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一不小心写了近两万字。
本来是在准备我下下周的公开课4.0《极简创业课——一个人活成一家公司》,可是备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复盘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发现现在鲜有人真的了解我。
我是一名教练机构的创始人,是一名商业教练,是一个畅销书作家,是一个草根出身的普通女生。我并不想用“十年体”的营销文案去给大家造一个翻身逆袭、重启人生的梦,更不想误导大家学几门课就能一夜暴富、创业成功。
这篇文章我希望更多人看到我在创业背后都经历了些什么,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让大家可以从第三人称的视角陪我一起复盘一下,也帮助大家客观地去看待个人品牌和一人公司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创业对于许多人来说,意味着组建团队、获取融资、扩展业务规模,甚至最终上市或被收购。传统的创业思维似乎总是围绕着“大”和“快”展开:大规模的团队、快速的增长、高额的融资,仿佛只有这些才能证明创业的成功。也是因此,我曾经觉得创业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
出生在父母亲戚全都是打工人的家族里,我从未受过任何商业熏陶,从小我被灌输的认知就是“只有国企、公务员、事业编”才是正经好工作。在我辞去国企稳定工作、移民到新西兰之后,我在品牌营销的主业之外尝试了N个不同的副业,尽管副业收入已经超过了主业,但从来没想过要自己创业,最多是想转型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但也只是想想而已,不敢放弃稳定的收入来源。32岁我突然遭遇裁员,“被迫”梦想成真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我把热爱的人生教练和擅长的品牌营销结合在了一起,创立了「自由人生教练」平台。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我都只称呼自己为“自由职业”,不敢说自己在创业。直到裸辞一年多收入破百万,第二年利润破百万,还给团队发了40多万合作奖金,我的学员和客户已经遍布10+个国家,我终于敢承认自己在创业了,也开始认真地思考创业的意义,开始不断去碰壁、去尝试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从2022年到2024年,三年时间我付费了60多万学习各种知识来弥补象牙塔里的短板,前面也提到了,我的亲戚朋友全都是体制内的打工人,没有人可以给我关于“不上班怎么赚钱”的指导,因为他们都只有上班养活自己的唯一赚钱经验。
我从副业探索,到自由职业转型,再到一人公司创业,每一步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硬生生一个人趟出来的路。我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前30多年都是按部就班又勤勤恳恳的职场打工人,月薪就是心底最大的安全感,职位就是自己唯一的社会身份,职场晋升机会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通道和对未来的期盼,领导同事和他人的评价就是自己的能力证明。我常常和陈先生感叹,如果当初不是从国企裸辞,我俩应该都还是银行一线的基层员工,最多也就混个副科,一年二三十万算是到头了,还要应酬各种场面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加班加点应付各种无意义的形式主义工作。如果不是从五线小城市裸辞出国,我俩不可能破圈认识各种牛人,我也不会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互联网拥有全球的客户付费向我学习。如果不是被裁员,我还是那个每天写PPT、开会、活动策划的品牌经理,被老板PUA觉得自己这里不行、那里不好。
走出职场之外我才发现,原来我一个人可以活成一家公司!不仅是我,我和陈先生现在夫妻二人都是一人公司创业,也都实现了年入百万的小小里程碑。不同于很多夫妻一起创业,我和陈先生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性格和做事风格背道而驰,只要一起做事就会吵架,所以我俩的创业业务也完全不同。很多人知道我一人公司创业小有成绩,以为我老公是“吃软饭”,其实只是因为我的业务和互联网营销相关,我喜欢内容输出,而我老公很低调,他不做个人IP,也不做自媒体,他的业务纯靠熟人转介绍和精准营销。实际上,他的工作时长比我更短也比我更轻松,有时候看到我熬夜写文、身心俱疲,他会讽刺我:“你这么辛苦赚了几个钱?要不回去上班算了。”过去三年的时间里,在我一点点摸索一人公司创业的过程中,也同时见证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赛道里打造小而美的个人事业,实现打工几倍的收入。曾经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不仅在我的身上发生,很多和我一样通过互联网打造个人品牌的人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一定还有很多人像陈先生一样,因为不做互联网营销所以他们的商业模式是不太为人所知的。
前两年,我在调研和观察了很多普通人线上通过个人品牌变现的案例之后,结合我的实操经验和培训课程,写了第一本畅销书《个人品牌打造——从0到1低成本创业》,这本书在微信读书和豆瓣的评分都是8.4分,也有很多读者通过这本书链接到了我,给了我很多的正反馈。
