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久等了!点兵堂又回来了~
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和兄弟自媒体/蓝星航空/联手合作,挂上二档开更!蓝星航空不仅有航空装备战史人物八卦可以看,还有罕见的原创3D图和硬货文章哦,例如今天的这篇便是,Enjoy!
1965年3月至1968年11月,美国海空军联合南越空军对北越发动为其三年半之久的大规模之久的大规模空中打击作战——“滚雷行动(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这是冷战期间最激烈的空中打击行动,也是美国航空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进行过的最艰难一战。虽然投弹数量接近900000吨,超过整个朝鲜战争或者二战中太平洋战区的投弹量,但美军战机损失惨重,一共有900余架各式战机永远沉没在越南战争的泥沼当中。
▲滚雷行动中的F-4战斗机正在接受空中加油
在这场血淋淋的对抗中,美军最新锐的F-4“鬼怪”II系列战斗机遭遇了一个预想不到的强敌——越南空军的米格-17战斗机。这种投产于50年代初的老式战斗机速度慢、设备陈旧,但凭借着强大有效的地面引导和小巧灵活的机动性优势,频频神出鬼没地打击F-4编队,令美军飞行员头痛不已。
痛定思痛,在“滚雷行动”告一段落后,美军想方设法获得东方阵营内的主力战斗机,通过模拟对抗摸清对手的性能特点。1969年初,美国获得一架误降在以色列机场的叙利亚空军米格-17战斗机,立刻如获至宝。接下来,围绕着这架飞机,美军开始“钻头(Have Drill)”假想敌对抗项目。美国海军和空军战斗机武器学校的教官和学员们纷纷加入到项目中来,通过驾驶米格-17体验对手独特的操控特性、探讨并研究越南空军驾驶该型号的战术,并进一步针对性地发展美军战机相对的空战战术。
▲落入美军手中的米格-17战斗机,机身上的叙利亚空军涂装仍然保留
不到半年时间,“钻头”项目逐渐收尾,战斗机武器学校的教官和学员们纷纷表示对米格-17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不过,此时美军研究苏制战机的热情反而越发高涨。进入到1970年11月,美军派出一个代表团,前往南越,实地试飞高棉共和国(即现柬埔寨)列装的米格-17,并与当地部队的飞行员展开充分的交流。通过一次次试飞和模拟对抗,美军可以说已经洞悉米格-17的性能特点。此外,美军还通过以色列获得一架叛逃到西方的米格-21F-13战斗机,以此为原点开始的“油炸圈饼(Have Doughnut)”任务同样积累了大量这架冷战中最重要的苏制战斗机的技术情报。到中南半岛的空中搏杀再次拉开帷幕之时,美军飞行员已经颇为胸有成竹。
1972年5月10日, 越南战争进入到全新的一个阶段,尼克松总统正式开始“ 后卫行动”(Operation Linebacker)。截止到这个阶段,美军评估长久以来的空中打击已经阻止了北越军队进入南越,下一步的打击重点转移到轰炸摧毁和打乱北越军队的后勤补给和供应,这也就是“后卫行动”的主要作战内容。“后卫行动”的第一天,美国海军将空中打击的重点由南越(主要打击南越地区的北越部队和游击队)转移到北越海防市到中国边境一带的海岸线。
▲后卫行动中,兼任对敌攻击任务的F-4战斗机
在5月10日当天,美国海军出动了294架次飞机作战,而空军出动了120架次。与之相对应,北越空军能够出动的只有不到30架米格战斗机,其中14架为米格-17,8架为米格-19,7架为米格-21。占据着绝对的空中优势,美国海军的173架次攻击机纷纷飞向海防及其周围一带的军事目标。炸弹和火箭弹从天而降,整个越南战争期间最大规模的一次空战打响了。
越南近海的“珊瑚海”号航母上,VF-51中队的F-4B“鬼怪”II机群升空而起。该部战机主要执行米格猎杀任务,为美国海军轰炸河内和海防之间海阳大桥的“阿尔法”打击编队护航。其中,一个双机编队的长机机组成员为飞行员查克•斯切罗德尔(Chuck Schroeder)少校和后座的雷达截击导引官戴尔•阿伦德斯(Dale Arends)中尉,僚机机组成员为飞行员肯尼思•L•加农(Kenneth L. Cannon)上尉和雷达截击导引官罗伊•A•莫里斯(Roy A. Morris)上尉,僚机机身编号110。
