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我和陈先生在一起已经10年了。
34岁的我依然觉得自己好像才20多岁,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感觉内心还住着一个不安于现状,想要不断折腾、肆意人生的女侠。
和我同龄的国内曾经的同事朋友,早就生儿育女,有的二胎都上小学了,有的已经离婚二婚了。似乎鲜有人像我这样,人到中年,即没有家庭琐事、人际关系的应酬,又没有工作事业、育儿鸡娃的烦恼。
感觉自己结了个假婚。和陈先生在一起十年,已婚八年,这些年里我们一起裸辞到新西兰白手起家,又一起做自由职业、数字游民,再各自实现一人公司创业,拥有独立的居家办公室。我们两个人互相支持,但又彼此独立,让对方都能自由生长,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我甚至比婚前更自由。
最近综艺节目《再见爱人》很火,这几天我们也在看,恨不得钻到电视里去给他们上演一番“模范夫妻”。虽然老公们都很讨厌,但我也确实无法共情妻子们。我认为所有我们与外在的关系,其实都是自我关系的一种折射。每个人把自己活明白了,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所有的关系处理都能游刃有余。
这篇文章“忆苦思甜”一下,我们十年的关系磨合和成长历程,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记录。年纪大了以后,如果不把思考和经历写下来,很多事情就忘记了。在一起十年,我也才敢把我在亲密关系里真实的心路历程分享出来,供女性朋友们参考。
01 谈恋爱时,我花光了他的积蓄
《再见爱人》里麦琳有一个让李行亮非常痛苦的特点,就是“抠门”。她舍不得给自己花钱,还坦言把李行亮放在第一位,孩子在第二位,自己放在最后。但是她一边舍不得对自己好,一边又抱怨自己为这个家省吃俭用付出了这么多,用道德绑架李行亮。
我在麦琳身上似乎也看到了我妈的影子,上一辈的很多女性都非常节俭,他们婚后不仅自己工作赚钱,还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把丈夫当儿子养,大事小事都要亲力亲为。也许是中华传统里把“贤妻良母”视为一种赋予女性的美德,她们把勤俭持家视为一种引以为傲的“好妻子的标准”。
我从小在妈妈的爱护下长大,十指不沾阳春水,到20多岁没有做过任何家务,养成了和我爸一样懒的体质。直到大学毕业我一个人去英国留学,23岁的我才开始学会做饭、整理家务。幸好我的父母给了我非常独立的思考和成长空间,我并不是一个依赖父母的人,而是习惯于独立面对和处理问题,因此在陌生的环境中学习和适应能力很强,虽然我什么都不会,但是我总能把自己照顾的很好。又因为从小到大,父母总是把最好的给我,我有很强的配得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委屈自己。
我奶奶曾经跟我妈吐槽,说我什么都不会,嫁人了怎么办。我妈说:“没关系,结婚了自然就会了。” 我记得谈恋爱的时候我连苹果都不会削,我婆婆给我削苹果,我夸她怎么这么会削皮,她也对我说:“你以后自然就会了。” 可结果就是,她们结婚后学会的东西,我结婚8年了还不会。没有什么事情是结婚后就可以学会的,也没有什么是结婚后就必须要学的。婚姻就是两个人的博弈,你进一步,我退一步,也是两个人的努力,只要不试图改变对方,其实自己就会很舒服。
小时候我很爱看书,内心世界很丰富,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当作家的梦想和闯荡江湖的野心,不甘于像父母一样困于十八线小城市的体制内混日子。
我给自己申请了英国的研究生,毕业后独自一人去深圳找工作,和朋友合伙创业。在大城市感觉到自己如蝼蚁一般碌碌无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于是还是选择回到了家乡的国企银行。
在我以为我会像父母一样安安稳稳过一辈子,试图说服自己接受现状的时候,我遇到了同样在银行工作的陈先生。我们是同事,甚至他的父亲和我的父母都是同事,我们两家就住在隔壁楼。
差不多的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并没有让我们两有很多共同语言。相反,我和陈先生一直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他的学业、工作都是父母安排的,甚至从来没有自己找工作的经历,毕业后就直接进了银行。他在体制内的人际关系中混得如鱼得水,是领导得力的左膀右臂。他从不学习,更不爱看书,只喜欢运动。他没有什么梦想,唯一的野心就是晋升当个行长。把陈先生的这些特征反过来,就是我。
不得不说,人和人的相遇必须要在对的时间和对的地点,否则打死我俩都不会走到一起。
在我的人生规划里,20多岁结婚成家是一个KPI。彼时我回到家乡的银行,想着事业工作也就这样了,该给自己寻觅一个如意郎君了,于是活跃在同龄人的社交里,在朋友圈暗示自己单身,吸引了不少追求者,陈先生是其中之一。
