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该专题的第一篇文章里(链接见下),我们给金融机构的“前台”岗位做了定义,同时还分析了一下,什么样的个性特质,更适合走向前台业务岗位。
此外,也推送了私人约稿栏目里,一位商业银行从事销售及管理工作多年的大前辈,对于销售人员(前台岗位的分支之一)特质的观察与思考。
什么样的人适合金融业的销售岗位?(1)——听银行资深销售前辈娓娓道来
本篇文章的讨论基础,建立在你本人认为自己符合两篇文章中的部分特质,已经打定主意要从中后台岗位转型的前提上。
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可以做的?有哪些注意事项?
a. 战略上: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道,阻且长。
前台岗位是金融机构核心的利润中心,想来分这杯羹的朋友们,没有点本事或者资源傍身,不太可能让你抢到好东西。
所以,首先要做的,还是得从心理上明确:
-这是不是自己内心最渴望的选择?还是对现状审美疲劳后,用来发发牢骚、畅想“另一条路”的一个可能性而已?
-这是不是自己当下唯一(或者说相对最佳)的选择?还是说可选道路千千万,只是看上去觉得这条路多金光鲜?
两者至少得居其一。
否则:目标不明确,决心不充分,行动上就不会使出浑身的劲儿;而如果没有全力以赴,想从千军万马中杀将出来谋个前台的好前程,可能性很低。
这条路必然不平坦,崎岖坎坷得很。没有强大的源动力,浅尝辄止基本上出不来结果,也没有意义。
我经常碰到候选人或者咨询者询问我:要不然——我把前台岗位当做备选试试看?
真实的回答是:但凡你的问法里,是把“前台”岗位当做备胎,基本上都不太容易走上这条道路。
b. 行动上:拖延症不适合前台岗位。
“我如果再去考个证,是不是就有可能转到前台岗位?”
“觉得现在的竞争太激烈了,或者我再出国深造一下,回来以后看前台岗位,是否机会面大一些?”
这种问题,需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有部分人群,比如就差个cpa或者硕士身份,是可以补足这块再说。
但对于许多人选而言,cpa或者法考证书已经在手,也已经刷成硕士了,还提出这种问题,我就会有个比较先入为主的主观认定:这是在用战术上的假装勤奋,掩盖拖延症本身。
人选也三不五时反问我:我怎么拖延症了?我上午说要考证,下午就交了报名费、买回来教材参考书,摩拳擦掌只待考试了!
然而,对于不少国人而言,去考试、或者去读书,都是相对比较容易付诸实践的行动——因为流程熟悉、考试近乎标准化、闷头去准备就好。
但认真直面自己的职场优劣势、挖空心思找渠道内推、鼓足勇气毛遂自荐、反复经历面试“拷问”,是很难很难迈出的若干步。
换个方式说,是稍微试试水,感觉到凉意,马上就缩回来,继而期盼某个证书或者学位就可以拯救自己。
但,看起来容易的选择,往往只是把真正的挑战和困难推后。
在现实职场里,转前台岗位,要趁早。所有机构都希望前台的团队里,有最聪明机灵、最勤奋主动的年轻人。
我们不会相信一个候选人,在中后台1-2年的时候都没转型成功,到了4-5年反而能趟平这条路。实际上,真正适合做前台岗位的候选人,大概率是不太能长年累月“忍受”中后台的重复性质和繁冗规则的——强调下,这是从前台人员的眼光来看,不是说中后台本身不好。
就算不论时间成本,任何前台岗位,不管是投研还是销售、承做、承揽,都需要人选能够直面自己的市场真实价值,敢于面对真正的、挑剔的、主观的招聘方。
前台岗位的思维方式,是灵活机动的、给个线头就要努力去抓住的、直面现实且积极把握现实的;至少,不能是逃避型、拖延型。
c.传统方式上的简历投递和推荐渠道,不太适用于转型路线:
我经常碰到行业里中后台的朋友发问:为什么我投了很多份简历,但是没有几家金融机构愿意让我去面试前台岗位?
这个问题的症结,基于两点:
第一,内容不对路。
如果你去看这些人选的简历,你会发现:大部分人选就是平铺直叙地把自己的过往经历罗列了出来。比如自己哪年到哪年从事后台基金会计岗位,获得怎样的优秀考评和嘉奖。
这除了能证明你是一个还不错的后台操作员工,能说明你有潜质去做前台业务吗?显然不能。
这里,我们要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你在编写简历时,不是在填写表格,只回答“是”或者“不是”、打√和打×。
简历,是展现你的过往经历,且最好由你自己,从工作经验、教育背景、个人情况等信息中,提炼出你为何适合某个岗位、某个组织的原因。
编写简历,就是在书写答案:我的哪些方面,适配于你的岗位?
那么大家要问了:就是因为自己没做过前台业务,才要转型嘛。那我总不能胡编乱造吧?