今年以来,当我正视也接纳了创业者的身份,我又开始探索关于“一人公司”更多的商业模式,而不仅仅是个人品牌打造。“一人公司”正如十年前的“个人品牌”,最近几年突然受到很多人关注,尤其是经济下行,很多企业裁员,导致很多中年高管不得不开始创业,而AI再次激发裁员潮,中小企业也都开始大幅缩减开支,促成了更多创业者转型一人公司小而美的商业形态。很多人想打造个人品牌或者想创业,报课学习却被割韭菜、拿不到任何结果,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只看到了别人的终局和结果,却没有看到他们在拿到结果前是如何一步步积累的。
任何事情你想模仿或复制,不能从终点去复制,而是要用“逆向思维”去拆解,回到一个事情发生的起点,去看从0到1的过程里究竟有哪些关键环节,这一系列的关键环节才串联成了最后的结果。
我从来不会吹鼓跟着我学习就能年入百万,相反,我拒绝了很多客户。我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我太知道每一步走到哪里会踩哪些坑、需要哪些必备技能、会出现哪些心理卡点……但凡是一开始就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不具备基础能力、没有空杯的心态、学习能力和行动愿力又不够强的,再牛逼的老师也带不出结果。创业就是一场修行,说到底,别人只能给你指路,走在前面的人只能告诉你哪里有坑、哪里的坎坷可以如何轻巧度过,但你的路需要你自己去趟,别人告诉你再多,你就不走,又怎么可能抵达终局的目标呢。这篇文章将深度拆解我从副业到自由职业,再到一人公司创业的全流程,以及最新的一些启发思考,希望帮助正在探索职业第二曲线的职场人、想开启一人公司创业的自由职业者、想缩减成本转型小而美线上创业的传统老板们,在当前变化莫测的市场形态下找到自己的破局营销之路。文章比较长,内容过于真实,详细拆解了我所有的副业探索、自由职业、创业经验,如果看完觉得有收获,可以报名我的《一人公司极简创业课》,这个课程里会分享我最新的关于一人公司商业模式、创业地图、未来趋势的思考。我是一个很懒的人,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不喜欢赚辛苦钱。无论是副业还是职业的选择,我都在试图寻找有高利润和复利结果的事情。
首先我想说,无论你想通过什么方式赚钱,第一个必须要突破的卡点就是销售。赚钱的逻辑非常朴素:把产品卖出去。“卖”是离钱最近的事。
我人生中赚到的第一笔钱,就是大学的时候和室友在女生宿舍推销零食。读大学的时候,女生晚上基本都在宿舍追剧,而追剧的时候都喜欢吃零食。我的室友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家庭条件不是很好,需要自己赚生活费,所以她总是在想办法打工赚更多钱,她就出了个点子,去进货零食,晚上挨个宿舍去推销。我虽然没有自己赚生活费的压力,但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喜欢不同体验和突破自我的人,当时我觉得自己性格太内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用销售来克服一下自己的性格弱点,于是就答应和她一起卖零食。我已经忘了我们赚了多少钱,但我记得那时候抱着一大袋零食,挨个敲门去推销的紧张和害怕。一开始我抱着装满零食的纸箱跟在室友身后,不敢开口。后来慢慢开始自己敲门,主动开口推销,问她们需不需要零食。再到后来有人会主动来我们宿舍买零食。我通过那次经历体验了做销售,也不再对销售感到恐惧。这对我后面开始赚钱有了很好的铺垫。
在银行入职之前,我在淘宝上买了一个发膜,觉得很好用,彼时我的发质超级好,常常被人夸赞,问我是如何保养头发的。于是我就想,为什么我不把自己的头发当成模特,去推销这个发膜呢?于是我联系了店主,让她给我一个分销价格,我可以从中赚取利润,店主欣然答应。我开始在我的朋友圈推荐发膜,客户付款给我,然后我从淘宝店优惠价格下单,店主帮我代发给我的客户们。这次经历让我开始学会了洞察客户需求,并且主动去匹配需求,谈分销合作。我发现即便自己没有产品,只要找准用户的需求,再去匹配资源满足需求,就能从中赚到钱。入职银行前,我和我两个最好的朋友创业做了一个线下教培机构。从股份分配、办理营业执照、考察地点、租房、装修,到去不同机构调研、走访,再到制作各种营销物料、地推招生……都是我们三个刚毕业的人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创业,不出意外踩了99%的初创者都会踩的坑:和朋友合伙+股份平分。因此,在一年后也不出意外地不欢而散。这一次的经历让我对创业找合伙人变得非常谨慎,也明白了“在商言商”要和感情区分开的重要性。进入银行后,我从最基层的柜员做起。我一个喜欢变化的人,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中激情被一点点消耗殆尽,工作中唯一有挑战和变化的事情,就是销售银行的信用卡、理财、保险等业务,也只有这些才能带来收入。那时候银行业已经在走下坡路,我没有赶上体制内的好时候,从我进入银行起,底薪只有一千多,如果不卖理财、保险,一个月到手可能3000都不到,可气的是没人相信我的话,外人都以为我在银行工资很高。所以我在银行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学不到东西,也赚不到钱,更看不到晋升的机会。于是把努力的方向都放到了销售理财上。(当时还总结经验写了 一篇《内向人士如何做好营销》)我用一年的时间积累了100多个理财客户,在电话通讯录里记录了每个客户的理财金额、到期时间,还有一些个人职业特征。我学会了如何管理客户信息,如何揣摩客户的心理,如何破冰拉近和不同人的亲和力,如何对症下药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所以我在银行收获最大的技能,还是销售。但是没人教我,都是一个个客户“卖”出来的经验。从银行裸辞之后,距离出国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不安分的我又开始折腾,尝试了两件事。第一个是日更公众号,如果你去查看我2017年3-4月的公众号,会发现我连续日更了21天,奠定了我正式开始写公众号、持续内容输出的基础。第二个是线上知识付费,当时我老公的嫂子的朋友非常注重孩子少儿阶段的英语启蒙教育,我们五线城市,根本没有好的英语老师资源,但我有很厉害的英语专业的朋友,于是我邀请我的朋友线上当老师,我做运营,嫂子的朋友去招募少儿学生。我通过发现了一个市场需求,做了个资源整合,又赚到了一笔钱。
