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三个月,二十六期,我们迎来玉华洞探秘之终章。历经宋、元、明、清直至当代,灿落繁星的诗、文、书、画,带我们进入玉华洞,更带我们进入玉华洞的另一个世界。
此一终章,又似启章。
注:本文篇幅较大,可以选择点击文头“耳机”图标,来“听”读文章。
风和曙明玉华洞
郭 风
不记得哪年初读《徐霞客游记》,大 体时间当在30年代初叶, 当时不过是一位 少年,专捡其中有关闽省的篇章阅读,得知 有九鲤洞、玉华洞、武夷山以及永安的桃源洞、 一线天等胜景,不觉神驰。而以上诸景几乎都是到晚年始得亲临其间,始得游目其间。位于 将乐县境的玉华洞一共到了两次。第一次,车 至一村庄前停下,在山野间慢行约三四里, 即至洞前。使我念念不忘而至今记忆犹新 者,是行近洞前的野趣和洞口的古意。行至洞前, 为一条小山径,野竹杂树生于其侧,一对竹鸡自 由自在地走进竹丛间,不见了。及至洞前,则见有 若干明、清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隐隐约约出 现于石苔以及生于石隙间的野树荫影之间,字迹漫漶,反而使人有一种时间的深邃古远之 感。1987年6月, 我第二次来, 车己可直抵洞口 附近,原来的山径已开辟为宽阔的石路,洞口的摩崖石刻涂上丹色,石路之前正在建造一座山门,凡此等等,使我感到此古老的溶洞向当代游客招手。
初次来,进洞尚有火炬,这种用松明燃起的火光,照亮洞中坎坷的、没有规则的道路,照亮洞中的暗河、小湖、小池以及暗水畔的道路,照亮洞中的钟乳、石笋形成的种种奇观,又似乎能照亮洞中的水声。不知怎的,我当时的心,似乎时或怀念徐霞客又时或为一种奇异的天地中的神秘感所感召。现在,我以为还值得追念的是,为我撑照明火炬的农民,他往往把洞中的景色,与吕洞宾以及薛仁贵(仙人和民间百姓目中的古代英雄人物)的行状相联系,用某种幽默感和民间语言美化洞中的景色。对我来说,甚至因此为我在洞中的旅途增加了一点神话和民间传说的色彩,至堪玩味。此次来,洞内已有现代化的照明设施,景物看得更为分明了。我意,玉华洞的特色除洞中有若干暗河并闻水声外,便是洞中有洞。由于照明的现代化,得见洞上之洞,即所谓天上琼宇之景色;在下一个洞中的洞里,仰望高处一个洞,其内似有仙床、仙椅以及玉栏、玉扶梯等等诸物象,感到目中所见有一种神话的魅力。
对于玉华洞,就我个人来说,最受感动者,莫如刚进洞口时所受的凉风以及从后洞出口时所见的曙明。洞中诸景,奇而已矣。此进洞时所受的所谓“一扇风”,出洞时所见的所谓“五更天”,对我来说,均有一种奇妙中的平易感,一种亲切感,都给我一种清淡.自然的感觉。刚入洞,洞口的一棵树微微摇动,凉风徐徐吹来,同时又似有小雨依稀扑面,出现一种时雨东来,好风与之俱的平易而超脱的境界;在洞中跋涉近一小时后,忽见洞口处出现曙明的天色,有疏星二、三,下弦月一钩,这种幻觉中的天然景色,这种物理构成的幻景。都真实而又朦胧地出现于目前,这似乎又是一种平和的境界。此等超脱境界,此种平和境界,世界不常有,我却于玉华洞领略两次,心中暗自庆幸。
(原载1987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注】郭风(1917—2010),回族,福建莆田人。1934年毕业于莆田师范。1944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历任县小学、中学、福州高级工业学校、福建师大教师,《星闽日报》编辑,《福建文艺》《园地》《热风》杂志副主编。省文联秘书长、副主席,省作协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中国作协理事、全委会名誉委员。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童话诗集《木偶戏》,散文诗集《蒲公英和虹》,散文集《你是普通的花》等55部。
美的开发
——重游玉华洞
俞元桂
解放初期,我与学生一道参加将乐县土改,事毕顺便游了玉华洞,那时看到的是原始状态。从山下洞口处俯伏平底小船内渡筏水入洞,农民燃松明带领我们,在火光的烛照下,观赏洞内的岩、石、泉、沙、石笋、石钟乳等景象。我们三人一组,手拉着手探步前行,深恐失足。一路逶迤曲折,登高下坎,在岩侧水湄倾听向导的指点:这像什么飞禽走兽,那像什么果树花卉,还有仙人田、童子拜观音、达摩面壁、五更天等故事。这是平生第一次游览石灰岩溶洞,奇幻怪异,叹为观止。过了四十年后,去年冬天,我又有一次重游的机会,心里不禁默诵“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词句,寄托自己的感慨!