和陈先生作为同事相处了几个月,感觉他很细心,性格很好,而且很大方。有些男人在追女孩的时候是不敢花太多钱的,怕竹篮打水一场空。而陈先生却很舍得给我送各种礼物,甚至和他家人去了一趟澳洲,给我带了一堆礼物。当时我还不是他女朋友,我问他:“你给我买这么多东西,你家人没阻止你吗?” 他说:“没有啊,他们很支持我。” 我从这件事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不是妈宝男,起码他妈不会干涉他的事情。这个点真的非常重要,你们都懂。这也是我选择和他在一起的关键。
陈先生是个很节俭的人,比我早工作两年,自己攒了10万块钱。和陈先生谈恋爱之后的两年,我花光了他的积蓄。我并不是一个物质的女生,没有要求他给我买什么奢侈品,但是我当时在银行上班非常不开心,所以每个周末都要报复性消费来安慰自己,几乎每周我们都要开车两小时去武汉吃喝玩乐。
我不仅花光了他的钱,我自己每个月8000左右的工资也是花得干干净净。那几年我深刻体会到了,做一份不喜欢的工作,不仅赚不到钱,还会因为情绪产生报复性消费而攒不到钱,变成了一个不开心的工作机器。
男人愿意给女人花钱这件事,我觉得是亲密关系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标准。不接受反驳。
我的家庭虽然非常普通,但从小没有在钱上受过委屈,自己也有赚钱的能力,虽然不指望婚姻改变命运,但是我对婚姻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能降低我的生活水平。
人生的任何抉择,都是为了让日子越来越好,工作如此,婚姻也是如此,要不要生孩子,更是如此。不然就给自己埋下了一个“为他人牺牲了自己”的地雷,你不知道未来它什么时候会爆炸,把自己炸成一个怨妇。
02 贫贱夫妻百事哀
看过我公众号的老读者,知道我们结婚后就一起从银行裸辞了,婚后第三个月就到达了新西兰。
我们一共有30万的存款,是结婚时父母给的钱。当时我仔仔细细算过一笔账,15万支付我的MBA学费,剩下的15万够我们在新西兰一年的生活成本。按照当时2017年的最低工资NZD15.75刀(约70人民币)一个小时,如果陈先生全职打工,每个月能有1万人民币左右的收入,我兼职打工,每个月有5000人民币的收入,加起来一个月最低也能挣1.5万人民币,在新西兰租房大概NZD250刀一周(约1200元人民币),一个月就是5000元人民币在租房开销上,剩下的钱养活我们应该没问题。
但是我没有把新西兰的税率算进去。工资收入扣掉税费,要再打个8折。
在这样的精打细算下,我们刚到新西兰的第一年过得非常苦逼和清贫。花15刀买一份盖浇饭两个人吃,超市买1刀的面包吃一个星期,从来不敢下馆子,买所有的东西都要算算价格。
陈先生到新西兰的第三天就去工地上搬砖了,白领变蓝领,为了养家糊口放下面子,干起了苦力活儿。我调研了一下市场,也开始做起了代购,还找了一份留学中介的兼职工作。
陈先生不止一次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我:“要不我俩回国吧。” 他是真的吃了不少苦,风吹日晒每天在工地上干10个小时,冬天的早晨5点起床开一个小时的车去工地,晚上9点才到家吃上晚饭,中午就是自带1刀一大袋子的面包充饥,也不敢像其他工友一样花钱买饭吃。
我也是白天上班,晚上代购,周末上学,没有一点空闲时间。每天研究在代购和留学业务上如何拓客、如何营销、如何沟通。当你真的到了做一件事情是为了吃饭的时候,你的眼里只有目标和结果,根本不会去思考面子的问题。
250刀每周的房租,只够我们租一个房间,和其他人共用厨房、浴室和洗手间。那一个小房间里,放了一张床,两张书桌,我们在那里住了两年半。好处就是,当两个人吵架的时候,在陌生的国家里无处可去,只能在一个房间里大眼瞪小眼,因为无法摔门而去、逃避问题,我们养成了出现问题、立刻坐下解决的习惯。
“贫贱夫妻百事哀”,回忆起我婚后的第一年,感触最深的就是这句话。当两个人都为生计奔波、为钱算计的时候,压力都非常大,很难去关注对方的情绪,能够自己承担自己的压力、自己消化自己的情绪就很不容易了。
但好在我俩都不是会彼此埋冤和抱怨的人,目标还是一致的,在共同的努力下不仅活了下来,还在两年半内就拿到了新西兰的绿卡。
两年半的时间,我俩一共赚了100万,那是我第一次有100万的概念。我不敢相信我们竟然能挣到100万,毕竟在银行上班拿着不到8000元的月薪,100万得上十几年的班才能赚到,我一直都觉得它离我很遥远。当时激动之下,我还写了一篇文章:从银行辞职两年半,赚了100万,成功移民新西兰。
03 一人公司的自由之路
老读者是看着我如何从一个月薪8000的体制内打工人,一步步自己摸索走上一人公司创业的道路的。之前我一直觉得,像我这样要啥没啥的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人人都可以做到。所以,我致力于帮助更多的普通人通过个人品牌去开创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我能做到的一些事,对别人来说还真的挺难做到。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普适性的案例,直到我发现我的脑回路和注意力和很多人好像不太一样。我是放下面子、吃过苦、从0到1给自己找出职场外的赚钱生存路径的人,而很多按照标准路径升职加薪的人,很难跳出职场的那一套做事逻辑,他们更喜欢被动的等待,而非主动出击。
