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海冰、通讯员陈丽新)为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视察湖北时强调“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的要求,建设长江文化高地,12月31日,“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举办。长江流域和关注长江文明研究的相关考古研究机构联合成立了“长江考古联盟”。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统筹推进下,长江流域的“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期)”“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形成研究”“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等课题,在多学科联合攻关下取得丰硕成果,用考古成果诉说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研讨会上,相关课题负责人就最新考古成果进行汇报。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专委会主任赵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陈建立,中国考古学会两周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等业界专家学者与会,并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等与会人员表示,“长江考古联盟”成立后,将围绕“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进一步深化对长江文明的起源生成、主要特征、基本要素、演进历程、长江上中下游文明以及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之间互动关系等重大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同时加强长江文明研究成果交流,促进长江流域考古工作的联动和合作,推进长江文化遗存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黄学龙在致辞中称,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是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城市聚落最早的发源地、“国家”文明最早诞生地,是近现代中华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中心地。把长江造就的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延续好、弘扬好,把长江这个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研究好、阐释好,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赓续千年文脉,共创时代华章,是长江文化研究者的共同使命。
研讨会由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指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长江文化研究院主办,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支持。“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成果”图书首发式同步举行。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