今天展现在我面前的玉华洞,一扫从前榛莽荒秽的状况,莲花池、接待楼等整齐美观旅游新设施,把洞的前沿装饰得飞红点翠。洞里的路线仍然曲曲折折,但已有平稳的台阶,彩色电光把景物打扮得鲜明璀灿。本来传统景点有一百六十余处,导游小姐只选其中三十余处向游人介绍。我们一路观看:藏禾洞的仙人梯田,沙环层垅;雷公洞的五龙横空,吐珠喷玉;果子洞的葡萄串串,荔枝盈把;黄泥洞、溪源洞的月华似练,江波凝碧,劲松参天,华盖如云;白云洞的启明星耀,曙色欲开。真是如入龙宫仙境,变幻万端,疑为梦寐。还有诸多岩体,如羊如鼠,如象如牛,如花如灯,如仙女下凡,似如来端坐,像八仙过海,若普贤骑象……。一路水声滴嗒,泉韵铿锵,有些岩体,敲击居然作钟鼓声。旧地重游,深叹造化的鬼斧神工,把这座洞府开凿得如此奇瑰壮丽,远胜雕塑名家、丹青妙手。
观赏港洞佳景与山水名胜不同,它不以风和日丽、山青水秀、柳暗花明等美景,引起游人的感官迷醉和精神愉悦,而是在幽深朦胧的岩洞中,靠自己的感觉去摸捉,并通过导游的介绍,去想象所见岩体、石笋、石钟乳等形象,其形神毕肖的象形引起你对大自然的创造力和模拟力的惊叹。如果你把一些形象场景编织成神话故事或风光景色则更将激起人们的联翩浮想。溶洞奇丽的美,有赖于游客审美思维的积极活动,或与导游的指点配合,去注释、去解读、去揣摩,去破译所见到的景象,从中获得审美上的极大满足。如果说,山水名胜以如诗如画迷人,那么溶洞则是把诗和画藏在谜里,让你去想象和猜测,那么,你的感悟就更为曲折动人而富有情味了。
回想四十年前,我们由南平坐民船,用缆绳牵引,经四天的水上路程,才到达将乐县城。上了渡头石阶,一条鹅卵石铺的街道,几间小商店、小点心店和简陋的客栈,县政府则在平房的土屋里办公。现在水泥大道两旁,林立着五光十色的商店,一派繁荣气象。而玉华洞的长年烟熏污迹也经过了洗涤和整饰,稍为恢复徐霞客的所见削玉裁云之态,这是我感到十分快慰的。稍感不足的是社会现实大踏步前进了,而导游的介绍多仍旧一贯,况且一路匆匆,更形简括,虽然有海湾战争的导弹一类的比喻,听去未必合适。我以为洞中谜一样的美质,亟须多加开发,需要文人、艺术家和广大游客,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一起来破译,以充分发挥这溶洞的容光。
我们还得保留传统的优美的具有现实感和浪漫情调的解说,此外,也可以在整体上、宏观上开掘它的美。玉华洞中的几处大型支洞,的确是群芳荟萃,众美纷陈,从全体上着眼很有气势,极风云变幻、百物涌动的奇观,如果在这方面做些文章,是有更多的壮美画卷和豪迈诗情拓展人们的视野。再有导游小姐如能对洞中景象用科普的角度加以说明,如“雷劈仙棺”所见到的岩体移位,“天平石”所见到的石钟乳溶液凝结过程,它就宣传了科学知识,比之于许多旅游点热衷于新塑如来,玉帝、大圣、天尊等等,似乎更有新意。
【注】俞元桂(1921-1996),笔名吴钩、吴刚,福建莆田人。1942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中文系,194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院文学院。历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省民盟宣传部长、副主委,省政协委员、常委,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副校长,福建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组长。1989年被省政府延聘为省文史馆副馆长。擅长文学史研究和散文写作,著作有《晚晴漫步》、《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等10余本。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将乐分卷
1991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14福建卷·将乐分卷》收录了14篇有关玉华洞的民间传说。
杨时劝阻皇上游玉华