2017年知识付费在国内也才刚刚兴起,我也是从那时候才开始在我网上付费学习。但我对知识付费还没有什么认知,当时我们做的线上英语辅导极其简陋,我只是建了一个微信群,老师每天在群里发布口语作业和语音条的阅读示范,然后家长辅导孩子模仿和阅读,通过微信语音条发到群里,晚上老师一一进行点评。“先完成再完美”,是我后来给我的个人IP学员说的最多的话,因为我发现很多人都会卡在想法里,迟迟不落地。我好像没有什么完美主义的负担。裸辞到新西兰以后,我低估了新西兰的生活成本,我俩的钱根本不够一年的开支。陈先生在到达新西兰的第二周就去工地搬砖赚钱养家了,而我也开始了代购生意赚生活费。(陈先生每天从工地搬砖回来的样子)做代购的时候我同时还在读MBA和兼职留学顾问,我的时间精力有限,而且我很懒,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没有像大多数代购那样通过微信收款接单,我觉得这样记账非常麻烦,而且很容易漏单。我就在国内办了营业执照,直接开了一个微店,我把所有澳新我看到的产品都上架到了我的微店上,虽然前期工作量比较大,但后期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精力,还沉淀了消费和订单数据,让我可以做客户分层管理。那时候微店app也才刚刚起步,我算是第一批海外入驻的卖家,很快就成了皇冠卖家。使用微店也让我学会了电商运营。有了微店之后,我在朋友圈发广告,客户都是直接从微店下单,商品详情页都有产品介绍,每一个商品下面都有销量和客户好评,省去了我去跟客户介绍产品的时间精力。后来为了更好地营销,我建了一个客户群,我会在群里发起团购、秒杀、接龙等营销活动,慢慢群里的客户达到了400多个人。我的社群运营能力就是那时候实践出来的。我卖东西有个特点,不讨价还价,而且我还偏偏卖得就比淘宝贵。这样筛选下来的客户就是冲着信任我而买,并且不差钱的人。他们不在乎便宜几块钱,更在乎的是放心。之前我只是懒得费口舌,后来我才知道,这叫筛选优质客户。因为客户总喜欢让我推荐产品,比如总问我爱他美奶粉和A2奶粉哪个好?怀孕了需要吃什么保健品、可以用什么护肤品?上初中的孩子怎么补脑、提升记忆力、长个子?于是我研究了几乎所有的澳新产品,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和精准的答案,几乎成了半个保健品和护肤品专家。所以我在客户的感知里,不仅是一个卖货的代购,几乎成了他们的健康购物顾问。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宁愿多花钱都找我买东西的原因。我的答疑服务给了我溢价空间。谁能想到呢,我的代购经历让我找到了新西兰本地企业的工作,并且帮助我在工作中如鱼得水,顺利实现了商科技术移民。我在新西兰工作的时候,是完美的在主业和副业中来回切换,且两者之间互相赋能和支撑。当时临近MBA毕业,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选择了新西兰本地一家知名的护肤品公司,调研他们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潜力。因为要做数据调研,我就直接制作了一份中国消费者问卷,发到了我那400多人的代购群里。因为我的客户粘性很强,200多个人填写了问卷,帮助我完成了一份真实的数据报告,我拿着这份报告直接去找了这家公司的老板,获得了工作机会。(公众号记录过我找工作的经历:新西兰代购成长记——如何用代购经验找到洋人公司的工作)
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名资深的代购,我非常了解中国消费者对于澳新产品的需求和他们的消费习惯,而且我还非常了解代购们的需求,代购们都苦于无法直接和品牌方联系,而无法得到一手的产品信息。于是我为这家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推广代购社群,邀请大代购们来公司给他们做产品培训,给他们送免费的产品,让他们替品牌写小红书,为了增强粘性,我还记录他们代购我们公司品牌的订单数据,把销售量最多的代购们邀请来开圣诞Party,给他们每个人准备不同的礼物,甚至让我的kiwi老板配合我邀请代购去她家共进午餐,从而让这些代购们可以和我的kiwi老板合影,他们可以发朋友圈,增强他们的客户对于我们品牌的信任度和曝光……我真的非常感谢我的新西兰老板,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她支持了我所有匪夷所思的营销手段,也给了我机会让我在实践摸索中学会了各种各样的品牌营销方法。如果你看到了这里就会发现,关于销售、关于电商、关于社群运营、关于客户管理、关于私域营销、关于产品培训、关于活动策划、关于数据调研……我现在的知识都来自于我的亲身实践经验,我是一个自己全部实操走过来的商业教练,而不是一个学了别人的理论就去教课的老师。在新西兰上班真的很爽,从不加班。我每天四点半下班后无所事事,代购也几乎是自动化运营,我就只用发发广告就好了。哦,对了,因为我很懒,所以在我最开始亲自去保健品店发货之后我觉得太麻烦了,于是我就添加了奥克兰几乎所有保健品店的老板的微信,当有客户下单后,我会找货源比较齐的店,让保健品店直接帮我打包发货,所以并不需要我自己去店里。所以代购的生意我每天只用花半小时足矣。如何打发下班后的时间呢?那时候我定期更新公众号,分享自己在新西兰一路走过来的历程和思考,渐渐积累了不少粉丝,很多人加到我的微信,想跟我聊聊。于是我开始收费咨询。再后来我发现不对劲,因为来找我的客户很多年纪比我大,他们寻求我的建议,而我觉得自己凭什么给别人建议呢?每个人的价值观、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所处的环境和资源都不同,我的建议并不适合所有人。于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到粉丝,我开始探索有没有其他方式做咨询。
