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 | 伟大的时代需要这样的信义

文摘   2024-10-30 19:01   河北  
点击上方聆听 德育故事 

《大学》中有云:“与国人交,止于信。”意思是说,与人相处应当知道遵守诚信。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如“季札挂剑”“曾子烹彘”“关公千里走单骑”等鲜活的故事。


在惜字如金的《后汉书》中曾用了近千字的篇幅,记载了一对朋友之间的诚信之交,感天动地,成为千古美谈。


 

范 式 梦 劭  告 以 葬 期

素 车 白 马  号 泣 奔 驰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士叫范式,字巨卿,是山东山阳郡金乡人。他曾任郡功曹、荆州刺史、庐江太守等职。

汝南张庄人张劭,字元伯。在太学学习期间,他们二人交情很好。后来,他们同一天离开京都洛阳回家。

分手时范式说:“两年后,我将去府上拜望尊亲。”

张劭回答:“到时我一定杀鸡煮黍(小米饭),等待兄长。”

于是两人共同约定了日子。

光阴飞逝,两年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快到了约定的这一天,张劭将范式与自己的约定告诉了母亲,并请母亲准备酒菜以迎接朋友范式的到来。

张劭的母亲听了说:“山阳郡离咱们这儿有上千里路,又是两年前说的话,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一定会来呢?”

张劭认真地答道:“娘,您不了解巨卿,要说巨卿这人,那是当今天下数一数二的信义君子,他做事情,从来没有违反过大义;他说过的话,从来没有不兑现的。”

母亲见儿子这样坚定,说:“若真是这样,那我现在就为你们酿酒。”

终于到了约定的这一天,正午时分,正是两年前他们分手的时刻。忽然有人敲门,张劭赶忙开门一看,正是范式。
二人久别重逢,欢喜之情溢于言表。范式登堂拜见了张劭的母亲,与张劭把酒尽欢而别。

后来,张劭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每天早晚都来尽心的照料他。
张劭的病情每况愈下,他预感到自己已时日无多,就对他们二人叹息道:“哎!不能看到我那至死不相负的朋友,真是万分遗憾啊!”
子征说:“我和君章兄对你尽心照料,难道不是与兄至死不相负的朋友,兄还要找谁呢?”
张劭说:“二位是我活着时的好朋友,山阳郡的范巨卿才是我的至死不相负的朋友啊!”
不久张劭就去世了。
再说范式回到山阳郡后,当地的郡守听说了他的名声,就请他做了郡府的功曹,掌管全郡礼仪、文教等公务。官虽不大,但事情却很繁杂。
范式恪尽职守,把事情办得井井有条,郡内风气为之一变。

这一天,范式忽然梦见张劭头戴黑色的帽子,帽子上垂着缨带,还没来得及系好,急匆匆地走来,对他说:
“巨卿兄,我已在某一天过世了,会在某一时下葬,永归黄泉。兄如果还没忘了我,能不能再见我一面?”

范式在恍惚中惊醒,悲伤长叹,痛哭流涕。于是他把梦中的情形向太守报告,请求让他前去奔丧。
太守虽然心里并不相信,但不忍心拒绝他对朋友的深情厚义,便答应了他。
于是范式穿上为朋友吊丧的衣服,赶着梦中张劭对他说的下葬的那天,骑着快马奔赴张庄。

范式还未赶到时,张劭的灵柩就已经出发了,到了墓地准备下葬时,灵柩却怎么也放不进墓穴中。
张劭的母亲含泪抚摸着灵柩说:“元伯,难道你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传来了号哭声,只见有一辆吊丧的白马素车飞驰而来。
元伯的母亲望见那车说:“一定是范巨卿来了!”
范式一下马就向张劭的灵柩叩拜,说:“元伯兄,你可以安心去了!生死异路,从此永别了!”
当时,慕名参加张劭葬礼的有上千人之多,见此一幕,无不感动流泪。

于是,范式拉着引棺的绳索牵引着灵柩,这时灵柩才顺利的安放在墓穴中。
安葬好后,范式又在张劭的墓旁修坟种树后才离开,并把张劭的母亲和妻子送回了老家。

范式和张劭的信义故事一时广为流传,为了纪念这两位信义贤士,范式家乡的人们自发捐资修建了庙宇,并将范庄村改名为鸡黍村,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山阳郡太守闻知后,上表奏请。汉明帝感其诚信,遂下令拨款修建范张祠,命名为“二贤祠”。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鸡黍镇鸡黍村二贤祠

范式的诚信之举,在金乡流传下了“鸡黍之约”的千古佳话,“鸡黍之约”也成为“诚信”的代名词。
两千多年来,历代文献对范、张“鸡黍之约”的故事都有记载,赞颂他们二位贤士的诚信精神。
清朝汝南人傅鹤祥有诗赞曰:

昔人重一诺,鸡黍迄如今。

约以神相照,交于信可深。

天空秋色迥,霜冷碧潭沉。

岂为山河阻,永坚金石心。


【听故事 · 长善根 · 立大志 · 做好人】

《德育故事》绘本(第二辑)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阅读原文,
       请购《德育故事》绘本(第二辑)

慈光文化
践行圣贤教诲,期待与您同行
 最新文章