比如,我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会做充分的市场调研进行快速学习和信息收集,而不是听周围的人怎么说,因为我觉得只有科研结果和有实战经验的人才能给我有效的信息。所以“别人的看法、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评价”,对我的决策判断没有任何意义和影响。我做事情的时候,会关注目标、结果和效率,当然我也会关注一起做事情的人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但是一旦我发现会因为一些情绪影响我的目标进度的时候,我就会选择清理,无论是清理情绪还是清理掉有情绪的人,反正不能影响事情的目标和结果。咱们是在做事,不是在取悦所有人。
我不喜欢把人际关系、情绪感受和创业搞事情混淆在一起。不是说我的处事方法就是对的,但它毕竟是有结果的,我喜欢用客观结果说话,不是凭感受和情绪。你行你就上,不行别逼逼。
难道我没有情绪吗?我当然有。我可以前一秒抹眼泪,下一秒神采奕奕地讲课。我会因为情绪和压力失眠,但不会在工作中发泄情绪,更不会在决策上受到干扰。虽然在别人的情绪感知上我比较钝感,但我自己觉得我的直觉力很强,通常情况下我能预见事物的发展走向,尤其是在做营销的时候。也许这是一种可以兜底的自信。
反正我来时一无所有,任何时候我都没有什么害怕失去的。如果你是自己一步步自己爬上山顶的,换一座山,你不会忘了如何爬山。我是随时可以换山头,重新再爬一遍的,因为创业过程中训练的能力,是可复制和迁移的,这是创业和上班最大的区别。
出国这些年,我和陈先生是一点点从谷底爬起来回归正常生活的。我们没有豪门的家庭,没有见识广的父母,没有什么朋友。无论是他的新西兰贷款生意,还是我的代购生意、教练事业、培训业务,都是自己单打独斗从0起步的。
他比我更早开启自己的一人公司创业,前两年的时间里都是客户不稳定、业务不稳定、收入不稳定的状态,经常在家里唉声叹气。我最开始创业的时候也是一样,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内心时常会彷徨,也会感到孤独。虽然我俩都是一人公司创业了,但是彼此的业务是完全不沾边儿,也无法给予对方支持。
万事靠自己,也是我们在各自事业上训练出来的能力。在新西兰房市行情好的时候,陈先生劝我去卖房子,这样他的贷款客户就可以找我卖房子,能够更好地利用他的客户资源。但是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尝过做自己热爱擅长的事情赚钱的感觉,不可能再为五斗米折腰。虽然从商业模式上来讲,我做线上的教练咨询和培训业务,比他所在的行业要累很多,但也不能剥夺我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快乐。
我们这些年为了还房贷,生活习惯了节俭,在新西兰本身也没有什么消费的欲望,就想过得随心所欲一些,简单快乐。他花很多时间运动、打游戏,我花很多时间学习、内容创作,我们每天都享受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里,过着出世修仙一般的日子。每年回国2-3个月,感受一下世间的繁华喧闹和烦恼。
40岁了还能出国移民吗?结婚了不生孩子会影响夫妻感情吗?一个人用知识技能创业能养活自己吗?只做线上业务,不做线下,能持续发展吗?……
我很理解在迷茫彷徨时期,渴望从外界获取更多的确定性。就像我刚开始决定做自由职业的时候,我无比纠结到底是做电商、做教练还是做其他的?结果就是,我把所有我能想到的事情都做了一遍,行动和时间给了我答案。
去掉读书的20年,再去掉60岁到80岁体力不支的20年,大多数人能够充分去活出自我的时间只有不到4个十年。
2014年到2024年是我和陈先生在一起经营亲密关系的第一个十年,也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个十年。这十年里,我去了一线城市外企工作,去了小城市的国企工作,和朋友创业散伙,到了新西兰工作,开始一人公司线上创业,认识了全球上千个优秀的学员和客户,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新西兰的永久居民签证,买房、买车、定居,出版了自己的书,圆了作家梦想,让自己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这是一个没有遗憾的十年。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有没有十年一路见证的读者朋友?期待下一个十年,我还会给自己交一个满意的答卷。
Alina霖子
最懂品牌营销的人生教练
入世而不世俗,出世却能入俗
📍移民定居新西兰
个人微信号:AlinaWang321
“人生有无限可能,我不愿画地为牢”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获取自由人生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