那时候了解到了Life Coach人生教练,教练不给客户答案,而是通过提问激发客户自己的思考和觉察,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案。这个简直太棒了!于是我开始学习人生教练,一边学习一边给我的客户收费做教练。那时候我的客户根本不知道教练是什么,国内的客户对人生教练知之甚少,而我作为一个资深的营销人自然是不会去做“教育市场”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所以我在咨询预约前只告诉客户,我不会告诉你答案,而是帮助你去寻找自己的答案。我把我的一对一教练咨询上架到了微店上,一年时间积累了100多个付费客户,好评100%。这种深度和人链接沟通非常适合I人,而且都是通过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我通过做教练认识了非常多非常优秀的人,也帮助我开始破圈成长。毕竟在新西兰上班的社交圈也很窄,而教练帮我拓宽了我的社交人脉,也让我在倾听不同的人生故事和困扰时打开了我的思维认知,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样本。我开始觉得教练是一件我热爱且想要当成职业的事情,而且教练也是会随着积累越老越吃香,好像我找到了我真正想做的终身事业。
彼时我的副业收入早就超过了主业,除了代购和教练,我的公众号开始接广告,而且我为了偷师学艺,在我刚学教练的时候,我就邀请另一位资深教练跟我一起开教练课,她上课,我做运营。同时因为我自己有多个副业,我还录制了我的第一个线上副业变现课,所以我还有线上知识付费的收入。我实现了主业如鱼得水,副业风生水起的状态,每天都过得无比充实自在。但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疫情让我们两年无法回国,其中经历了我父亲的一次手术住院。我开始在心里盘算,长远来看,我俩必须实现时间地点自由的数字游民的工作状态,半年在新西兰享受生活,半年回国陪伴父母。于是,我在心底埋下了数字游民的种子。
2019年,陈先生先注册了自己的新西兰贷款经纪公司,实现了在家办公的数字游民状态。他为了养家糊口,在工地上费吹日晒地干了一年多的木工,一直到贷款业务开始渐渐有了收入,他才没有再去工地搬砖。2021年底我欢天喜地被裁员,也开始了自由职业的探索。我先是搭建了一个独立站,创立了自己的饰品品牌,设计logo、制作包装盒、选品进货……从国内倒腾了一堆东西到新西兰来,因为我之前工作的时候已经从中国市场转岗做新西兰本地品牌营销(我自己主动申请的,因为想学新的东西),所以海外的digital marketing数字营销也略懂一二。货还没到,我的网站就已经有订单了。不得不说,老外的钱真的很好挣,他们买东西真的特别简单,而且不太会算账。后来我发现独立站要自己进货发货,我时间自由了但是地点不自由,一旦我回国我的网站就要歇业了,而新西兰雇人的成本太高了不划算,于是这个商业模式不符合我数字游民的预期,我当机立断放弃了。我开始探索人生教练是否可以养活自己,毕竟之前做的都是一对一教练,靠单位时间换钱,还需要不断获客,感觉很难。
为了知道To C端人生教练商业化的情况,我又开始发挥老本行的技能——市场调研。我做了一份问卷发到了各个教练群里,结果显示80%的教练无法商业化,他们甚至不知道怎么获客。我才发现原来教练人群的最大痛点是不懂个人品牌和互联网营销获客,而我因为之前就有客户积累,并且一直在做自媒体,所以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因为前面的积累,我仅仅用三天的时间写了三万字的逐字稿,在2021年的圣诞节开启了我的第一个69元的直播课《个人品牌商业秘籍课》,连续讲了三天,课程大受好评,本来是针对教练人群的,后来很多人转介绍和推荐,于是吸引来各行各业的人,还有企业家老板,一个月的时间有近200人报名了我的课,我收到了铺天盖地的正反馈,让我信心大增。
我接着推出了1999元的《21天个人品牌实操营》,带着大家实操打造自己的第一个互联网产品,并且通过私域发售实现变现。开了三期,每一期的学员都实现了惊喜的变现结果,他们还想跟着我继续学习。于是我直接推出了1万的年度个人IP私教,也就是现在的“自由人生合伙人”的前身。2022年2月,我正式成立了「自由人生教练」平台,结合人生教练对于人的潜力优势探索和个人品牌商业营销技巧,辅导教练人群系统打造个人品牌、设计产品和交付流程。一开始是一年12次一对一私教课,后来客户多了,我就把相同的问题开始做成课程分享,减少一对一的交付。后来我推出了结合行动营的“自由人生合伙人”产品,提升了私教服务的客单价。因为之前种种做品牌营销的经验,所以自由人生教练平台的成立之初,我就清晰地设计了愿景、使命、价值观、Slogan、Logo等一些列的定位,而且我还自己做了网站,单独设置了新的公众号,从第一个月开始就做平台的新闻月报,记录平台当月的榜样合伙人和活动,直至今日都依然没变,完整地记录了平台每一个月的成长和发展史。这时候我已经发现了,过往的种种经验积累,塑造我成为了一个六边形战士,我一个人几乎可以搞定所有的事情。在个人品牌实操营里带几十个学员打造MVP产品,上课、社群运营、一对一咨询、海报设计、直播社群同步发售,都是我一个人搞定,那时候我连助理都没有。2022年3月,视频号有读书节的直播活动,要求必须一周直播4次以上,并且完成一定的GMV目标。我那时候并没有直播过,但我觉得可以试试。于是我从我的学员群里招募嘉宾、直播后援团,一下子招募到了30多个人,我制作了详细的直播活动策划和岗位职责分配,有人负责嘉宾沟通收集信息、有人负责制作海报和短视频、有人负责写公众号推文、有人负责直播间场控……我给自己定了目标是直播5天,每天连麦4个学员,GMV达到10万。(连续7天每天直播4小时)