将乐有金华、银华、玉华三洞,都是奇巧秀丽的洞府,极好的游玩去处。金华洞早年传说出了妖怪,洞口封闭,游人绝迹。银华洞坐落在漠源地村对面的山凹里。唐正德年间,皇上游银华洞,在洞里丢了还魂带、金扁担二样宝贝。此后达官贵人争相来洞里游玩,既看景致,也想碰碰运气捡到那二样宝贝。这些官绅来玩洞,百姓倒了霉。迎来送往要出伕差、抬轿子、挑行李;吃喝招待要摊派钱粮,天天杀猪宰鸡,酒肉不断。附近百姓被搞得民不聊生,田地都荒芜了。大家一气之下,一个晚上就把银华洞口封住了。他们用大石头彻,用糯米糍粑做灰浆,再用松光火把糍耙烧得象石头一样坚硬、乌黑。再从山上挖下松土封往,就说是雷公发怒下大雨,山崩封住了洞口。从此,只剩下玉华洞一个好景致了。这玉华洞前有一个藤岭,树木青葱葛藤满山,是游人歇脚的好地方。藤岭下有一片平洋田,那是四方百姓赖以为生、旱涝保收的丰腴宝地。
杨龟山在朝当官时,有一天,皇上动了出游之心,问杨龟山:吾闻爱卿乡里有个玉华洞,是个奇秀洞府,好玩去处,请爱卿带朕前往一游如何?”杨龟山一听,心里一怔,他想:皇上一出游,公子王孙、百官随从,大队人马,前呼后拥,车辇轿乘,宛如长龙。小小洞府,如何容得?那十里洋田,眼下庄稼要成熟了,不知要被践踏成什么样子;那树木青葱的藤岭要开通大路,是会被砍伐精光。乡里百姓迎来送往,酒肉饭食侍候,更是负担重重。银华洞已有前车之鉴,要是惹得百姓再把玉华洞也封了,岂不是可惜。他灵机一动,奏道:“臣闻玉华洞前有五里烂泥洋,十里藤吊岭。那是险恶去处,皇上不可贸然前去。”皇上问:“何以见得险恶?”杨龟山说:“那五里烂泥洋,车马轿乘过不得,穿靴穿袜走不动,定要赤足涉之,一不小心陷入泥沼,不能自拔,就有灭顶之灾。那十里藤吊岭是古树参天,怪石嶙峋,猿猴无路,飞鸟难过,只有攀藤越涧方才过得去,一不小心落下深渊,就会粉身碎骨。”皇上一听,吓得心里凉了一半,说道:“如此险恶之处,寡人不去了。”杨龟山听了好不欢喜。乡里百姓又免受了一次侵扰,玉华洞终于保存至今,迎接着四方来客。
讲述者:廖远谋
搜集整理者:曹豹文、杨振乐
搜集时间:1982年6月
流传地区:将乐县各地
玉华洞的发现
----玉华洞传说之一
很久很久以前,玉华洞附近是一片深山老林。这深山老林里住户很少,只有两户人家,一家姓邱,一家姓肖。他们都以采草药为生,相处得很好。
一天,肖家小伙子一个人上山采药,没来多久,突然天上起了乌云,转眼就下起了雨。雨下得很大,他到处找地方避雨,忽然见到前面有块凌空的石崖,下面有一块很大的空地,正是避雨的好地方。他赶忙跑过去,坐在石崖底下。由于又饥又乏,他歇着歇着,就不觉地打起瞌睡来。约莫睡了半个时辰,忽然感到身上一阵阵的发冷。他睁开眼睛一看,咦,不远处有一个小洞,有一股风不断地从里面吹来。他好生奇怪,就走上前去,趴在洞口,朝里面大喊一声“噢···”,洞里也发出了类似的回音。“看来这个洞还不小,我要进去看看”,肖家小伙子这么一想,就试着逆风而进。刚开始,洞口很小,必须缩着身子才能进去。后来越往里走,洞越来越大,洞的四周是银白色的。大概走了七、八丈远,还没看到洞的出口。肖家小伙子不敢再往前走了,就退了出来。他回来后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邱家。于是肖邱两家联合起来,举着火把进了洞。一进去,嗬,真是个奇洞,洞里有山有水,石头也各种各样,有的象马,有的象猴子,有的象仙女,有的象老人,还有的象冬瓜、辣椒、菠萝、葡萄、荔枝.....。两家人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这是个好地方。
后来,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许多人都打着火把进洞游玩,王华洞也从此热闹起来。
讲述者:肖文求
搜集整理者:胡钟寰
(厦门大学中文系89届毕业生)
搜集时间:1988年9月
一扇风的传说
----玉华洞传说之二
在我们玉华洞的入洞口,一年到尾都吹着一股风,我们本地人喊作“一扇风”。热天时节,我们一走进洞中,即刻就觉得一阵凉意,一股风从洞中吹出。寒天时节,风是倒吹入洞内的,很奇特。老一辈的人讲,这是藏在洞中修炼的龙蛇热天热得喘气,寒天冷得吸气造成的。
相传早年时节,我们玉华洞引来了一条老龙蛇,重几百斤。见过这条蛇的人说,老蛇有四丘田那么长。老蛇在田里溜过的时候,田里的鸡鸭牲畜都被赶得四散奔走。这条老蛇要寻找僻静又风水好的仙洞修仙,看中了我们玉华洞幽静环境。这里人迹罕至,洞内还有地下水,所以来到之后便躲入洞中。
据说,老蛇修炼期未满,还成不得龙,所以一直躲在洞中没走,要等到它修炼成龙时才会走哩!到那时节,我们这一带还会下暴雨,发大水。因为龙出现时,总是飞云走雨,雷鸣电闪的,于是人们在后洞供了一尊观音菩萨,只是求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保护我们,别让老龙蛇给我们带来灾难!