▲圣弗朗西斯科湾的“珊瑚海”号航空母舰,几个月之后它便投入“后卫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加农上尉机组正是美军原“钻头”假想敌对抗项目的参与者,多次与叙利亚空军的那架米格-17进行对抗训练,完全熟悉米格-17在对抗F-4和F-8等美国海军战机飞机时所做的机动动作。可以说,对于当天的战斗,美军飞行员有了足够的准备。
起飞升空周,2架“鬼怪”II按照计划在海面上空的指定作战空域飞行,当他们在此空域10000英尺(3048米)高度巡逻时,后方“红冠”指控中心重新将其作战空域定为河内以南20海里(37千米)处。
收到命令之后,“鬼怪”II编队掉头向西方的280航向飞去。在前往新的预定空域的途中,两架“鬼怪”II保持着编队,飞行高度逐渐下降到30~60米的超低空。这么低的高度一是为了躲避萨姆-2导弹的“扇歌”雷达搜索,二是“鬼怪”II可以从低空向上搜索米格飞机,因为F-4B型号安装的是较为老旧的雷达,没有下视和下射能力。途中,“红冠”指控中心不断地报告周边空域中米格飞机的位置,但是,“鬼怪”II的无线电通信信号非常不好,机组成员只是时断时续地知道有米格飞机出现,但具体位置完全是一头雾水。从公海进入到北越上空后不久,美国飞行员看到一具白色降落伞在头顶上2架“鬼怪”II之间缓慢下降,伞下悬挂着一名飞行员,他们认为从身材上分析应该是北越空军飞行员,这一幕不由得让他们提高了警惕。
▲加农上尉的F-4,注意机身编号110
在进入北越上空约40海里(74千米)时,美国飞行员看到座机11点钟方向的2海里(4公里)之外,有1架米格-17正以350节(648千米/小时)的速度向正北飞行,高度位于上方的1000英尺(305米)。从“鬼怪”II的座舱中观察,这架小飞机正从前上方由左向右穿越编队的航线,看起来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存在。
带队的斯切罗德尔少校一声令下,2架“鬼怪”II稍稍左转,试图借助低空复杂地形的掩护绕到米格-17的后方。不过很显然,J79发动机喷出的浓重黑烟暴露了美国战斗机的行踪。越南飞行员很快警觉过来,迅速驾机右转,同时拉高机头占据更好的战位。就当时双方的态势而言,米格-17可以很容易地完成一个右向的急转弯,与两架“鬼怪”II展开迎头对决,但越南飞行员很明显希望绕到对方的背后,并不急于出手。
▲1972年5月11日,加农上尉座机(近)正伴随着队友飞越北越海岸线。蓝星航空制图。
一场缠斗展开了,对于接下来发生的战斗,加农上尉回忆道:
“
我们看着它以90度偏转角飞过,斯切罗德尔多多少少有点求战心切。他开始把他的机头拉起来,我把我的机头拉得更高,开始爬升到他头上的掩护位置。这时候,斯切罗德尔看起来觉得自己处在相当有利的态势。他开始和它一起(向右)转弯。在转了45度之后,他有了发射导弹的机会了。转弯较量持续了270度,我看到那架米格机大概已经爬升到了2000英尺(610米)。
”
加农上尉很清楚,美方占据数量优势,应该尽量分散队形以求对敌手形成夹击之势。既然长机已经和米格战机展开机动缠斗,那么作为僚机的合理战术便是拉开距离,争取高度优势以求获得更好的攻击机会。很快,加农上尉便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势俯瞰整个战场:
“
我自己就在弯道的内圈,飞到了大概7000英尺(2133米),我背朝着大地,正正处在这场较量的上方,竭力把自己和这个家伙拉开距离。在整场缠斗中,我处在从正上方观察那架米格-17的良好位置。
”
▲VF-51编组应对米格-17的机动。1 - 转弯中的长机斯切罗德尔;2 - 爬升中的僚机加农;3 - 米格-17。蓝星航空制图
在低空的高速转弯较量中,得益于“鬼怪”II150节(278公里/小时)的速度优势,斯切罗德尔迅速追上米格飞机。耳机中,响尾蛇导弹锁定的提示音调越来越高,意味着发射导弹击毁目标的时机越发成熟。不过,没等美国飞行员扣动扳机,在90度转弯过后,越南飞行员忽然之间开始了一个高过载的向下滚转机动,转眼之间便凭借机动性优势翻滚至斯切罗德尔座机的6点钟位置!