我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六点到十点直播,可是到周五的时候我的GMV只达到了8万。怎么办?目标是自己定的,无论如何也要达成。于是我周六周日又自己加了两场直播,一个人开播干讲,终于在周日完成了10万的目标。我欣喜若狂,那是我第一次实现月入10万,准确来说是周入10万。我的朋友给我泼冷水,她说你这只是一个月,又不是每个月。我想想也是,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也是这次直播尝试,让我开通了视频号海外直播的白名单权限,克服了镜头恐惧,觉得自己还挺擅长直播。
我正式进入了知识付费领域创业,虽然我坚定地称自己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我的客户从教练人群开始发散,吸引了一些企业高管、体制内员工、创业者、各行各业有一技之长的人,也有全职妈妈和已经财富自由的退休人士。我通过我创立的教练平台和我的产品服务,接触到了很多我觉得比我更厉害的客户。有时候和陈先生开玩笑说,我的这些客户在职场上估计都是我的老板。而我也真的吸引到了我的职级比我高很多的前同事成为我的客户,还有我工作时候服务的大代购,我之前自己的代购客户,我的小学班长,我的公众号粉丝……现在,我的合伙人里聚集了我三十多年来在各种领域认识的不同的人,他们都成了我的客户。有人说打造个人品牌就是做自媒体、拍短视频、打造人设……而我的个人品牌就是做真实的自己,因为我的客户都在一个群里,他们是不同时期认识的我,他们都见过我生活和工作中最真实的样子,我根本没有伪装的余地。而即便是现在,我全网粉丝也才五万多。我是一个典型的低粉丝高变现的私域IP。这也是为什么我跟我的学员强调要先把私域营销链路设计好,然后才是公域自媒体引流。可是现在依然有很多个人IP的老师把自媒体等同于个人IP,在误导众生。也许你会好奇,我创立的明明是一个教练平台,为什么变成了个人IP打造辅导。我原先的定位是教练商业化,帮助人生教练找到细分领域的定位,设计高客单产品,实现个人商业闭环。我们合伙人里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仅仅通过教练产品年入二三十万,比上班轻松太多。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纯粹的人生教练很难商业化,因为它并不能高效解决客户问题,而高净值的客户付费的目的就是节省时间,需要及时的解决方案。所以教练行业商业化做的最好的,是To B端叠加培训的企业教练,To C端的教练必须叠加个人专业领域技能,才能打造高溢价的教练服务产品。既然我创立的是一个教练平台,我的初心也是要传播教练文化的。因为我自己是实实在在通过学习教练提升了自我觉察的能力、改变了性格,通过大量做教练接触了不同的客户、扩大了认知视野实现了破圈成长。我认为人生教练绝对是值得被推广和传播的,让更多人接触和学习教练是一种功德,而如果学习教练的人都无法在课程结束之后去实践教练技术,那么这种学习就会非常浮于表面。我是一个实践派的人,从我学习教练的经历来看,绝大多数ICF认证的ACC和PCC培训机构都只负责理论学习和教练技术的考证,他们没有能力帮助培养的教练们实现商业化。所以我不想和他们一样,去开发ICF PCC认证课,培养一群无法真正去做教练的教练。已经有很多人在做ICF认证教练培训了,如果培训出来的教练都无法商业化,最后都只能继续去做培训,这个行业和传销有什么区别?这就像自己赚钱的方法就是教别人赚钱、自己做自媒体起号的路径就是教别人做自媒体一样,没有真正的落地实践经验,最后就只能行业内卷。教练行业真正的痛点在于商业化,这也是我的教练平台定位的差异化。我想做的是把教练技术借由专业人士的个人IP打造,融入到他们的产品交付中,由此让教练真正进入各行各业。所以我做的事情,并不是培养教练,而是教会本身在自己的领域有一技之长的人,结合教练技术,设计自己独一无二的产品和事业。
在辅导一些没有教练基础的人线上打造个人IP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自我认知容易迷茫,会有很多心理卡点,很容易陷入思维的绝境。而教练技术可以完美地解决创业路上的情绪内耗和自我怀疑。所以我邀请了我的合伙人里的几位ICF认证教练来做教练督导,开发了我们自己的潜力优势教练班,用最简单落地的方法教会大家教练技术,并且在课程里设计了大量的实操。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给督导服务和教练考核设计了标准化的SOP,大大节省了督导交付的时间精力,也保证了我们不同督导的服务一致性。我希望我的学员从第一天学教练开始就能够找外部客户做真实的教练对话,所以我给了很多可以直接上手的工具,并且独创了“自由人生潜力优势测评”,以测评为切入点,让我的教练班学员可以轻松获客,而测评本身就是一个可以收费的产品,通过测评诊断出客户的痛点之后,可以再进行教练对话,而且可以转化为长期的教练客户。
