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劝人炒股都不要劝人创业”,半导体行业经历了2020~2021国产替代热潮后,很多公司已经再没有后续的融资进账了,不少很多公司的管理者开始鼓吹芯片创业,为融资做舆论准备。
这种小伎俩当然对于专业芯片投资机构来说并不感冒。他们不会单凭几篇简单的研报和公众号文章来做武断的投资计划,怕就怕不明事理的芯片从业者被这种舆论带了节奏。今天小禾君就根据之前创业公司的一些经历和国内芯片公司的生态来讲一讲为什么我并不建议芯片从业者去盲目的创业。
芯片创业的现状
芯片行业近年来创业热潮涌动。据统计,2020 年至 2021 年,全国涌现约 7 万家芯片初创公司。2021 年我国设计业企业数量达到 2810 家,比去年增长 592 家。可见,在进口替代、政策引导、技术推动和资本加持的大背景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芯片行业创业也成为近年热潮,国内芯片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繁荣背后也暗藏隐忧。一方面,芯片初创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才与资源。另一方面,大部分初创企业规模较小,如在 2810 家芯片设计企业中,仅有 32 家企业的人数超过 1000 人,51 家企业人员规模为 500 - 1000 人,人员规模 100 - 500 人的有 376 家,更是有 2351 家企业是人数少于 100 人的小微企业,占比高达 83.7%。受限于规模体量,中小芯片公司专业管理能力不足,自建的技术和运营团队也难以长久维持,几款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很难摊薄芯片成本,同时还要持续投入研发,两者难以兼顾。
这种情况下,不少公司为了摊薄投入,盲目拓展产品线,导致国内芯片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造成内卷化的惨烈竞争。以 MCU 芯片为例,当前国内 MCU 厂商已有上百家,本土 MCU 品牌的产品序列、采用工艺、性能参数也几乎是完全对标进口品牌,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且价格战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通用 MCU 市场。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拖累产业发展。
不建议芯片从业者创业的原因
芯片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新的制程不断涌现。例如,芯片已经使用 5 纳米和 3 纳米内核,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测试所有可能的质量问题变得更具挑战性。以苹果的 A17 Pro SoC 为例,拥有 190 亿个晶体管和一个 6 核 CPU,其中两个高性能内核采用了新的台积电 3 纳米技术。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很可能面临刚起步就技术落后的风险。
同时,芯片的设计和制造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且研发周期长。从设计到流片,再到量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比如一些芯片初创企业在流片阶段就面临着技术路线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小米的澎湃芯片后来就因各种技术和资金问题发展受阻。
芯片市场竞争激烈,客户需求多变。一方面,市场上已有众多国际大牌厂商和本土企业,新进入者很难迅速打开市场。另一方面,客户对芯片的性能、功耗等要求不断提高,企业需要不断投入研发以满足客户需求。
而且,供应链管理难度大。芯片行业的供应链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国家。供应链中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例如,2015 年,一群来自多伦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在 IEEE 频谱报告中指出,超过 4% 的谷歌云计算服务器被之前任何测试都没有检测到的错误击中,导致服务器意外停止,问题就可能出在供应链的某个环节。
此外,芯片市场容易受消费电子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当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下降,芯片企业的订单也会随之减少。
政策支持力度可能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国家对芯片行业的政策支持对于企业至关重要,但政策的变化也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例如,贸易摩擦等因素会加大企业经营难度,一些企业可能面临技术封锁和市场限制。
同时,环保法规要求严格也增加了风险。芯片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保处理,否则可能面临罚款和停产等风险。
国内芯片企业同质化严重,深陷价格战。以 MCU 芯片为例,当前国内 MCU 厂商已有上百家,本土 MCU 品牌的产品序列、采用工艺、性能参数也几乎是完全对标进口品牌,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且价格战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通用 MCU 市场。这导致本土厂商对产品的创新能力低下,代理商和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也必然会变低。
而且,初创公司营收低,盈利能力不足,面临发展瓶颈。在 2810 家芯片设计公司当中,预计有 413 家企业的销售超过 1 亿元,这 413 家销售过亿元的企业销售总和达到 3288.3 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总和的比例为 71.7%。这意味着剩下的 2397 家企业销售额仅为 1298.6 亿元,85% 的企业仅贡献了 28.3% 的销售额,两极分化十分严重。芯片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整个行业的毛利率并不乐观,2021 年中国大陆排名前 100 的芯片设计企业的平均毛利率大概为 34.64%,更何况排在后面的众多中小芯片设计企业,毛利率更是处于持续走低的态势。
从技术到产品的过程中,存在技术路线和现金流风险。比如流片阶段,如果技术路线选择错误,可能导致大量资金投入白费。同时,流片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果现金流出现问题,项目可能无法继续进行。
从产品到商品也存在风险。很多芯片企业即使产品出来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可能面临卖不出去的麻烦。比如寒武纪等企业,虽然有技术实力,但在市场销售方面面临很大挑战。
芯片创业的难点