讲述者:肖将根 男69岁
将乐人 农民 私塾三年。
搜集整理者:江长贵
(厦门大学中文系89届毕业生)
搜集时间:1988年9月
流传地区:将乐县梅花村
藏禾洞的传说
----玉华洞传说之三
传说从前将乐人并不知道种植双季稻,说起这双季稻的来历,还和在玉华洞修仙的赤松子有关呢。
有一年夏天,将乐的水稻获得了大丰收。人们整理好稻田,准备明年再迎来一个更大的丰年。紧张的收割季节过去了,村民们长嘘了一口气,老人们成群结队在一起聊天,妇女们忙着串门走亲戚,那些小伙子们闲暇无事,也到处乱跑,游山玩水,真是自由自在。
其中有一个小伙子,那天他上天阶山打猎,走着走着,忽然发现了一个大洞口。他一下子起了好奇心,便一步一步向里面摸去。不一会儿来到了一个大洞府。他简直惊呆了,只见一个白发老翁正弯着腰在一块小田里插秧。那老翁听见小伙子的惊叫,回过头来很慈祥地说:“小伙子,快回去吧,你们的稻子还可以再种一季呢!”说完,人便不见了,更奇怪的是,那田里的秧苗不见了,只剩下一滩清水。
原来寺松子在玉华洞修炼时,为了避免旁人打扰,不想暴露自己的行踪,连买粮食都不愿意出洞,而是在玉华洞里找了一块比较空旷的地带,开了几块梯田,向管五谷的神要了一些稻谷的种子,每年春季在洞里种植两次水稻。因为怕仙种传往人间,所以每次干活以后都用仙法把禾苗隐藏住,没想到这次在双抢的大忙时期,被这个年轻人误打误撞给碰上了。赤松子来不及躲藏,只好告诉那小伙子种植双季稻的方法。
那个小伙子出来以后,便把这个消息告诉村里的乡亲们。大家都觉得很惊奇,一些人觉得反正闲暇无事,还不如按那个小伙子说的试一试。果然,秧插下去以后,秋天又获得了一次大丰收。从此,双季稻的种植就在将乐流传开了。
据说那个小伙子以后又有好几次进玉华洞,想再见赤松子,但他每次去都只看到那几丘梯田。不同的是当禾苗生长季节时,田里便充满了水,而到了收获季节,田里的水便完全干了,但赤松子都再也没见到。大概是赤松子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作了比较严密的防范措施,一见到有人来,便把禾苗藏起来。所以,后来的人便把这个洞叫做“藏禾洞”。
现在游玉华洞的人仍然可头见到藏禾洞里的那几丘梯田,每当到了春秋季的时候田里有水,夏冬季的时候田里却没有水。
讲述者:邹木顺
搜集整理者:程文宏
(厦门大学89届毕业生)
搜集时间:1988年9月
流传地区:将乐县洞许村
雷公洞的传说
----玉华洞传说之四
从前,将乐有三个很有名的仙洞,一个是金华洞,一个是银华洞,一个是玉华洞。这三个洞里的景色都非常优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许多游客。将乐县也因此变得好生兴旺。
不知道是哪一年,三个妖怪来到了将乐县,分别霸占了金华、银华、玉华三个仙洞。那段时间,每次成群结队进洞游览的人,出来时总要少一个,那是被妖怪吃掉了。从那次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来游览这三个洞了。那三个妖怪还经常出来搔扰百姓,无恶不作。将乐的人逃的逃,躲的躲,外地的游客也不敢到将乐来旅游。将乐县从此变得冷冷清清,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兴旺发达了。
将乐的地方官和老百姓纷纷烧香拜佛,祈求上天派神仙来收服妖怪,使将乐变得重新兴旺起来。
上天还真的被感动了。太上老君决定亲自下凡来除妖,那三个妖怪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惊慌,聚在一起商量着怎样来逃脱灾难,最后决定逃到另外的地方去,但要在逃走前把这三个仙洞封死,让人们无法享受这神奇胜景。于是他们作起法术,运来大石头把洞口堵死。金华洞和银华洞的妖怪封死洞口后马上逃走了,玉华洞的妖怪还没来得及封死洞口,太上老君就赶到了,作起法术把妖怪关进了八卦炉,并使出三昧真火来烧妖怪。太上老君用八卦炉困往妖怪以后就回天上去了,那妖怪整日里被三昧真火烧得嗷嗷叫,痛苦万分,在炉中拼命挣扎。终于有一天,妖怪把八卦炉踢破了一个大缺口,从炉中逃出来。正当他洋洋得意准备去报复人类的时候,巡视天下的雷公刚好路过这里。他一见妖怪逃出了八卦炉,知道妖怪还想去继续害人,于是作起五雷正法,一个霹雳把妖怪打死了。从此,玉华洞再也没有妖怪了,又成了人们的游览圣地。
现在游玉华洞的人还可以在一个洞中见到一个缺了一角的八卦妒,那就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那缺的一个角就是被妖怪踢破的。人们感激雷公除妖的功德,所以把那个洞叫做“雷公洞”。
讲述者:邹木顺
搜集整理者:程文宏
(厦门大学中文系89届毕业生)
搜集时间:1988年9月
流传地区:将乐县洞许村
黄泥洞的传说
----玉华洞传说之五
从前,将乐天阶山下梅花村里住着一户人家。这家只有母子两人,母亲叫黄仙娘,儿子叫孝郎。母亲年纪大了,只有靠孝郎租种地主的两亩地过日子。虽然生活贫困,但母亲爱护儿子,儿子孝顺母亲,母子相依为命,生活倒也快活。
那一年,母亲去世了。孝郎大哭了一场,跑到地主家里说:“东家,我母亲过世了,请你给我一块荒地让我安葬母亲吧。”地主一听,大叫道:“滚!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水都是我家的财产。穷小子,你娘死了,就扔到河里喂鱼吧。”孝郎一听,又大哭了起来,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那地主理也不理,踢了他一脚就进屋去了。
孝郎一路哭着回到家里,跪在母亲的遗体旁又哭了一夜。这时,村里的一位老年人对孝郎说:“孩子,听老一辈的人说,咱们这天阶山上有一个玉华洞。这些年来,人们一直没有找到它,你去找一找吧,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你的母亲安葬在那里。孝郎围着天阶山走了三圈也没有找到那传说中的玉华仙洞,人也累得走不动了,想起母亲的遗体还无法安葬,又坐在地上大哭起来。正在这时,他感到有一股风从后面吹来,冷飕飕的,真奇怪。这山里哪来的凉风呢,孝郎连忙站起来,迎着风向前摸去。终于,他发现风是从岩石的一个小洞吹出来的。他连忙跑回家,拿来锄头,对着小洞口,用力挖去。不一会儿,一个大洞口出现了,玉华洞终于被找到了。
孝郎抱着母亲的遗体走进玉华洞。谁知越往里走,里面越宽敞,孝郎一直找到第三个大洞府,就在那里凿了个石棺,把母亲安葬在那里。从那以后,孝郎每当想念母亲的时候,就到洞里母亲的坟上祭奠。因为家里穷,卖不起香火祭品,孝郎每次去上坟时都提来一篮子家门口的黄土洒在母亲的坟头,久而久之,黄土越聚越多,孝郎的眼泪打湿了黄土,使黄土变成了黄泥。孝郎死后,再也没人来上坟了,可是那一大堆黄泥却留在洞中。以后发现这个洞的人看见那堆黄泥,听说了那个故事,都被孝郎的孝心所感动,于是把那个洞取名为“黄泥洞”。
讲述者: 欧木旺
搜集整理者: 程文宏
(厦门大学中文系89届毕业生)
搜集时间: 1988年9月
流传地区:将乐县洞许村
黄泥坡的传说
----玉华洞传说之六
将乐有个远近闻名的奇洞--玉华洞。洞里还有许多小洞,其中有个叫黄泥洞。之所以叫黄泥洞,是因为这玉华洞其他地方都是有棱有角的怪石,独独这里,不知是地下冒出还是天上飞来一大堆厚厚冢冢的黄泥。黄泥坡前似乎跪着一人,两手按地,头垂着,几乎碰地,一声不响、一动不动.....