现在回想起来就跟做梦一样,我也很难想象我一个人可以干这么多事。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创立了教练平台,设计了两个高客单的产品和体系化的交付流程,并且招募了近百位客户,还写完了一本书。第一年的时候还是自己一个人单干,我一次公开课发售稳定收款10万+,一次直播大事件也是稳定收益10万+。一年下来去掉各种运营成本和技术成本,发现净利润在90%。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知识技能创业是最适合普通人的搞钱方式了,放眼全天下,还有比这个行业利润率更高的吗?不要羡慕别人创业一年营收几千万,要看付出的时间精力、承担的精神压力,还有真正揣进口袋的利润率,当然了,还有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和工作生活的平衡。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当业务越来越多,我的时间价值就越来越贵,我必须要把我的时间精力放在最核心和最重要的事情上,我要做的是正确的决策,而非日常的运营。第二年的时候,我开始招聘运营人员,开始设计分成体系,开始给交付老师发钱。虽然是一人公司创业,主打的是小而美,但只要是创业想要稳定增长,一定要有团队合作,而非单枪匹马。我把整个平台的板块分成了流量、销售、交付和运营。按照整体划分分成比例,把钱分出去,平台净利润保持在50%左右。提醒大家的是,当你开始创业合作的时候,你不是给某个人分成,而是要从整体的宏观层面去拆分你的业务板块,控制不同板块的成本。你要考虑的不是某一个人和你合作的贡献和分走的利润,而是要考虑你整个业务体系的成本和利润占比。要根据整体数据控制成本,否则可能忙活一整年下来发现赚的钱全部分了出去,自己变成了给别人打工的。我在筛选合作伙伴上踩了不少坑,奉劝各位,哪怕是一人公司的合作,而非股东合作,也依然要通过共事一段时间之后再做筛选。我的合作伙伴全部是从“自由人生合伙人”里筛选的,即便都是从我的学员中筛选,但依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合作结果。往往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价值观是否同频、做事风格是否能互相接纳的问题。就像我跟我老公是绝对不能一同共事的,因为处事方法不同会吵架,合作伙伴也是一样。一人公司讲的是效率和极简,它是一个扁平化的平等合作结构,而非上下级的雇佣关系,在大企业工作过的人会很难适应,尤其是高管人群,因为他们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时间精力都在汇报沟通和监督上,但一人公司一定要让沟通汇报流程极简,绝对不能隔着人传话,而且人人都要有自驱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而非被管理监督。比如我的运营管家要支持商业教练完成学员的交付,管家、教练和学员三个人要直接沟通,他们不需要跟我汇报。我是一个目标导向思维的人,我只看结果,不管过程,因为几乎80%的过程我都是已经制定了标准化的SOP,团队的人只需要照着执行就不会有大问题。
有的人都不敢相信,但确实是事实。我的运营团队一周只开一次会,平时几乎不联系,管家只需要早晚发一下日报给我,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已看不回”(没错,任何无用的话我一个字都不多说)。我的销售团队两周开一次会,交付团队一个月开一次会,日常都只在群里汇报客户或学员沟通进度,我既不管理也不监督。可以说,我完全不用在团队管理上消耗时间精力,每个人都是自驱力独立完成工作。如果你跟我一起共事,你一点儿都不会内耗。传统的企业需要大量的员工培训,无论是企业文化、团建还是技能培训,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一人公司创业的合作对象,只有筛选和淘汰,没有培养。所以很多职场人,是很难一下子跨越成为一个创业者的,他们大概率会失败的原因,就是整个工作的要求和重心完全不同。打工人只需要让老板开心,根本不会考虑公司如何运作、企业怎么赚钱,而创业者的重心在盈利,小而美的创业是用极简的方式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要生存下来,没有余力浪费在内耗的人际关系上,需要直接筛选行动力和价值观一致的人,直接pass掉玻璃心和脆弱敏感的人。
这三年来,我一直在不断实践、不断提炼方法论、不断接收读者、学员、客户通过我的方法论拿到结果的报喜,最早加入“自由人生合伙人”成为我的第一批个人IP私教客户的朋友们,深度见证了我三年的爬摸滚打和产品迭代,也在我的陪伴下从0到1打通了自己的商业闭环。
大量的学员案例和口碑可以在自由人生教练公众号查看,我平时都很少发圈了,因为太多了。我有积累客户案例的习惯,之前是用微店积累一对一教练咨询的好评,后来微店禁止售卖虚拟商品,把我好不容易积攒的几百条评价的教练产品给删除了,于是我一气之下弃用微店。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开发“超级主页”小程序,让更多的教练、咨询师和个人IP们可以使用小程序从一开始就积累自己的客户案例口碑、订单数据和评价。这些都是我们做个人品牌的数字资产。知识付费行业虽然有很多大IP翻车,但这个行业在我看来才刚刚开始,借由AIGC的快速发展,知识付费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只不过商业化的模式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过去是卖课就能赚钱,而未来知识和课程可能都是开源和免费的,人们获取知识的门槛会越来越低,网络上全都是最新的免费的各行各业的知识,当信息差变小的时候,那么知识付费领域还怎么赚钱呢?第二,卖策展。所谓策展,就是负责收集某个领域最有价值的信息,整理策划展示出来。相信大家现在已经慢慢感觉到自己每天获取的信息量太庞大了,脑子都装不下,而且信息鱼龙混杂,要耗费大量时间去筛选和判断,而策展就是帮你筛选和整理优质的信息,节省客户自己获取信息的时间精力。我在前面的公众号文章里分析过我们超级主页的一位用户,就是卖写作主题的内容策展,一周变现了一万多。第三,卖圈子。在过去知识付费的创业者大多数还是以卖课为主,很多大IP只卖399元的录播课都能赚几千万,他们根本不用给客户提供任何服务。