我的回答是:不能无中生有,但需要详略得当,挑选素材。
一个人如果喜欢做销售,那么学生会生涯里没准就担当过外联主力,拉得一手好赞助。
一个人如果喜欢做路演,那么口头和书面表达都应该有两把刷子,是不是小组里的PPT头牌?
一个人如果能做私人银行业务,那么是不是家里做生意,从小耳濡目染认识各种企业家和高阶层人士,尤其擅长为他们设计各种海外高端游路线?
……
凡此种种,要么有资源,要么有潜力。
你总得让招聘方对你产生兴趣,萌发想法:咦,有点意思,拉过来聊聊!
(顺便预告一下,CareerChoice公众号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上线:针对泛金融行业在职人士的职业发展轻课程,线上音频+文字笔记方式为主,通过不同主题板块,系统地帮助大家找准定位,制定职业发展策略。其中,简历课程也会是重头戏,干货多多。
这里要颇为自豪地自卖自夸一句,参加过个人职业咨询的伙伴们可能较有感触,整改过的简历,确实有内容和质感上较大的水平提升。)
第二,渠道不对路。
首先,中后台背景的候选人,如果想靠着网络海投简历,拿到面试机会,希望是不大的。
可以从对方人力的视角来看待下这个场景:后台邮箱/系统里有上百份简历,而招聘部门给的人才画像是很明确的。那么,先根据所在公司、部门、岗位这三个关键词筛选出来十来份合适的,再电话沟通或者直接约面试。这种情况下,初筛每份简历的时间极其有限,可能也就10来秒,第一印象已经有了;然后对于目标公司和岗位匹配的候选人简历,再细细琢磨个半分钟,就该下一份了。
所以,我个人对于咨询者和候选人号称的:“今年光景太差了!我都投了几十个机会了,没一个有动静!”,基本上没什么感想。
尤其大家现在喜好用网站的所谓智能投递、一键投递功能,感觉上一个按钮下去,就替代自己投递了一大片企业。这对于不需要转型的候选人也许还多少有点效用,对于要转型的朋友们,只是南辕北辙白白做无用功而已。
因为这往往不是投得不够多,而是投的渠道根本不对。
那么,猎头的渠道有可能帮助到你么?也……难。
不瞒大家说,几年前还确实做成过一个岗位:候选人原本在外资银行里的营运部门,从事后台操作。在猎头推荐下,成功从标准后台人员,被录用至另一家外资银行的现金管理类对公产品部门,配合对公业务的客户经理,从事产品销售工作。
但,我必须得说,这不是常态。该案例的成功,具备几个关键因素:
-因为该product sales岗位需要对外资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较为熟悉,所以他们会酌情考虑从同类银行跳槽过来的后台人员,但必须建立在熟悉该类型产品的前提下。而候选人正好在后台经年累月操作该类产品。
-候选人为男性,他坦言之:他们后台这个部门的男员工,基本留不住,大部分都自己折腾去找中台和前台的工作了。招聘方其实也潜意识认为,男员工做不长后台岗位。
-候选人原来所在外资行规模更大、排名更靠前;跳槽后的外资行属于第二梯队。
除了这种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其他案例里,除非客户主动提出要看转型人选(不多),我们是不会主动一而再再而三推荐从中后台转型前台的候选人的。
原因也很简单,企业方要支付猎头费用,这个前提下,招聘方希望猎头是在成熟人选里优中选优,而不是为转型人选提供机会——支付钱的生意,当然试错成本越低越好。
那大家要问了,网投也不行、猎头也帮不上,那我用啥渠道转型?
答案也很简单:内推(不是有偿那种啊!)。
至于怎么找寻靠谱、合规的内推途径,增加内推成功的概率,这本身就是一个软性推销自己的过程,非一日之功。值得回头再来一篇原创,细细写就。
估计也有不少朋友看到这里,觉得:转型(尤其是转前台)真麻烦。本文简直就是“从开始到放弃”的生动写照。
这也正常。
“劝退”不了的,说明驱动力强,更有可能转型成功;
能被“劝退”的,就可以更加踏实客观地重新考量现在的工作,找寻更加合适的选择。
本篇就到这里。如果你也有转型的想法或者经历,不管是转型成功还是未遂,都欢迎在评论区抒发下你的感触:)
涵盖以下领域:
定期发布:关于以上领域的原创文章、行业人士私人特邀约稿、精选相关行业内新鲜真实的招聘岗位信息。
1.CareerChoice个人职业发展1对1咨询项目,预约请查看公众号菜单“职业咨询”板块“1对1个人职业咨询”,并在后台发送“报名1对1咨询”。
2.Visible U泛金融职业发展成长营/课程项目,报名请查看公众号菜单“职业咨询”板块“在校生成长营/课程”,并在后台发送“报名成长营”。
点亮 ,鼓励我分享给你更多职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