这里有个很苦很悲的故事。
说不上什么时候,在将乐县城里有一对夫妻,膝下一儿,名叫杨萍。只因杨萍的母亲美貌过人,招来不少麻烦。有一天晚上,县太爷的小舅子带着一群光棍无赖闯进来,嘻皮笑脸调戏杨萍的母亲。杨萍父亲回来看见,就跟他们拼命,结果被那帮无赖毒打致死。杨萍的母亲哭着埋了丈夫,带着不满三岁的杨萍,逃到天阶山脚下。
逃了狼又来了虎。山里虽没有恶霸无赖,土匪却多,搅得百姓不能安生。有一次为了躲土匪,母子俩跑到山上,发现一个山洞好大好深,空旷旷的。母亲摸摸冰凉凉的石头叹口气:“下半辈子能在这里过安生日子也就满足了。”
杨萍长大了,他知道母亲这辈子为拉扯他长大受了千般苦处。他发誓要让母亲这下半辈子吃好穿好。母亲摇摇头笑道:“萍儿能吃饱穿暖过上安安静静的日子,妈就知足了。”杨萍鼻头酸酸,他知道妈吃苦太多了,不敢想。可是他才不这样,他想将来有了钱就在城里给妈盖座房子,娶个媳妇,把妈服伺得舒舒服服的。
可是土匪却不会让杨萍想得这么美,每次杨萍刚刚攒上一点钱财,土匪就下山抢了去。杨萍又泄气又恼火,日子不但没变好反而越来越苦。有一次,一个土匪头子要抢杨萍母亲的嫁妆,母亲拼死不让,被狠狠踢倒,摔断了腰。天黑了,母亲流着泪对杨萍说:“萍儿,不能住这了,我们到别处去吧!”
杨萍气得发疯。去哪。去哪不都一样? 他不去,他拉起一帮人马,不是抢百姓,而是抢土匪。他带着人半路袭击抢劫回来的土匪,把抢到的东西一半散给手下人,一半带回家孝顺母亲。母亲问他,他只说: “妈,是我自己的。”家里一下变得吃不愁穿不愁。
有一次,杨萍带着人,掏了土匪窝,还把土匪头子的土匪婆给杀了。这下土匪头子和他结下了深仇大恨。杨萍回来,一高兴多喝了几杯。他手下的兄弟也跟着他庆贺,一个个喝得东倒西歪。半夜风刮得猛。杨萍迷迷糊糊地被推醒。萍儿,萍儿,母亲急慌慌的摇着他的头,“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杨萍一咕碌爬起来,叫声不好,背起瘫痪的母亲就往外跑。房子已经燃起了大火,杨萍钻出了大火,又跑了好半天,才摆脱了后面追来的土匪。
杨萍快跑散了骨架,他扑通一声倒在地上,好不容易爬起来把母亲放好,看见母亲两眼乌黑,头发烧掉一半,已经奄奄一息了。好半天,母亲才醒来,看了看儿子。杨萍扑通一声跪下,哭起来,两手擂着头,说:“妈,怪我,都怪我,是我害了您.....。”他哭着把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吃力地举起手,怜爱地摸摸他的脸,说:“萍儿,我不怪你。你没事就好。我.....妈死后就埋进那个山洞里,让我清清静静的过下辈......子。”说完就断了气。
母亲死了,杨萍守着母亲一声不吭地坐了三天三夜。他好像做了一场大梦。他记住了母亲临终说的话,母亲喜欢那个洞,那个洞安安静静,母亲可以安生过下辈子。他把母亲背进洞,里面好清凉,好安静。可是洞里没土,他到外面把一担担黄土挑进来,给母亲筑了个厚厚实实的新坟。然后,他轻轻地给母亲跪下了,他身上没了一点力气,整个人跟洞里的石块一样冰凉僵硬。他觉得这样给母亲跪着好舒服,想就这样陪母亲过下辈子吧。他心里好悔,没让妈过一天安安静静的日子。他想在阳世间没法让妈过安心日子,只好陪母亲在阴间过清静日子,阴间里没有恶霸,没有土匪,没有吵闹·....他心里在说:妈,孩儿也想过安安静静的日子啊!可是不行,是根草,也会被恶风吹得东歪西倒······
很久很久以后,人们发现了那个奇洞,看到了一尊很奇怪的石,两手扒在地上,像是在给谁磕头,嘴、眼、鼻都很清楚 (只是到现在时间长了,加上洞已被打开,石像变得模糊不清了) 。据老辈人的传说和猜测,这大概就是那个很有名气的杨萍了。前边那个高高的黄土坡大概就葬着杨母。
讲述者:邹木顺
搜集整理者: 刘斌
(厦门大学中文系89届毕业生)
搜集时间: 1988年9月
流传地区: 将乐县梅花村
石棺材
----玉华洞传说之七
黄泥洞擎天大柱附近有两块错位的大石头。它们的形状极象棺材。据说原来是整体连着的,人们叫它“石棺材”。从前连起的棺材,后来又怎么断成了两截,这还有传说呢。
这樽棺材里装的也不知是什么人,也不知是什么缘故死的。本来嘛.棺材是埋在坟墓里的,就在这两截断棺的旁边就堆着一座很高很大的坟,不知哪年哪月,哪个缺德贪财的家伙盗开坟墓,拖出棺材想捞着点什么宝贝金银。这一来,这棺材就没了安身之处了。躲在棺材里的死鬼一怒之下,把那个盗棺人给吃了。从此便恶习难改,吃人越发吃得凶。来到这洞里的人,不管十个、一百,总要吃掉一个; 不管手拉手、人拥着人,也要少掉一个,都是被棺材里的鬼吃了。从此,这带地方的人都知道,玉华洞里有了会吃人的棺材,再也不敢进到里面来。
天上掌雷的雷公爷知道了这件事。对棺材滥吃人的行为很气愤。就在某年的春天,发起神威,一个霹雳把棺材打成两截,那棺里的鬼给砸烂,还流出脓血来,现在石棺的一头还能看见脓血的残迹。