但我们都不是知识的创造者,而是知识的搬运工。未来这个搬运工一定会被AI取代。现在的AI在教培行业的应用就已经可以“以假乱真”,它可以模拟真人对话场景给学员做一对一沟通辅导,以AI的脑子一定比人脑好用。但AI无法创造一个有温度的社交圈子,也无法主动给予人类关怀。正如现在大家开始回归到线下的活动中寻找同频的朋友圈子一样,未来能有一个同频的人群灵魂安放且得到精神寄托的圈子,将会替代课程成为主流的知识付费产品。现在大家肉眼可见赚得盆满钵满的“疗愈”“旅修”等产品,其实交付几乎啥也没有,就是窜了个局,大家聚一聚,却收大几万。这就是用圈子去赋予情绪价值的力量,你无法用数据衡量它的价值,因为每个人的感知是不一样的。那我们普通人,还想低成本入局互联网知识变现赛道,到底该如何做呢?最优选,就是把以上三种都集合起来,打造自己的产品体系。这也是我目前在做的事情。如果你加入了我们的合伙人,就会感受到,我的高客单产品的设计里,有个性化服务、有优质内容的沉淀、有人情味的高能量圈子。我是希望我们合伙人里是一群人可以一辈子在个人品牌和终身成长的路上和我一起走下去的。这种在创业路上互相扶持和深度陪伴的感觉,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曾经在直播间聊起我现在的合作团队,忍不住潸然泪下。他们都是我的合伙人学员,我们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商业合作关系,而是彼此生命成长的见证者,这种关系不是靠金钱和利益来维系的,而是每个人在打造个人IP、探索自我潜力优势的过程中,从彼此的生命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深深的“看见”和“相信”。
个人品牌创业的形态,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借假修真的过程。赚钱从来都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它只是一个指标而已。想要获得幸福,缺了这个指标也不行。实话实说,我觉得婚后8年夫妻关系、家庭关系都很融洽的很大原因,是我俩都经济独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贫贱夫妻百事哀”。老祖宗说的话一定要听。而创业寻找合作伙伴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寻找一个内心和物质都富足的人为伴,更容易互相滋养。
我现在筛选个人品牌学员(自由人生合伙人)都是筛选“不缺钱”的人,不缺钱的人在个人品牌创业的路上会更容易保持初心去做有价值的长期事业,并且他们更在意金钱之外的成长和收获。我也希望我的圈子里都是“富人”,而非匮乏的人。我只是借由个人品牌的外壳陪伴大家进行生命的内在修行,而非制造焦虑去拯救匮乏的人。
当你看到这里,你会明白,这世上没有一夜暴富。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突然月入10万、突然年入百万的创业者。从第一次赚到主业之外的钱,到现在,我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在行动中修炼自己和财富的关系,探索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摸索一个人纯线上创业的路径,实现我理想的数字游民生活方式。我一直都在为我的目标,一步步努力。回想起来这三年的一人公司创业经历,我发现很神奇的是,过往三十多年都是“做事三分钟热度”白羊座的我,竟然可以在人生教练和品牌营销上坚持如此之久,还依然怀抱着熊熊燃烧的热情。这底层的驱动力,是我在不断实践中找到的愿景和使命——我希望唤醒更多和我一样的普通人,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用热爱的事情为自己创造一份终身事业,掌控人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一人公司创业,是对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传统的创业追求规模和扩张,要承担很大的压力和风险,自由职业又过于散漫、收入不稳定、缺乏体系的商业支撑。而一人公司创业,追求的是一种灵活、高效、自由且更适合个人发展和成长、又能有稳定收益的商业模式。既然是创业,就要赚钱生存下去,必须要有系统的商业设计,不能再像做副业和自由职业那样靠天吃饭了,而是要让自己的公司有持续盈利的能力。首先,选择一个适合个人能力和兴趣的领域至关重要。在我创业之初,我决定专注于人生教练领域的个人品牌的建设,把自己定义为“个人品牌教练”,凭借多年积累的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打造了一系列线上课程和咨询服务。这些服务不仅帮助我从一群人生教练中脱颖而出,快速建立了市场影响力,也让我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为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其次,一人公司创业者需要自己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把商业闭环跑通。不要指望找一个合作伙伴来弥补你的硬伤。你可以有短板,但不能在一人公司的必备能力上有硬伤。哪些是必备能力呢?内容营销、产品交付、销售运营都是必备技能,拆解得更细致一点就是直播、短视频、写作、咨询、教练、课程、演讲、销售、设计、运营……你可以不专业,但你都要会。只有你自己做到80分,跑通了自己的商业闭环,然后梳理出SOP,再来找个人替你干,那么这个人按照你的SOP最差也能做到60分,你就可以快速实现自动化运转。这个部分其实是最难的,我也不是在一年的时间里把这些技能都从零学会的,而是在过去不断在工作、副业、爱好中去沉淀下来的技能经验。如果一个人过去从来没有写过文章、没有输出过任何内容,想要在一年内就一步登天通过自媒体内容营销而引流变现,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从零起步打造个人品牌,有的人很快拿到结果,有的人很慢。快的人是因为一些技能之前是有积累的,慢的人是因为很多事情才刚刚开始学习。