对于美国飞行员而言,此时米格-17的威胁并不算太大——它距前方的“鬼怪”II大约有3000英尺(915米),这并非开火的良好时机。因而,斯切罗德尔不慌不忙地呼叫僚机:“好了,它咬上我的六点了。我要180度直线甩掉它。”
“鬼怪”II飞行员推动节流阀,两台J79发动机发出怒吼,明亮的火舌推动这架极速超过2马赫的最先进战机一点点拉开与背后猎手的距离。越南飞行员很清楚自己已经无法追上眼前的猎物,毫不犹豫地撤离战场。只见米格-17启动了两秒钟的加力推力,向左转出一个180度的大弯,飞回河内的方向。
▲加农上尉发射导弹的瞬间。蓝星航空制图
此时2000米的高度,加农上尉正监视着敌机的每一个机动动作。目睹这个新的动向之后,他立刻向长机发出呼叫:“它脱离接触了,转向360航向——朝左飞行。”与此同时,美国飞行员没有浪费一秒钟时间,压低机头从高空中俯冲而下追击敌机。此时,他没有收到斯切罗德尔的任何回复——这位长机已经越飞越远,两架飞机之间的无线电通讯出现了障碍。因而,加农上尉决定自行追击对手:
“
我一把机头对准米格机,把它套上我的瞄准镜,我就听到了一阵美妙的音调。它正从左急转中改出成右转。在那个速度和高度,看起来就像一个慢镜头的滚转一样。它没有做出什么反应,我就是在这里咬住了它,正正后方六点位置。我在1G的过载下开火,我猜那架米格-17大概有2G,因为它当时正向右滚转。在我估计距离有3000英尺时,扣动了扳机。
在导弹从挂架上发射出去之前,感觉真是经过了无穷无尽的漫长时间,不过最后它总算点火飞出去了。这一发打得真是漂亮。导弹正正在它的机尾爆炸,碎片四处横飞。它开始向左来一个慢滚动作,慢慢地机头朝下沉,以一个接近垂直的角度撞到地面上。
”
看到自己一击得手,年轻的僚机飞行员喜不自禁。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联系上已经远远飞离交战空域的长机斯切罗德尔少校。2架“鬼怪”II重新会合之后,朝向海面方向飞去。为了避免被越军雷达发现、招惹更多的敌机,“鬼怪”飞行员一直保持在超低空高度,不时变换方向以迷惑敌军。飞离越南的海岸线之后,加农上尉方才长出一口气——在这里,他可以得到美国海军水面部队和空中战机的足够支持,相对来说没有北越内陆那么凶险。
接下来,“红冠”指控中心引导两架“鬼怪”II飞向就近的一架加油机,计划在空中加油后引导这个编队重新返回战场,因为当时北越上空的战斗异常激烈。不过,就在加油的过程中,整个北越领空似乎突然沉寂下来,“红冠”只得命令机组返回航母。
▲任务结束后,心情极度愉快的加农上尉(左一)以及莫里斯上尉(右一)
当天过后,根据加农上尉对这次战斗的评价,米格飞机的机动跟他在“钻头”项目中遇到的基本一致,他们所做的也是训练中学到的知识,因此在空战中,他们对眼前的情景并不奇怪,甚至感到特别熟悉。作为他的雷达截击导引官,莫里斯上尉持有类似的评价,并补充道:“根据以往的经验,通常被攻击的米格飞机旁应该还有1架米格飞机掩护,因此,空战过程中我不停地寻找另一架米格飞机,直到我们返回到海面上空,但是,这次空战中却没有出现第2架米格飞机。只有加农发射导弹后,我才停止监视去看导弹是否击中了敌机。我要强调的是飞行员在攻击时,后座人员保持警惕十分重要。”
古人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钻头”项目的演练为VF-51这场战斗的胜利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假想敌部队一直都是各国军事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势必在未来的战争和冲突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本文改编自《昔日雄风——美国F-4战斗机》。作者高智,江苏省金湖人,资深军事作者。2005年开始在国内多家杂志社和出版社投稿,题材以武器研制历史和战史为主。至今发表的文稿共计400余万字,包括米格战斗机系列丛书、《长空鹰隼——二战德国Bf 109战斗机战史》、《尖叫死神——二战德国“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全史 》等著述。《米格-21》上下册全文55万字,现已上市。
点兵堂
微信ID:
WarriorSa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