雷公爷怕棺材里的鬼复活再吃人,每年春天都要用第一声雷来清洗黄泥洞。从此,这个洞里就很干净很安全了。那石棺材被劈两半,再也合不起来。
讲述者:肖文求
搜集整理者:包伟文
(厦门大学中文系89届毕业生)
搜集时间: 1988年9月
流传地区:将乐县梅花村
瓜果洞的传说
----玉华洞传说之八
福建这地方盛产荔枝、龙眼、菠萝等甘美的水果,特别是那荔枝,真是看一眼都心醉,要是能吃上一口,那真是胜似神仙了。
传说赤松子在玉华洞修行的时候,也为荔枝的美味所陶醉。可他是个吃苦修行的人,又不能经常出去采摘荔枝,于是他就把荔枝的种子引进玉华洞,自己种起荔枝来。大概是玉华洞的灵泉特别甜吧,也可能是仙家的手法自不相同,赤松子种的那两棵荔枝树上结出的荔枝又大又甜,而且四季不断。
这些事不知道怎么被爱吃荔枝的杨贵妃知道了,他要唐明皇无论如何也要弄到赤松子的荔枝。唐明皇被贵妃的媚眼弄得神魂颠倒,连忙传下圣旨,命令八百里加急快马速到福建,一定要取回赤松子种的荔枝来,还怕赤松子不答应,专门把宫里养的会偷东西的神猫带来,准备明的要不到就暗中派神猫去偷。
赤松子早就算到了这件事。他是绝对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荔枝拿去给杨贵妃挥霍的,所以他早早准备好,把洞口隐蔽起来。他知道神猫十分利害,它一定会找到洞口跑进来,唯一的办法只有自己守在荔枝树旁,那神猫也就无计可施了。于是,赤松子在荔枝树下点起两支大蜡烛,自己整天坐在树下,严阵以待。果然来要荔枝的官吏找不到赤松子,只好派遣神猫去偷荔枝。神猫围着天阶山跑了一圈,嗅出了玉华洞洞口。它跑进洞来,一口气冲到种着荔枝的那个洞。赤松子一看神猫来了,连忙闭起眼睛,假装没看见,等它爬上荔枝树后,赶忙作法,一个掌心雷把神猫打入石壁之中,再也跑不掉啦。
洞外的官吏一等再等,也不见神猫出来,知道它已被赤松子抓住了,想冲进洞去摘荔枝,又怕赤松子的仙法厉害,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到京城。杨贵妃听说没有取回荔枝,而且丢了神猫,气得直跺脚,躺在床上三天都没有起来。后来,人们作了一首诗: 手植自何年,粒粒大如斗,凭他轻骑催,不入妃子口”。
现在游玉华洞的人可以在那个洞里,看到那两棵荔枝树下有一滩蜡泪,那就是赤松子守护荔枝时点的蜡烛所留下的。那嵌在石壁中再也跑不动的大黑猫,就是当初皇宫里养的神猫了。后人为了纪念赤松子秉烛守荔枝、蔑视权贵的精神,故把这洞取名为“瓜果洞”。
讲述者:邹木顺
搜集整理者: 程文宏
(厦门大学中文系89届毕业生)
搜集时间: 1988年9月
流传地区: 将乐县洞许村
溪源洞的传说
----玉华洞传说之九
传说赤松子找到瓜果洞后,继续往前探路,曲曲折折转了两个大弯以后,他又发现了一个大洞。只见洞内有一股小溪在潺潺流动,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溪的西南方有一个小潭,潭中闪出点点波光。赤松子被这里的景色陶醉了,于是找到了一块平整的石头躺下。不一会儿,他就睡着了。
正在迷迷糊糊的时候,他好象听见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钟鼓声。他连忙坐起身来,顺着钟声向前走去。猛然,他发现前面的洞顶上悬挂着一口巨大的石钟,在石钟的底下还放着一面大石鼓。一听,钟鼓还在发出嗡嗡的和鸣声。赤松子擦了擦眼睛,仔细一看,只见石鼓上还放着三本书和一张偈子。他连忙上前取下偈子,只见上面写着,“书三卷,授与有缘,钟鼓齐鸣,莫误修炼。”原来观音菩萨指点赤松子找到玉华洞后,怕他沉迷在山水美景之中而耽误了修炼,特意安放了这一钟一鼓来督促赤松子。从此,赤松子收起一切欲念,一心一意修炼,终于成了正果。此后,他把这个洞命名“溪源洞”,意思是饮水思源,不忘观音菩萨的点化大恩。现在游玉华洞的人只能见到仙钟而见不到仙鼓,那是因为赤松子修道成仙后,也把仙书和偈子放在仙鼓上,所以,不是与仙家有缘的人是见不到仙鼓的。
讲述者: 欧木旺
搜集整理者:程文宏
(厦门大学中文系89届毕业生)
搜集时间: 1988年9月
流传地区:将乐县洞许村
白云洞的传说
----玉华河传说之十
从前有个叫赤松子的青年人,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得道成仙。从十几岁开始,他就云游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想找一个仙师学习道术。就这样一直找了二十多年,他还没有遇到一个仙师。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仍然找啊,找啊。终于,观音菩萨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就准备去点化他。