所以打造个人品牌这条路其实就是一条终身成长之路,一人公司创业营销的过程中有太多要学习的东西了,而且要一直随着市场变化而学习,要一直去输出和创造,倒逼自己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才能给客户更好的交付,还有比这更能促进人持续成长的事情吗?我从来都不觉得赚钱是打造个人品牌的目标,而是建议人人都要尽早开始打造个人品牌,积累自己未来一人公司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第三,在共事中筛选和自己价值观同频、可以独当一面、互相滋养的合作伙伴。一人公司创业找合作伙伴,一定是可以提升效能、互相滋养的。如果对方没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还需要你辅导,那么就不具备合作的条件,因为会拉低工作效能。如果对方经常情绪内耗,在工作中总是被各种情绪影响,比较敏感玻璃心,也是不适合合作的,因为会消耗你很多心力。如果对方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不愿意按照你的SOP执行,也不适合合作,因为他会打乱你本身跑通的闭环和业务节奏,你要花很多时间去沟通。我通常会先用一个小的项目合作来一起共事,去判断对方是否适合长期合作。很多创业者会踩的坑就是一遇到聊得来的人就一拍即合去合作,结果各种原因不了了之或半途而废或不换而散,要么自己的创业项目夭折,要么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最后,把自己80%的时间精力用来搞流量获客,20%的时间精力用来做交付,剩下全部可以合作或外包。所有的生意当商业闭环跑通之后,就只有一件最重要的事——获客。以个人IP为主导的一人公司创业,流量一定是IP本身发力的重点,因为大家都是冲着IP买单的。无论是大量产出短视频、直播,通过自媒体做矩阵号获客,还是利用线下活动、联盟营销获客,都需要IP本人去做,别人是无法替代的。而交付是和客户建立信任关系的核心,做交付也能够让IP对客户的需求是保持感知的,如果长期不在一线接触客户、解决客户问题,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和客户的距离变远了,客户为了IP而来,结果整个交付过程都没有和IP本人有任何链接,那么体验感会非常不好。我就有学员报名合伙人之后,不敢相信我的微信是我本人在操作的,因为她报名其他高客单的课程,IP老师的微信都是助理在运营。目前,我有一个投入时间相当于全职的助理,还有一个兼职助理,同时有近10名从我的合伙人学员中筛选的灵活合作团队,主要分担销售和交付板块的工作。我基本上实现了每天工作4小时的生活方式。但实际上我根本无法区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因为自从创业以来,我觉得我就一直在工作。比如我刷小红书的时候,是在学习怎么发笔记的,我刷短视频的时候是在学习别人怎么剪辑的,我去上课学习的时候都在思考什么好的内容是可以分享给我的学员的,我看书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容输出从而可以更好地创作引流,我旅行和吃喝玩乐都要记得拍照和拍vlog发朋友圈……你说我到底是在工作还是没工作呢?根本就分不清。一人公司创业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每时每刻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和梦想而创造。对于那些考虑创业的朋友们,我的建议是: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创业模式。创业是一条多元化的道路,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无论你是否选择团队合作,还是独立创业,都应该遵循内心的选择,找到那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欢迎来听我的极简创业课。我会拆解分享更多我在个人品牌打造之后,一人公司实践中的经验干货。创业未必需要规模和扩张,成功的道路也不止一条。关键在于,你是否敢于探索,并坚持走下去,享受这个过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也可以复盘一下自己过往职业经历当中积累的技能,合理去判断自己是否适合以打造个人品牌的模式去进行一人公司创业。
我也希望我的学员们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放下对短期结果的执着,从一生的维度去看待做个人品牌这件事情。因为做个人品牌就是在做真实的自己,看见自己,接纳自己,相信自己,活出自己。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长跑,我们不需要和谁去比较,每一天都问心无愧就好。
Alina霖子
最懂品牌营销的人生教练
入世而不世俗,出世却能入俗
📍定居新西兰
个人微信号:AlinaWang321
“人生有无限可能,我不愿画地为牢”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学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