期许。

愿我回望,不负当年那个喝到雀巢速溶而感到惊喜的少年。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海市作家协会 主办

文学行走课堂策划团队

图源 | 网络

欢迎投稿:tougaoone@126.com

合作媒体

澎湃新闻 夜光杯 文学报 文艺报 上观新闻 扬子江文学评论 | 扬子江网文评论 | 文汇笔会 文汇文艺评论 |《收获》  《上海文学》 《萌芽》

文学行走课堂
文学需要我们,我们需要文学,与文学同行,一起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