一天,赤松子来到福建将乐天阶山下。忽然,他看见山上腾起一阵阵白雾,一下子起了好奇心,赶忙爬上天阶山。只见观音菩萨在白雾中左手托着净瓶,右手拿着一枝杨柳枝在轻轻地摇动,随着那棵杨柳枝的摇动,白雾便不断地从山腰中往上冒。赤松子一下惊呆了,忽听见观音菩萨说:“赤松子,神仙洞府就在你的脚下,你进去好好修炼吧!”说完,观音菩萨便不见了。
赤松子这才知道是观音菩萨来有意点化他,连忙跪倒在地,向空中拜了拜,起身后便顺着白雾往下走。不久他发现一个圆形洞口,上方还有四个古篆字--“玉华古洞”。赤松子真是别提多高兴了,连忙一步一步往里走,终于一个大洞府出现在他的眼前。从此,赤松子就在玉华洞里刻苦修炼,最后终于得道成仙,为了感谢观音菩萨的点化之恩,他在那个白雾缭绕的洞里树立了一座观音雕像,每日里烧香拜佛,并把这个玉华洞的支洞取名“白云洞”。
讲述者:欧木旺
搜集整理者:程文宏
(厦门大学中文系89届毕业生)
搜集时间: 1988年9月
流传地区:将乐县洞许村
马良神笔镇妖
----玉华洞传说之十一
玉华洞的溪源洞里,有一座“仙人浴池”。池里泉水清澈见底,长年不涸。相传,这是天上仙人们洗浴的地方。每到了七月七日,仙人们便会成群结队地来到浴池洗浴。可是后来,玉华洞里来了一个狐狸精,天天在浴池里洗澡,把池里的水搞得又脏又臭。仙人们便再也不来池里洗浴了。有一天,马良游山玩水到了玉华洞。他一边欣赏玉华洞景,一边往前走。当他进入溪源洞时,正好狐狸精在仙人浴池里洗澡。马良心想: 听说这是仙人们洗澡的地方,岂能让狐妖在这里撒野。于是他大喝一声:“贼狐妖,往哪里跑!”同时掷出手里的神笔。神笔带着呼呼的风声直插在仙人浴池旁。狐狸精吓得魂飞胆破,连忙从池里翻出,慌不择路,在石缝间乱窜。突然它找到了一条石缝,钻了进去。可是,身子只进去一半就不动了。原来石缝太窄,狐狸精给卡住了。那长长的尾巴现在还留在在缝外面。
从此以后,仙人浴池里的水又清了。仙人们又回到浴池洗澡了。据说,如果你运气好,七月七日在玉华洞里等上一天一夜,就能见到仙人们洗浴的胜景。
直到现在,马良的神笔依然插在仙人池旁。
讲述者: 玉华洞导游
搜集整理者: 杨潏
(厦门大学中文系89届毕业生)
搜集时间: 1988年9月
流传地区: 玉华洞风景区
梅花井
离将乐县城十四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梅花井村。它原来不叫这个名字,而叫樟家村。后来为什么改名为梅花井村呢,这里面可有个故事。
以前的樟家村人口不多,只有十几户人家。村中有棵大樟树,很高很粗。说它高,如果有人想望到它的树顶,头上的帽子都会掉地。说它粗,几个大小伙子手牵着手都抱不拢。村上的人都说这树是祖上传下的宝物,谁也不敢动它。
那时的樟家村缺水,村民们吃水要到很远很远的河边(山那边) 去担水,来回要跑十几里山路。干旱时,不说田浇不上水,就连人吃水也困难。所以樟家村的姑娘都想往外跑,外村的姑娘更不敢嫁过来。村民们都愁死了。
一天,村中姓邱的大户人家请来个教书先生。那先生很老,但精神很好,不但熟读经书还会看风水,是位地理先生。村中人都很敬重他,看到他年高体弱,还要自己担水,就主动帮他挑水,遇到干旱时,村民们宁肯自己没水吃,也要把水挑给先生。就这样,不知过了几个七七四十九天。忽然有一天,先生把村民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心中有一个秘密,看到大家对我那么好,我再不说出来,也对不起大家。反正我也老了,少活几年也没事。你们这村中不是没有水,那棵大樟树是块宝地,你们把它连根拔起,就会有泉水冒出。这是我师傅临死前告诉我的。他再三告诫我,不能告诉别人,一告诉别人,我就要死了。今天我告诉了你们,明天泉水出来的时刻就是我的死期。我死后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是想让你们逢年过节在我坟头上烧几张纸”.说完,就甩袖一走,关进书房,再也不肯出来。村民怎么叫他,他都不应。
村民们很感动,就按老先生的话,动员村中所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拔起了大樟树。果然,有一股股泉水冒出来了,这冒起来的泉水很怪,就象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村中人都高兴得流出了眼泪。不知谁一提醒,都想起了那位教书先生。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邱家,探望老先生。只见老先生躺在床上,脸色发白,奄奄一息。看到众人,他强打起精神,断断续续地说:“我.....我大限已到,你们要好好保护这泉水”说完,就咽了气。村民们无不伤心落泪。