国产芯片技术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制程工艺方面,美国芯片制造商在先进制程工艺方面领先,如 7nm、5nm 等,我国最好的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目前主力还是 28nm 工艺,基本上落后外国最先进技术两到三代。在核心技术方面,美国芯片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拥有更多的专利和独立研发能力。国产芯片在某些领域的核心技术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设计能力方面,美国芯片企业在芯片设计能力和研发实力方面较为强大。国产芯片在设计能力上还需要加强,尤其是在高端芯片设计方面。
芯片研发周期长,从立项到面世大约需要三年时间。例如沐曦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兆石指出,ChatGPT 2022 年底才火热起来,行业目前已面世的产品并非针对大模型需求设计的。预计到 2025、2026 年,针对 Transformer 和大模型需求定制的国产芯片产品将大规模面世。同时,芯片研发强度大、成本高。例如芯片制造需要依赖大量的制造设备和专用材料,而目前国内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进口的问题,特别是在先进设备和材料领域,国内还存在较大的缺口。国产芯片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英伟达在 AI 芯片市场占据垄断地位,根据 Statista 的数据,2022 年,英伟达在独立 GPU 市场的份额高达 80%。英伟达的定价策略和技术优势,使得国产芯片在市场上面临巨大挑战。国产芯片需要考虑满足客户特定需求,才能让客户甘愿花费高额溢价。例如大模型一方面加速了 AI 芯片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芯片厂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国产 AI 芯片厂商必须考虑自己的产品能满足客户的什么特定需求,才能让客户甘愿花费高额溢价。
同时,国产芯片面临市场接受度和性价比挑战。一方面,客户对芯片的性能、功耗等要求不断提高,企业需要不断投入研发以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难度大,芯片行业的供应链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国家。供应链中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例如,2015 年,一群来自多伦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在 IEEE 频谱报告中指出,超过 4% 的谷歌云计算服务器被之前任何测试都没有检测到的错误击中,导致服务器意外停止,问题就可能出在供应链的某个环节。
AI 芯片研发投入短期内难以得到回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AI 芯片研发周期长、强度大、成本高,而这些投入往往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回报。例如纯 AI 算法企业的研发成本、训练成本高企。据半导体产业分析机构 SemiAnalysis 的专家 Dylan Patel 统计,OpenAI 光是运行 ChatGPT,每日投入的成本就可能高达 70 万美元。国盛证券估算,大型语言模型单次训练成本少则 200 万美元,多则达到夸张的 1200 万美元(约合 8600 万元人民币)。业内预测,到 2025 年或 2026 年,训练最新大语言模型的成本将达到 50 亿至 100 亿美元。
在当前一级市场动态下,获得造血能力极为重要。完全指望创投市场输血可能性微乎其微,AI 芯片公司的正现金流同样值得考验。例如 2023 年年报显示,第四范式研发费用超 17 亿元,研发费用率超 40%;格灵深瞳为发展多模态大模型,2023 年研发费用为 1.84 亿元,同比增长 39%,而其当年营收为 2.62 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约 70%。高投入下,纯 AI 算法厂商几乎全部亏损。2023 年,商汤亏损近 65 亿元,第四范式亏损 9.21 亿元,云从科技亏损 6.43 亿元,格灵深瞳亏损 0.90 亿元。
总结
尽管芯片创业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一定机遇。芯片行业作为现代科技的核心领域,其发展趋势不可阻挡。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然而,芯片创业者要想在未来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首先,技术创新是关键。创业者需要不断投入研发,提升芯片的性能和功能,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例如,在制程工艺方面,努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缩小与国外芯片制造商的差距。同时,加强在核心技术和设计能力方面的提升,拥有更多的专利和独立研发能力。
其次,市场定位要准确。创业者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找准自己的定位,避免与国际大牌厂商正面竞争。可以专注于特定领域或特定需求,开发出差异化、专业化的产品。例如,针对新兴技术领域的特定需求,如人工智能芯片、物联网芯片等,进行定制化开发。
再者,供应链管理要优化。创业者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降低供应链风险。可以与国内供应商加强合作,共同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供应链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创业者还需要注重团队建设。芯片行业是一个高度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创业者可以通过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培训和激励机制等方式,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
最后,政策环境也需要关注。国家对芯片行业的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创业者可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利用政策优势加速企业发展。同时,也要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总之,未来芯片创业者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只有做好充分准备,不断创新,准确定位市场,优化供应链管理,注重团队建设,关注政策环境,才有可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更多关于芯片和半导体的原创知识可以关注本公众号。建议收藏点赞。
获取公众号文章的配套脚本,参考资料,配套程序等。可以在知识星球搜索“芯评气和”或者长按下面二维码进入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