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 | 一串珠子的传奇故事

文摘   2024-11-06 19:02   河北  
点击上方聆听 德育故事 

义,是用来处事的。人们做事要合乎天理,顺乎人情。五伦之中,时时处处都不能离开一个“义”字。


就女子而言,未嫁前,自守贞节,克尽女儿的本分,尽力孝养爱护父母兄弟,便可称为义女;出嫁以后,相夫教子,孝顺公婆,与妯娌和睦相处,友爱乡邻,就可称为义妇;抚养教育孩子,尽好母亲的职责,竭力守住丈夫的家产,便可以称为义母。

汉朝时期,有这样一对特殊的“母女”,女儿完全可称得上“义女”,母亲完全称得上“义母”。她们无名无姓,但她们的“义举”可谓感天动地。


 

珠 崖 二 义  吏 搜 得 珠

母 女 争 死  得 以 全 躯


汉朝时期,在海南岛东北部有个叫珠崖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任职的县官离世后,留下了他的妻子和九岁的儿子,还有前妻生的十三岁的女儿相依为命。

县官在世的时候很清廉,家中最贵重的东西要数一串传了好几代的珠子,这串珠子是县官临终前交给妻子的,让她一定好好保管,并传给下一代,做为家族延续的象征。
妻子对珠子也是珍惜有加,虽然丈夫不在了,但她每次看到珠子,就感觉如同丈夫还在身边一般。

县官去世不久后,不知为何,朝廷发布对珠子的禁令,禁止百姓携带珠子。
而县官的妻子和孩子们为县官办完丧礼后,准备带着县官的骨灰回到老家去安葬,在老家生活。
回老家的途中,途经一些关口,如果被发现携带了珠子,一定会被问罪的。
权衡之下,虽然非常舍不得,但县官的妻子还是决定把珠子留在原来的房子里,这就相当于把这串珠子遗弃了,因为他们以后也不会再回来了。

九岁的儿子看到母亲对珠子很是不舍,就趁母亲不注意,将这串传家的珠子悄悄放进了母亲的梳妆盒里,并与其他行李一起带往要去的地方。
可谁知道过关口的时候,这串珠子被守关的官吏查了出来。
官吏很生气的说:“你们不知道朝廷已经下了禁珠令吗?还胆敢随身携带珠子,你们是故意找死吗?现在罪证在此,你们就等着坐牢吧!”

见到这种情况,母亲和孩子们都感到很恐惧,九岁的儿子更是被这场面吓得躲到母亲后面,很惭愧的低下了头。
母亲看到儿子的表现,便猜到了事情的原委。可是还没等母亲反应过来,十三岁的女儿“扑通”一声便跪到官吏面前,对官吏说:
“我母亲之前已经把这串珠子扔掉了,是我捡起来藏进母亲梳妆盒里面,想带回老家去玩的,所以您要处罚就处罚我吧。”
母亲这时候才反应过来,马上走到女儿旁边,护着女儿,并跪下来对官吏说:
“大人,小孩子的话怎么能相信呢?这串珠子是我刚过世夫君留下的传家之物,我很是不舍,才把它藏进盒子里,想侥幸带回老家,所以您要处罚就处罚我吧,我绝无怨言。”

女儿抢过话来说:“大人,请处罚我吧。您看,我的弟弟还那么小,现在父亲又去世了,弟弟需要母亲照顾,而我已经长大,我可以承担这份惩罚。”

母亲看着女儿,强忍着泪水说:“大人,女儿还小,怎么能够承受得起牢狱之苦?况且匿藏珠子的人是我,请您惩罚我,放过我的孩子吧。”

官吏看到母亲和女儿互相争着去承担罪责,再看看后面被吓着了的小男孩满眼含泪,感叹的说:
“你们虽为女流之辈,但为了自己的亲人,如此有义气,甚至连坐牢都不惧怕,实在令人敬佩。今天我就网开一面,让你们通过,就算我自己坐牢也觉得值了。”
说着,官吏走上前,把珠子拿出来,扔在了路旁的草丛里,以免他们后面的路途再受到阻拦。

就这样,母亲带着孩子安全回到了老家,安葬好了县官的骨灰,一家人和乐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没过多久,朝廷撤消了禁珠令。
县官的妻子和孩子听说后,很是惦记那串传家的珠子,于是找机会回到扔珠子的关口处,想找回那串珠子。
他们在关口周围寻找了很久都没找到,本想放弃返家,不成想又遇到了上次的那个官吏。
官吏见他们,好像知道他们的意图似的,竟然从怀里拿出了那串珠子交给了他们。
原来,官吏深深的被这对母女的义举所触动,不忍心让他们失去传家之物,于是悄悄记下了扔珠子的地点。
等朝廷撤消禁珠令后,他便寻回了珠子,期待有一天那一家人能回来,就可以将珠子交还给他们了。
吕坤说:“这是天性和人心达到极致了!他们感人的行为,可以使鬼神哭泣,穿透金石,使豚鱼信服,能感化盗贼。
女儿年仅十三,却能有如此义举,大概是天生具备的本性吧。
而继母的贤德,也是后世稀有。可惜历史上没能记载下她们的姓名,人们因为不知道母亲和女儿的名字,后来便称这对母女是‘珠崖二义’。”

民间有诗赞美她们:
珠崖夫人,甚有母恩,
假继相让,维女亦贤,
纳珠于关,各自伏愆,
二义如此,为世所传。


【听故事 · 长善根 · 立大志 · 做好人】

《德育故事》绘本(第二辑)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阅读原文,
       请购《德育故事》绘本(第二辑)

慈光文化
践行圣贤教诲,期待与您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