后来,村民们在这泉水四周用石头砌了一堵墙,修成一口井,取名叫做梅花井。这村子也改名为梅花井村。梅花井里的泉水怎么用也不见少,别的地方大旱,它照样是满盈盈的。村民们用它来浇田浇地,还用它来碓米,再也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去担水了。当然,村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老先生的恩德,一年四季,先生的坟上都是烟雾缭绕,香火不断的。
讲述者:肖文求
搜集整理者: 胡钟寰
(厦门大学中文系89届毕业生)
搜集时间: 1988年9月
流传地区:将乐县梅花村
后 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先生在一次全国岩溶学术会议的学术报告中,把桂林芦笛岩、浙江瑶琳洞、福建玉华洞和北京石花洞称为中国四大名洞。将乐玉华洞能享此美誉,是与其独特的区域性和科学性以及文化上的独特内涵分不开的。
2008年,将乐县档案馆馆藏的清康熙廖鹤龄版《玉华洞志》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年代最久的洞穴导游图集﹣-《玉华洞志》”吉尼斯之最证书。卢耀如院士在《最早溶洞画诗--稀世瑰宝》序言中动情地写道:“对一个溶洞,有如此多绘画与抒情文字,真是稀世之珍宝,今朝,把玉华洞列为中国四大名洞之一,真是当之无愧。”他还说:“玉华洞的溶洞奇异景观与文化的珍迹,不仅仅是属于福建的,而且是属于全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自然景观与悠久文化珍迹相和谐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为此,他还撰写了一首《赞玉华洞》诗:“武夷山傍将乐里,海西腹地有瑰宝。斗转星移变沧桑,水刻岩镂塑玉华。雄伟秀丽真奇异,晶莹璀璨好辉煌。绝妙诗文画珍迹,名洞宝藏天下传。”
2009年10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地质学专家、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吴胜明先生按照洞内代表性的景观数量、洞穴长度、洞穴层次、溶洞结构和洞外景观等5个条件,对中国最美丽的洞穴进行综合评分,玉华洞与梅山龙宫、阿庐古洞、黄龙洞并列第一,得分98分;此外,王华洞还获评“中国洞外景观最美丽最全面的洞”。(“单项冠军”)(《瑰丽的地下艺术殿堂--中国溶洞之旅》第31-32页)
为了进一步挖掘玉华洞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玉华洞独特的文化魅力。2021年底,县政协江太生主席和玉华洞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童文伟主任就多次商讨部署《玉华洞志》和玉华洞诗、词、图、文的搜集整理、复制、编注工作。本人有幸担任主编,在县政协和玉华洞管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仅从海内外搜集、整理出明万历《玉华洞志》(残缺本)、明天启《玉华洞志》、清顺治《玉华洞志》、清雍正《玉华洞志》及清周于仁《玉华纪游诗》,而且完成了《历代玉华洞题咏》的收集、整理与编注工作,为我县玉华洞旅游增添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编写过程中,许多领导和同志提出过指导性意见和提供有关资料,瞿绍荣先生帮助设计封面和几本洞志的制图,玉华洞管委会胡秀珍科长帮助打印、县政协文史委刘永兵主任协助校对整理、县文化馆陈圣洁馆长分期加上导语在公众号上发表并征求修改意见,在此特表铭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漏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24年12月玉山福瑞于镛州知止轩
作者简介
吴福瑞,笔名吴肖,号玉山,1946年出生于将乐。历任教员,教育局干事,组织部秘书,副部长,三明市梅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将乐县人大副主任、调研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有《对联杂谈》、《玉山诗词》、《玉山联赋》、《杨时与将乐》、《将商发展史》、《万木霜天红烂漫》等18部作品出版。
— END—
撰文:吴福瑞
图片:陈仕朝
编辑、初审:谢雨涵
复审:杨贞
终审:陈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